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都縣牢固樹立“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理念,將鄉村人才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著力在“選、育、用”三個環節上下功夫,激發農村人才創新創業,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選”上下功夫
一是選派好駐村工作隊。按照選優派強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原則,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共510人,組建170個駐村工作隊,常年派駐全縣脫貧村、易地搬遷安置點所在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紅色名村、“十四五”省、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二是遴選好創業致富帶頭人。出臺《寧都縣進一步推進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實施方案》,遴選具有帶貧益貧性質“五類”新型經營主體共1915個,其中農村致富帶頭人827人、農民合作社593個、家庭農場70個、龍頭企業38個、產業基地387個。三是選定好幫扶車間領頭人。按照“運行時間半年以上,解決脫貧勞動力就業5人以上”要求,選定156個就業幫扶車間,助力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
在“育”上做文章
一是抓培訓服務“育”。堅持“內培+外育”并重,多措并舉抓好鄉村人才培訓工作。一方面,依托寧都高級技工學校、縣委黨校、縣行政中心會堂等縣內平臺,先后組織舉辦蔬菜、臍橙、黃雞等種養實用技術培訓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業務培訓班,收看市級每月定期舉辦的“鄉村大講堂”,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和新型經營主體等1200余人次,培訓鄉村兩級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3500余人次。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形式,先后組織200多人參加了國家自然資源部2021年定點幫扶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班、2021年創業致富帶頭人省級示范培訓班。通過培訓,有效提升了全縣鄉村人才產業培育、合作社管理、電商運營等創業就業水平。二是抓政策落實“育”。強化駐村工作保障,出臺《寧都縣駐村幫扶工作方案》,明確幫扶單位每年給予駐村幫扶工作隊不少于 1 萬元的工作經費,有效激發了駐村工作隊的工作積極性;健全激勵機制,從小額信貸、產業獎補、技術指導、配套服務等方面培育鄉村人才,出臺《寧都縣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工作方案》《寧都縣產業獎補工作方案》,發放“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免貼息貸款1.6億元和產業獎補資金0.35億元,幫助農村致富帶頭人等鄉村人才解決創業就業資金不足的難題。
在“用”上見實效
一是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作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組織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吃住在村,深入開展“家訪”制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幫助群眾解決了一大批“急難愁盼”事情。二是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貧益貧作用。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采用“農村致富帶頭人+基地+脫貧戶”“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脫貧戶”模式,引導脫貧戶采取“直接參與、山地入股、臨時務工”等形式融入產業鏈,就業創業致富。據統計,目前,該縣“五類”新型經營主體1915個,共帶動產業或就業10373戶,戶均年增收1.6萬元。
下一步,寧都縣將深入貫徹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以加強培訓為抓手,以提升帶貧益貧能力為重點,著力推進鄉村人才建設,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將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好一個大數據系統。組織鄉鎮和駐村工作隊,深入村組摸排,分類建立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產業基地“五個臺賬”,并在國家鄉村振興局和省大數據系統進行標注,納入系統管理,織好鄉村人才網。
二是舉辦一批技能培訓班。聚焦寧都縣“五黃一白”特色產業,依托寧都高級技工學校、縣委黨校等陣地,會同縣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整合農口單位培訓資源,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積極舉辦種養、農村電商、合作社管理營運、廚師幼師等專項培訓班,提升鄉村人才創業就業和帶貧益貧水平。
三是落實一系列扶持政策。持續落實小額信貸、產業獎補、技術指導、配套服務等優惠政策,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基地等經營主體發展,扶持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基地,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引導在外鄉賢、原籍大學生以及優秀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業。同時,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加速向鄉村一線流通,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作者簡介:黃小林,寧都縣鄉村振興局。
責任編輯:曹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