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山鄉地處鹽池縣東南部黃土高原丘陵區,是鹽池縣唯一一個山區鄉鎮,同時,它地處陜甘寧三省交界,素有“雞叫一聲聽三省”之說。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00公里,因自然生長麻黃得名“麻黃山”。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麻黃山鄉曾是寧夏工委和鹽池縣委、縣政府駐地,現存唐平莊寧夏工委、李塬畔鹽池縣委、高崾峴炮樓(徐海東將軍曾在此駐扎)等革命舊址。
全鄉土地總面積768.7平方公里,耕地19.4萬畝、草原40萬畝、林地20萬畝,羊只年飼養量25萬只。下轄13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總人口4364戶11672人,其中常住人口1247戶3268人。
2022年以來,麻黃山鄉圍繞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工作安排,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鄉村振興為引領,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特色種養、文化旅游”三類產業,突出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完善、生態治理修復、民生保障改善、基層治理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六項重點工作,實現“產業富鄉、生態立鄉、民生安鄉、文化興鄉”四大目標,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在對全鄉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高標準規劃的基礎上,大力推行“生態休閑游+紅色研學游”振興模式,利用良好的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重點打造了唐平莊寧夏工委舊址、李塬畔鹽池縣委機關舊址、高崾峴炮樓遺址、何新莊生態休閑游等村級景點,走出了一條“生態+紅色”的振興新路子。對內形成2日精品游路線,對外通過東干線、201省道雙向對接全縣全域旅游,扶持培育農家樂6家,全年吸引游客4萬多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00多萬元。


中共鹽池縣委機關舊址地處鹽池縣南部山區麻黃山鄉李塬畔村。該村位于麻黃山鄉政府東北部,東與陜西省定邊縣馮地坑鄉相連,北靠大水坑鎮東風村,南與本鄉包塬、膠泥灣村接壤,西與大水坑鎮王新莊村隔溝相望,屬典型黃土丘陵地帶。
麻黃山鄉先后對李塬畔鹽池縣委機關舊址周邊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硬化了廣場、新建了停車場,還原中共鹽池縣委機關舊址當時場景,打造了一條老區民俗街,建起了農耕文化廣場、共產黨人主題廣場。2021年以來,來李塬畔村研學、旅游人數近3萬人,紅色旅游帶動全村988人通過銷售特色農產品實現收入160萬元。
唐平莊村位于麻黃山鄉東北部,處于麻黃山鄉的腹地,東與后洼村相接,南與松記水村毗鄰,西接麻黃山村,北靠膠泥灣村。


2020年,麻黃山鄉黨委、鄉政府多方籌集資金,對寧夏工委舊址進行了全面修復。共維修加固窯洞24孔,其中住宿13孔、教室2孔、餐廳2孔、書畫展1孔、紅色書屋1孔、場景還原4孔、倉儲1孔。2021年10月底全面竣工投入運行,可接待70人培訓、住宿及就餐。
2022年,麻黃山鄉計劃再籌集資金進一步擴大教室、住宿和餐廳面積,實現接待約150人培訓、住宿和就餐的目標。并擴大培訓范圍,加設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同時進行成人和青少年培訓。
麻黃山鄉充分挖掘利用李塬畔鹽池縣委機關舊址、唐平莊寧夏工委舊址等紅色革命資源,結合鄉村振興,先后投資1500多萬元,實施美麗村莊、鄉村振興示范村等項目工程。


鹽池縣麻黃山鄉的何新莊村,種植了大片的大接杏、山杏,每到春季,漫山遍野杏花兒開,是遠近聞名的“杏花村”。
“何家大院”休閑驛站位于麻黃山鄉何新莊村,是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觀賞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家大院。院內15孔窯洞一字排開,分別設為鄉賢館、民俗館及以麻黃山鄉13個行政村命名的住宿、餐飲、休閑區。院內設有農具展示區、轆轆井、磨坊、菜園、文化長廊、電商體驗區等,供游客觀賞體驗。配套設施齊全,是游客來麻黃山游玩餐飲住宿、體驗觀賞的絕佳選擇。
何新莊村有座“王到山”,海拔1860米,與對面的鳳凰山遙相呼應,因民間流傳康熙曾到訪過而得名。2021年,麻黃山鄉進一步推進何新莊村的生態旅游業,在山上建了999米的登山步道。

2021年,何新莊村投資240萬元建設垂釣中心、采摘溫棚、王到山登山步道、燒烤營地、窯洞展示館,目前已全部竣工,正在運營,實現了果蔬采摘、田園垂釣、耕耘栽種、觀賞游玩等多種服務功能。
昔日荒涼貧瘠的麻黃山鄉,憑借著李塬畔鹽池縣委機關舊址、唐平莊寧夏工委舊址等紅色革命歷史資源,憑借打造何新莊村何家大院的窯洞民俗文化,煥發出了新面貌。A93A716B-7940-4439-B168-AF4A24688E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