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拐點出現 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著高速增長,疊加疫情對宏觀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沖擊,普惠金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拐點已經出現。
首貸難、信用貸款難、中長期貸款難,仍是眼下中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結構性難題。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各大金融機構正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為小微企業撐起“保護傘”。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8.9萬億元,增速持續高于各項貸款增速。上市銀行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農村小微企業隊伍正在日益壯大。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數量已達到850萬人,帶動鄉村就業超過3400萬人,農村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覆蓋率達到83.6%。農村小微企業主與城市小微企業主不同,他們文化程度相對偏低,女性、弱勢群體比例更大,且接觸到金融機構的機會也更有限。如何運用普惠金融更好地幫助農村小微企業持續發展,成了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中和農信董事長、總經理劉冬文介紹,中和農信的“中和”出于儒家經典《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成立的初衷正是幫助農村弱勢群體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實現富裕。近年來,中和農信借鑒國際經驗,進行本土化改良,在數字模型與人工信貸調查相結合的基礎上設計產品,充分發揮小額信貸扶貧優勢,精準對接農村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下的小額貸款服務專為農村小微企業主提供信貸支持,嚴格按照“小額、分散”的原則發放貸款,支持他們開展創收性活動,助力農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同時根據他們的需求,中和農信開啟了農業投入品“新賒銷模式”,即通過信貸調查技術、農業產業數據,定向為購買農資的農戶開發授信產品,并提供最長6個月的免息期。創新產品,讓利于農,中和農信服務的種植養殖項目包括玉米、小麥、牛、羊等。
7年時光的8次貸款,張麗從小額信貸助力支農支小中獲益匪淺。張麗居住在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遼寧省建昌縣,在中和農信普惠金融的支持下,把自家經營的養雞規模從最初的一個小院子,擴大成近10畝地的養殖場,從原來的每欄1000只雞增長成12000只,經銷模式也從原來的傳統批發銷售,改變成網絡營銷,同時又成立了養殖合作社。
中和農信從20多年前秦巴山區的小額信貸項目試點,如今已發展成為深入全國400多個縣域數萬鄉村的服務網絡,作為支農支小的農村服務機構,它的普惠金融小額信貸服務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持續踐行著“服務農村最后一百米”的責任使命。
劉冬文指出,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百姓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同時也對農業服務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和農信也在不斷進行業務升級、服務創新,借助數字技術,努力使金融要素與生產要素相結合,更好地助力產業振興,推動農民增收。目前,中和農信推出的鄉助綜合服務平臺,通過“云上+線下”的服務模式打通服務上下游,同時聯結廣大農村小微創業者,為其提供包含小額信貸、小額保險、農業服務、本地生活、升級消費、培訓賦能、農品直采等服務模塊在內的系統性綜合服務。未來,中和農信還將瞄準“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等幾大板塊,繼續深化服務內涵,借助數字化技術,構建起綜合性服務平臺,以集約化、規模化和數字化的平臺服務模式,形成信息聯通、資源整合、資金支持、創業輔導等功能,更好地在金融等多方面、多維度助力農村小微企業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
普惠金融作為北京銀行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單設機構、單列計劃、單獨管理、單項考評,持續完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鏈條。北京銀行通過創新首貸專屬產品,加大首貸客戶支持力度,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2021年北京銀行首貸支持小微企業5142戶,累計金額超520億元,在2021年末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入駐銀行綜合考評中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銀行在加大小微企業信貸供給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將服務中小企業市場定位與政府扶持政策有機結合,加大首貸、續貸、延期還本付息及普惠信用貸款支持力度,借助政策工具進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務。
此外,北京銀行還加速推進普惠業務數字化轉型,強化前沿金融科技運用,搭建線上獲客、審批及放款等前中后對公全流程業務模式和平臺支撐。貸前,客戶可通過“北京銀行京管家”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自助線上申請;貸中,通過大數據篩選并匹配對應產品,依托行內對公網貸平臺實現模型審批和線上提款等業務操作;貸后,借助小微授信后管理系統,建立預警信息,并據此進行觸發式貸后管理。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銀行在首都布局最早并始終在中關村地區保持首位,眾多科技小微企業從10萬元、50萬元貸款開始,獲得北京銀行長期穩定支持,直至發展壯大。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超1600億元,戶數超7100戶。
文化金融貸款是北京銀行的一大亮點。北京銀行聚焦文化行業自身的產業特性、行業特質及企業特點,針對性推出“創意貸”“運河帆影”金融產品體系,面向行業領軍人才發布“文化英才貸”,為北京市文化園區及園區內企業量身定制“京彩文園”專屬金融服務方案。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文化金融貸款余額近630億元,戶數超3200戶。
普惠金融戰略,是中國建設銀行基于新發展理念落實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民生這個大背景,并結合自身對未來市場趨勢的研判而做出的戰略性選擇。其中,中國建設銀行中山市分行(下文簡稱“中山建行”)的表現尤為突出。中山建行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不斷完善創新產品體系、經營架構和業務模式,業內首創推出了“三大”拳頭產品,即“小微快貸”和“云稅貸”兩個大數據全線上產品和“抵押快貸”便民產品。“小微快貸”和“云稅貸”,從申請到支用僅需3~5分鐘,最高可達500萬元,無需抵押無需擔保,還可隨借隨還、循環使用。此外,中山建行創新普惠金融和中小企業新模式、新架構,針對普惠金融和中小企業打造了“信貸工廠”的經營模式和標準的“流程銀行”,搭建市場化的服務機制,將普惠金融和中小企業業務全面下沉至全市各網點經營和辦理,發揮網點多、覆蓋廣、隊伍強的優勢,進一步延伸普惠金融和中小企業服務渠道,建立普惠金融和中小企業“一站式”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客戶通過各營業網點即可獲得專業、高效、高質集一體的全方位融資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著高速增長,疊加疫情對宏觀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沖擊,普惠金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拐點已經出現。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二者增速分別為25.5%、31%,較2021年一季度末環比下降2.5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這也是2018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速環比下降的情況。
跡象表明,普惠金融在達到新的發展高度后,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消息稱,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完善“十四五”期間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EC55609E-B434-4890-A721-C44577CD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