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
2022年以來,全國部分地區突發新冠疫情,如何著力保障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影響,特別是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是擺在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前期疫情的影響下,部分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就業務工方面仍存在不穩定狀態,主要表現為因疫情高中風險地區停工停產仍未恢復,工作崗位減少,再就業、找到合適崗位的機會減少,加上產業經營受到影響,產業就業的不穩定導致部分脫貧戶、監測對象家庭收入下降。應對疫情影響,就必須強化措施,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影響,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應對疫情影響,就要抓牢監測幫扶守“底線”。開展全面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逐人逐戶摸清情況,全面監測疫情影響風險隱患。做好及時監測幫扶,進一步明確監測程序、優化縮短識別納入時間、完善監測幫扶機制。要對受疫情影響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落實各級幫扶力量和保障性舉措。持續用好臨時救助、防貧保險等措施,及時消除因疫情影響導致的返貧致貧風險。
應對疫情影響,就要抓緊項目調整重“時效”。把好入庫關,及時做好幫扶項目庫動態調整,優化項目入庫、公告公示流程和具體組織實施方式,對因疫情急需實施、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和銜接資金政策規定、有利于增加脫貧戶和監測戶收入的項目,給予優先安排實施。把好程序關,指導受疫情影響的市縣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辦公,開展項目設計、評審、施工和監理隊伍選擇等前期工作。把好進度關,定期調度銜接資金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進度,督促銜接資金及時撥付、項目加快推進。
應對疫情影響,就要抓好產業幫扶強“動能”。利用資產收益幫扶項目、村級光伏電站發電收益等形成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等幫扶措施,幫助受龍頭企業停產和幫扶產業項目暫停等影響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增加收入;鼓勵各地積極幫助受影響的龍頭企業解決生產物資運輸問題。積極應對產品滯銷影響,線上線下同發力促進產品銷售,加大幫扶產品“六進”力度,幫助銷售產品增加收入。針對鄉村旅游業受到疫情影響涉及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通過安排村級公益性崗位、轉型發展其他產業、加大村級(聯村)扶持產業基地帶動等措施,幫助增加收入。落實各類產業扶持優惠政策,通過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辦理保險等措施,降低疫情影響,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積極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對已發放貸款的受影響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還款時間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協商調整。
應對疫情影響,就要抓穩就業幫扶促“增收”。加強就業幫扶監測,夯實鄉鎮、村委、第一書記、信息網格員“四位一體”網格化監測摸排機制。協作推進,鄉村振興部門定期將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有就業意愿未就業及回流人員信息推送人社部門,協同配合做好就業幫扶工作。加強分類幫扶,將脫貧勞動力和監測對象中普通勞動力、技能勞動力作為外出就業、本地企業務工對象進行幫扶;根據半勞動力和弱勞動力勝任工作情況,作為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就業對象進行幫扶。
應對疫情影響,就要抓實保障措施固“成果”。加強對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家庭學生教育情況的跟蹤指導,確保具有學習能力的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全部接受義務教育。加強醫療費用支出監測,將因疫情等原因發生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及時納入監測、予以救助。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開展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將符合國家政策的動態新增危房全部列入改造計劃。健全飲水安全監測幫扶機制,解決農村供水問題。F6010C05-28F7-4F67-90EF-DE28E6C02A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