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村黨支部要成為幫助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近年來,全南縣堅持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主線,以“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為主抓手,建強鄉村振興一線戰斗部,引領發展鄉村產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提速增效。
強基層組織,強化村黨支部“戰斗力”
成功創評“2021年度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的全南縣城廂鎮黃埠村是全縣有名的富硒產業大村,也是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第一個突破百萬元的“明星村”,2021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151.24萬元。曾經的黃埠村雖然擁有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但傳統農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低,村集體經濟也一直難以做大。在“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中,為破解這個難題,村“兩委”班子積極探索,在考察學習中發現富硒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且經權威機構檢測黃埠村土壤硒元素含量高,村“兩委”決定以富硒農產品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富硒特色農業產業。2020年開始,村集體按照“黨支部+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脫貧戶)”的模式,開始訂單式種植富硒水稻、水果玉米等,到2021年已發展富硒水稻608畝,油菜400畝及水果玉米、高山蔬菜、靈芝、忘憂草、脆皮金桔等富硒特色農業600多畝。同時,在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的精準支持下,投入320多萬元建起了黃埠富硒大米加工廠,富硒大米產業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黃埠村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取得的成效正是該縣以“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提速增效的一個縮影。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全南縣牢牢抓住村黨支部這個龍頭,通過“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建強基層黨組織,把村黨支部打造成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火車頭”。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將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干部選進村級班子隊伍。在贛州市率先開展“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評比內容主要包括基層黨建“三化”建設、鞏固脫貧成果、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五大方面,其中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增長是重頭戲和硬指標,要求各鄉鎮把“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作為“書記工程”,落實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做到每月調度,每季統籌,及時研究解決創評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在創評工作中,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寧缺勿濫”,不降低標準、不搞平均主義,對評定為“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的村黨支部每個給予5萬元資金獎勵。
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干事創業“源動力”
在“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創評中,全南縣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村干部任職年限相匹配、與村干部履職貢獻相對等的村干部工資報酬體系,持續吸引優秀能人到村任職,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在提高基本報酬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績效標準。建立“固定補貼+績效補貼+廉政獎勵+其它”的薪酬模式,原則上績效補貼占基本報酬(扣除個人社保部分)的比重不低于25%,并與村干部履職業績、表彰情況等相銜接,根據績效考核結果進行實際分配。鼓勵各村積極盤活資產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健全完善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純收入增長與村干部收入增長掛鉤機制,根據經營性純收入年度增收情況,按一定比例從村集體凈收益中提取資金予以獎勵村干部,增加村干部基本報酬,不斷激發基層干部主動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干勁。
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等內容制定村干部績效考核方案,考核結果以村為單位,區分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次,差異化發放績效獎勵,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對成功創評省、市、縣三級“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的村,可由鄉鎮為村干部發放一次獎勵;對在急難險重工作中發揮特別作用、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干部,鄉鎮可在規定標準內給予一次性特別獎勵。
壯大集體經濟,提升全面振興“硬實力”
針對村與村之間基礎不一樣、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全南縣全面實施鄉村產業“破零”工程,針對產業“空白村”“薄弱村”,從班子建設、人才引進、項目安排、經營管理等方面提供“一對一”指導,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探索總結了存量資產增值、發展品質農業、盤活資產資源、物業租賃經營、組建項目服務公司、入股合作分紅、發展鄉村旅游等7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發展、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的“三贏”,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鄉村產業振興新局面。
中寨鄉金苒鴿文化產業科技園項目總投資1.38億元,占地面積450畝。項目全面投產后,將實現全場存欄30萬對種鴿,年出產種鴿60萬對和商品肉鴿500萬羽以上,成為融生態養殖、食品加工、科普教育、研學實踐、現代文旅于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圍繞金苒鴿這一龍頭企業,中寨鄉通過“飛地”入股,村企共建模式,努力探索產業振興與壯大鄉村經濟共贏之路。爭取鄉村振興項目資金540多萬元建設肉鴿養殖用棚8幢,修建養殖基地道路,交由金苒鴿基地經營使用,采取資產入股方式鏈接全鄉8個村集體經濟,2021年已實現分紅34.24萬元,有效解決了產業“薄弱村”村集體經濟增長的難題。
目前,全南縣已培育高山蔬菜、芳香花木、生豬養殖等農業主導產業和臍橙、靈芝、油茶、葡萄、肉鴿、蘭花、黃精、厚樸等特色產業,尤其是高山蔬菜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1萬畝以上,帶動20多家合作社、6500戶農戶參與發展種植,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據統計,2021年全縣8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108.06萬元,同比增長39.87%,其中經營性收入2333.18萬元,同比增長31.51%,村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
作者簡介:李兆偉,全南縣鄉村振興局。
責任編輯:曹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