陳志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與專家散步?!备咧芯C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專家散步”三者有機融合的課程模式。
近年來,我校重視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積極貫徹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圍繞立德樹人的正確導向,堅持一手抓科技教育活動,一手抓研學旅行活動,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新模式,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新評價體系。
結合我校新的育人模式和評價體系,本文就學校如何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模式與評價體系進行探討。
一、課程主要模式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是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第一種模式。我校開展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主要有如下特點:規模較小、距離較近、費用較低。
為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科技教育活動,我校制定了《詔安一中績效考評獎勵措施》,其中明確規定,教師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類比賽并獲獎的,在績效和評優評先中給予相應傾斜;對賽前培訓費用,或訓練、比賽需用到的材料,師生可憑發票實報實銷;……
這些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積極性,他們根據調查內容及時撰寫論文,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大賽,收獲了不少驚喜:教師科教成果獲國家級獎項2項,省級獎項4項,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省級獎項26項。2018—2020年,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
(二)研學旅行活動
研學旅行活動是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第二種模式。
研學旅行傳統源遠流長。孔子率眾弟子周游列國傳播禮樂,沈括四處游學匯聚《夢溪筆談》,徐霞客壯游名山大川寫就《徐霞客游記》,……我在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直強調“知行合一”,鼓勵師生“行萬里路”。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2017年9月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研學旅行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板塊中的組成部分;……有了政策的支持,學校開展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1.成立領導小組
2018年9月,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德育副校長為副組長、各年段責任人及段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的規劃、指導、實施工作。
2.進行總體規劃
根據福建省高中課程實施中對學分的要求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需要,我校高中學生每學年開展一次三天兩晚的研學旅行活動。
3.嚴格執行計劃
(1)制訂計劃
學年初,根據年段的教學情況,確定本學年的研學基地、開展活動的具體時間,提出研學主題及課程意見供研學基地設計研學課程作參考,雙方商議后形成本學年的研學計劃(其中包含安全預案)。
(2)實施計劃
研學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執行,以基地教官為主、跟班教師為輔指導學生開展各項研學活動,注重過程安全,對學生進行過程性成長評價和關鍵性記錄。
(3)成果匯報
在閉營式上,以班級、小組、個人為單位對研學成果進行典型性匯報演出,對在研學中表現優秀的班級、個人進行表彰。
(4)總結與鞏固
返校后,各班對研學活動進行回顧總結。學生提交研學筆記、撰寫心得體會。班主任進行總結點評,制作美篇與學生、家長分享。篩選研學中精彩的照片、優秀的心得體會進行匯編,以展板、文集的形式進行交流。
研學讓學生學會了感恩、協作與信任,理解了“光盤行動”的意義,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學生變得更陽光、自信。
二、探索評價體系
(一)巧借專業力量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我校借助專業力量提升評價體系的客觀性,比如,青少年科創賽事得到了省、市科協青少年中心,縣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的直接支持。
邀請福建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李敏教授、福州一中正高級教師張群林、詔安科協副主席吳超男等知名專家對我校的科技輔導員進行“傳幫帶”。學校因勢利導,響應“雙減”政策,多形式勉勵輔導員及時對學生的科技創新、研究性學習項目進行督導,效果良好。比如,在第37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我校進入復賽的項目占全市入圍項目的四分之一。
鑒于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的表現,我校三批優秀在校生參加了科學夏令營活動。學校運用綜合實踐平臺,把學生的成績記入檔案,為高校對其進行考查提供參考。
2018年10月和2020年12月,學校出版了兩本《詔安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以上獲獎優秀成果集》,共印刷1600冊,師生積極學習,熱愛科學、崇尚科學蔚然成風。
鼓勵師生向專業媒體投稿,對發表作品的作者給予獎勵。
(二)應用SOLO分類理論考評與分等
SOLO分類理論起源于英國心理學家愛德文·皮爾的研究成果。按照SOLO思維層次,將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統一。
1.教師層面的評價
首先,根據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難度系數,教師可獲得相應的課時津貼,并體現在績效工資中。其次,學校通過調查問卷對教師進行考核,給予一定的積分作為參與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最后,根據教師“量”的努力、“質”的積累,結合學生的“評”,給予教師功勛上的認定。
2.學生層面的評價
建立“一生一檔”的評價臺賬,將其作為學生成長過程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聯合實踐活動基地,結合學生的互評,評出“勇敢獎”“勤奮獎”“才質獎”等單個獎項。對各班級的“美篇”作品進行評選,頒發獎狀。對學生通過“寫、畫、編、展、講、評”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再次進行評比,推出優秀作品。
三、摸索中的思考
1.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探索和出臺有特色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應的評價標準、貫徹《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
2.我校獲得“福建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育基地校”稱號后,著手開展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如何把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模式與評價體系融入日常教育科研工作?
3.如何提高教師、家長、學生等群體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積極性?如何組織發動教師和學生結合地域特色開展探究活動?如何在科普教育、國防教育、成長體驗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4.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研學旅行活動中,如何按照“分工合理、要求明確、考核嚴格”的原則,要求學生全員參與,確保達到“提升內涵、知行合一 、取得實效”的目標?
以上這些都有待我們繼續探索。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模式與評價體系的摸索與實踐,需要學校持續宣傳、廣泛發動,多途徑提升教師的能力,多方面肯定學生的收獲與成長,整體提升課程的教育教學效益,這樣才能真正讓師生獲益?!泊宋南?020年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MJYKT2020-1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