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征程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臨川區孝橋鎮下璜村以黨建引領為基石,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大力弘揚文明鄉風,努力描繪產業興、村民富、村莊美、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念好黨建“引”字訣
2020 年7月23日,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真正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的作用,以強有力的“黨建鏈”引領帶動“產業鏈”。一是創新基層黨建模式。以當地現有的花卉苗木、中德服飾產業項目為依托,把支部建在產業上,規范黨支部的管理,明確產業黨支部的主要工作職能,增添配套措施,實現村民利益聯結產業發展全覆蓋,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產業發展與基層黨建的良性互動。二是創新主題黨日活動內容。借助主題黨日這一載體,村“兩委”干部、黨員一同前往南昌縣羅渡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學習鄉村振興經驗,參觀李井泉紅色博物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同時還提高了黨員教育成效,增長了知識,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三是開展“三問”轉“三暖”活動。以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拓寬服務群體及服務途徑,按照“三暖兩優一掛鉤”的工作方法,切實開展選好“暖心人”、辦實“暖心事”、亮出“暖心單”等系列活動。支部全體黨員為村民送政策、送服務,使黨員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成為村民的第一聯絡人。截至目前,該村累計認領“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7件,涵蓋了農家書屋迎新書、為脫貧戶裝新窗、聯合省農工黨給群眾送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知識等。
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念好農村“美”字訣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下璜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持續開展農村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以拆臨拆違、閑置危房拆除、農村 “三堆”為工作重點所開展的村容村貌環境整治工作,拆除破舊房、危房等共計60 余處,面積達 3600 平方米。積極協調國網撫州高新區供電公司對村內的電線桿改遷進行全面改造,完成7基電桿、400米絕緣導線、720米電纜和表箱的“遷移換新”、100米電纜下地,提供40余萬元的電力支持,為下璜村秀美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電力保障。針對農村基礎設施等問題,投入400余萬元對村內污水管網、淤溝改造、支路拓展、道路白改黑進行建設,讓農村道路不再“濕乎乎”,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道路,村容村貌煥發新顏。同時,為豐富村民休閑娛樂生活,新建4處文化廣場,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的健身意識,激發了村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凝聚了村民感情,增強了集體感。
深挖村史傳統文化,念好鄉風“好”字訣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還必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下璜村圍繞“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這一目標大力開展精神文明活動。一是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研究制定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倡議群眾“婚慶事宜倡新辦、喪葬禮俗倡簡辦、其他喜慶倡不辦、佛誕世習倡精辦”。二是開展“環境衛生隨手拍”活動。在道德紅黑榜予以張貼好、壞的村居環境,通過“臟、亂、差”與干凈整齊的村居對比,提高群眾環保意識,自覺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如今正煥發出新村新風新氣象。三是建設“人口文化”陣地。依托王安石、湯顯祖后人這一背景,挖掘村莊文化元素,建立文化墻、文化碑,打造村文化廣場,把弘揚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四是培養“法治解紛”氛圍。下璜村去年發生糾紛30余起,涉及到討薪、交通事故、土地糾紛等。為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駐村工作隊聯系到江西深撫律師事務所入駐下璜村,并實行每周一次坐班制度,讓村民在家就能接受到法律服務。
優化產業支撐結構,念好產業“興”字訣
2021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時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下璜村以打造“花卉小鎮”契機,不斷推進苗木花卉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以產業發展引領脫貧致富。一是盤活閑置資源,壯大集體經濟。通過與響當花卉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好村民房前屋后的閑置空地,種植花卉苗木,持續發展下璜村特色“庭院經濟”。二是發展飛地經濟,解決土地問題。響當花卉有限公司在周邊羅湖、青泥等鄉鎮租用了2800畝發展花卉產業,今年可持股分紅20萬元;統籌400萬元與正邦集團合作,在臨川區高坪鎮發展生豬養殖業,今年可持股分紅40萬元。三是發揮企業優勢,帶動村民就業。中德服飾公司以生產高品質針織T恤、衛衣及梭織棉襖、羽絨服、印繡花、燙畫為主,吸納在家中年婦女200百余人在服裝車間工作,保障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民參與人均每月可賺取工資4500元左右。“車間計件發工資,對于我這樣的44歲的遺孀來說,工作時間靈活能讓我照顧到兩個孩子和一個老人,又能賺到錢補貼家用,非常好”王建蘭說道。
作者簡介:羅招榮,中共撫州市委辦公室信息室主任、駐臨川區孝橋鎮下璜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