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理工大學AT Group團隊,有這樣一個女生,她會趴在地上,一邊焊電路板一邊調試小車;她會另辟蹊徑,一邊寫程序一邊繪制漫畫圖解程序;她自立自強,一邊參賽一邊考研;……“她讓我看到了女生的無限可能”,指導老師張清勇這樣評價她。
一起去了解她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吧。
學姐檔案:
陳司函,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大四學生,已通過華中科技大學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的研究生復試,被擬錄取。大學期間先后獲得湖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省級特等獎,“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企業賽項國家特等獎。曾擔任校民樂團首席,被授予?!叭脤W生”、院“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志愿者”等稱號。
記者:你好!先和大家打個招呼吧!
陳司函:大家好,我是來自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的學生陳司函。
記者:為什么會選擇現在的專業?
陳司函:我目前的專業是自動化,最大的原因是我想在科技方面為國家和社會做些什么。高中階段我的理科成績比較好,選擇專業時父母建議選財會專業,而我想選理工科方面的專業。之前看到一句話,“人生苦短,不必設限”,在可以追夢的年紀,我想給自己的人生更多選擇。
記者:你覺得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陳司函:就我自己而言,大學學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書本上的理論學習。大學教科書的編寫更注重知識本身,有些晦澀難懂,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學弟學妹們可在初高中階段鍛煉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的能力,為大學理工科類的學習打下基礎。
另一部分是參加各種比賽時的學習。接觸一個新的項目時,總想做足準備后再開始,但漸漸地我發現不應該也不能這樣。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很難在一開始就預判到,如果在準備工作上就思前想后,那么這個項目很可能停滯不前。實踐的魅力就在于行動之后發現的大千世界。
大學學習中我覺得非常需要查找“bug”的能力。程序崩潰了需要一節節地測試,硬件系統組裝前也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測試。如果缺乏這項能力,很多課程的學習就會舉步維艱。
記者: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你會采用哪些方法解決?
陳司函:遇到課本中難以理解的知識,比如線性代數和概率論等,對定義或對書上提供的某些方法仍理解不了時,我會舉例子,選簡單的數字按照書中介紹的每一步計算,就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知識本身并不復雜。在學習C語言時,程序的邏輯有時會很繞,這時我會給程序假設一個輸入值,把自己當作計算機,一步一步地執行當前的程序,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程序的邏輯了。
記者:你參加過學校的哪些社團?
陳司函:大一我加入了AT Group。這個社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和綜合素質為目標,以科技競賽和科研項目為培養路徑。進入大學之后,我想提升自我但沒有方向和目標的時候,它給了我很好的引領和指導。非常感謝這四年來團隊老師、學長以及同學的指導和幫助。
我從小學習二胡,高中時是學校民樂團的成員,我很享受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為興趣而聚集在一起并為之努力的感覺。得知大學里也有民樂團后,我毫不猶豫地加入,因為參與民樂團活動給了我學習之余的快樂和放松,即使我為其花費了很長時間,也從不后悔,而是覺得很值得。
記者:在大學你參加過哪些科技創新類的賽事?
陳司函:大一參加了學校的“ASM”杯機器人設計大賽初賽。大二暑假與隊友一起留校參加了湖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得省級特等獎。大三下學期繼續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校內選拔賽,并獲得校一等獎。大三及大四上學期我和隊友參加“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并獲得該賽項的特等獎。
記者:在參賽過程中,有什么有趣或者好玩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嗎?
陳司函:有一次,在比賽的過程中我用了一個測心率的模塊,調試時它運行一直很正常,在修改了某個程序后再次測試時,我的心跳數據直接變為“0”,人被測“沒”了。還有一次建了一個模型,應該選中螺絲釘所在的軸,然后使機械繞著軸旋轉。誰知道,我點錯了還沒發現,運行時機械沒動,但那顆螺絲釘在旋轉,接著就被擰下來了,……
記者:你在大學里最重要的改變是什么?
陳司函:認識到自己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人的同時,變得更加自信了。
看起來很矛盾,但確實如此。進入大學,我認識了很多或是極具天賦或是很努力,又或是在某些方面已經有諸多成果的優秀的同齡人,突然有一種無論在哪個方面怎么努力都追趕不上別人的感覺,有些失落。甚至有時候會想,那就干脆“擺爛”好了。慢慢地接受自己不是世界的主角之后,突然有一天在想,如果“擺爛”,現在的自己就處于人生的巔峰了。我又很不甘心:我本可以變得更好呀。
再后來我就想通了:現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向更好的自己,那就夠了。與過去的自己比一定是越來越好的,也就越來越自信。
記者:對即將邁入象牙塔的學弟學妹們,你有什么建議?
陳司函:比賽或練習遇到“bug”,排查之前不急躁,發現之后不氣惱。接納自己,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但可以變得越來越好。不要為每一個經過深思熟慮后的選擇后悔,即便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與自己預想的有偏差,也不要一味地懊悔、抱怨,因為一個選擇可能會改變人生的道路,但不會決定人生的成敗。
希望學弟學妹們堅持學習,學習理科的同學最好能抽空了解文學或藝術類的知識,看看畫展、聽聽音樂會等。
(欄目編輯? 秦銀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