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猷芬 曹高明 史慧芳



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更需要保護和激活鄉村治理的主體協同能力,增強鄉村社會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其中,“治理有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保障性要素,在諸因素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和根基。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江西省樂平市鸕鶿鄉龍口村曾是農村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一個村,“臟亂差”是它的代名詞,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樂平市農村環境整治進展最快的一個村,實現了村莊整治由“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轉變。該村是如何實現這些轉變的?有哪些創新性舉措?帶著好奇,記者一行走進了龍口村一探究竟。
龍口村地處樂平市中部,位于浯口、臨港、高家四鄉鎮交界處,轄龍口、王村、黎家、豐家村四個自然村。全村共有568戶、2506人,黨員40人,現有耕地面積2395畝,其中水田2060畝、旱地335畝、山林面積4798畝。
村里的老人告訴記者,昔日的龍口村,確實很落后,狀態還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老百姓稱村委會為“大隊”,稱鄉政府為“公社”,把駐村干部當作“知青”。村委會沒有像樣的辦公場所,只有一間瀕臨倒塌的舊瓦房,村里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擠在這間破舊的房子里完成。以前村里泛黃發黑的老戲臺、老祠堂長滿青苔和荒草,村里沒有像樣的道路,泥土小路上塵土飛揚,雞屎狗糞隨處可見,路兩邊雜草叢生。牛欄豬圈雜亂無章,臭氣哄哄。夏天的晚上,蚊子密密麻麻,多得嚇人。“兩差一低”(基礎設施差、環境衛生差、村民收入低)是該村最大的“特色”。
村干部介紹,龍口村曾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村莊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健康、安居等政策支持下,龍口村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并于2017年整村退出。該村通過抓黨建、強支部,抓整治、亮環境,抓生活、富精神,真正從一個臟亂差的窮山村蛻變成亮富美的宜居秀美鄉村。記者一行在村莊里走一走,只見柏油道路寬敞平整、溪流清澈見底、公路兩旁及村莊內外到處都有蔥郁的綠植點綴,清新雅致,令人心曠神怡。
黨建引領,村莊“強起來”
為增強基層黨務工作能力,龍口村黨支部十分注重知識的更新,村黨支部書記方海華帶領支部委員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和崗位鍛煉的機會,不斷加強黨章知識、黨務理論、政策法律的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善于敏銳洞察新的經濟形勢,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自覺錘煉,不斷增強做好組織工作能力。
每一位支部委員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務工作者。工作中事事、處處、時時都以黨員的條件來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對事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政治責任感,為黨員群眾樹立了榜樣。在龍口村脫貧攻堅關鍵時刻,村黨支部班子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有關脫貧攻堅會議精神,始終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核心,按照整村脫貧的“九大標準”,整合新農村建設、扶貧和移民、革命老區等多個項目資金,強力推進龍口的村莊整治工作。為做細做實做好村莊整治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和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支部班子完成了龍口村整體建設及發展規劃設計,并按規劃有序推進村莊整治建設。
與此同時,該村抓住國家對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投資189萬元,建成300千瓦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實現村集體收益24萬元。利用北山腳下的45畝荒山和55面水塘,與中電投合作發展5.4兆瓦地面光伏,每年實現2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盤活村里閑置山林土地,引進專業種植公司開發果園200畝,發展集休閑、旅游、觀光、采摘于一體的綜合性“農家樂”經濟。依托本地資源和優勢,積極推進梅家嶺150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田園綜合體項目開發,打造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農業旅游經濟產業。村集體經濟的壯大為村莊整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環境改善,村莊“亮起來”
一直以來,龍口村將美麗鄉村建設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在樂平市委市政府、鄉黨委政府和市鄉村振興局等部門支持下,在結對幫扶單位景德鎮市檢察院幫助下,該村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抓實村莊環境整治,把龍口村建成了整潔、和諧、美麗、宜居的新農村,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方便了百姓休閑娛樂生活。
科學規劃建設。新農村建設既是一項惠民利民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任務。龍口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整合新農村建設、扶貧項目和農墾項目資金,高規格選聘設計單位,引進實力強勁施工單位,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度。聘請南昌大學設計院的專家,完成了對龍口村整體建設及發展規劃設計。
多方籌措資金。村支部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通過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加強自籌資金、利用社會資金,并壓縮開支開源節流,加大了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保障。
完成項目實施。在村黨支部主導下,共拆除各類破舊房屋47棟、圍墻930余米、路障1850余米、旱廁94座,開挖排水溝1810余米,鋪設排水管網1250余米,新建公廁2座,安裝太陽能路燈227盞及污水處理終端系統2套,達到節能、環保雙重效果。加大村內文化墻的建設和外立面、管網線改造,對村莊庭院進行了綠化、美化,對村民反映強烈的臭水塘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整治,將昔日的“龍須溝”改造成了景觀池塘和村級公園。在村里種植了300多棵大樟樹、60棵桂花樹,以及山茶花、臘梅花等一些植被,在新建村委會大樓前,建設了村民活動廣場。完成村外主干道建設3.7公里,拓寬改造村內主干道建設1.5公里。多次與江西鐵路集團公司溝通協調,把村里唯一一條通往樂平市區的3.5米寬的馬路拓寬成6米寬的省級公路;重新修建了村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老橋,既方便群眾出行,又為村集體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D189C046-BC35-4F15-A13A-049B174D8530
如今的龍口村,實現了村莊面貌改造大提升,重點項目建設大推進,經濟社會事業大發展,“光伏基地”“櫻花海”“秀美鄉村”已成為該村的四大名片,昔日的貧困村正朝著“村美民富”的示范村闊步前行,華麗嬗變!
精神富足,村莊“活起來”
為豐富村民業余生活,龍口村“兩委”還動員群眾,取消了村里一些封建落后的迷信陋習,將先進的文化生活方式帶入了農村,讓廣大群眾生活更豐富更健康。
在江西銀行的幫扶下投資10萬元做成10平方米的大顯示屏,以之為黨的喉舌,宣傳黨的政策,感受黨的豐功偉績。冬日暖陽中,夏日余暉下,群眾坐在大屏幕前收看國家時事,學習國家政策,喜看生活變化。
多種形式豐富文化活動。建設嶄新的“農家書屋”,改善閱讀條件,豐富圖書種類,鼓勵群眾到“農家書屋”閱讀,提升生活品味。在駐村干部帶領下,龍口村組建了廣場舞蹈隊,舞蹈隊員在村民活動廣場載歌載舞、歡歌笑語,既融洽了關系,又鍛煉了身體,成為和諧文明龍口村的一道靚麗風景。
組建志愿者協會,廣泛開展志愿者活動。疫情期間,村志愿者為殘疾人、老年人發放口罩,輸送生活物質,在路口登記勸導,防止疫情輸入。每年扶貧日期間,志愿者來到失能建檔立卡家庭開展衛生打掃,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
豐富的村民生活,讓整潔、美麗的龍口村更加文明、和諧、歡快,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數。龍口村因此被評為樂平市“文明村鎮”、樂平市旅游協會會員單位。
記者手記
龍口村的工作經驗讓記者深切體會到,村莊整治工作,建強支部是動力,環境衛生是臉面,文化建設是靈魂。
建強支部是動力。堅強的黨支部能迸發強大的引領力、凝聚力、統籌力、戰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村莊整治規劃,村民意見的統一,實施困難的解決,項目資金的籌措,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領導才能順利推進。特別是拆遷遇到的利益爭執,代表村集體利益的黨支部最有決策力量。
集體經濟是保障。村莊整治項目的實施,除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結對幫扶單位資金,還需要村集體自籌部分資金;項目完成后的維護、修繕更需要村集體資金;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也需要村集體資金的支持與保障。只要村集體經濟壯大,就能為和諧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提供堅強的保障。
村莊文化是靈魂。整潔美麗的村莊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鄉村文化。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才是與美麗宜居相匹配的豐富內涵、內在素養。這種素養又需要溫、良、恭、儉、讓這種文化氛圍的長期涵養。為此,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是鄉村保持長期整潔美麗文明的內在需要,是靈魂所在。
責任編輯:曹高明D189C046-BC35-4F15-A13A-049B174D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