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藝

礦業作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區域內合作的重要產業之一,對采礦業與制造業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隨著RCEP的落地生效,區域內礦產合作迎來了新契機。
對于世界的礦業產業而言,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隨著礦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腳步邁開,相對于傳統礦業的開發,礦產資源的綠色利用開發更是大勢所趨。RCEP如何為域內國家的礦業發展與突破助力?礦業開采設備如何迎合綠色發展?讓我們帶著疑問探索RCEP為礦業合作帶來的新機遇。
礦業合作各有千秋
總體來看,在RCEP區域內,礦業合作方面各有優勢,產業鏈條具有較強的互補優勢。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裝備、技術、資金等方面較有優勢;東盟國家礦產資源豐富;日韓在海外礦產勘查開發方面的工作結構較為完善;澳新礦產產業鏈較為成熟、完備。
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礦產消費國以及“世界工廠”,中國在全球礦產資源生產、供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礦業中地位非常顯著。中國每年向全世界輸出大量的礦產資源加工品,其中,大量的礦產加工產品主要向RCEP內的國家出口。中國的精煉銅在日本、韓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占據了部分市場,鋁合金則主暢銷日本、韓國以及印度尼西亞。
而中澳之間礦石貿易也十分緊密。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礦石占其礦石出口總額的60%,中國是澳礦石業的最大市場之一。
東盟國家礦產資源豐富,和區域內一些國家在礦產資源、采礦業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例如,印尼、菲律賓的鎳、鐵,越南的鋁土、鐵,泰國、老撾的鉀鹽等,都是中國急需進口的大宗礦產品。而中國在技術、設備及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優勢可以協助東盟國家解決在礦業發展過程中勘探、開發程度低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帶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助力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此外,中國已經與柬埔寨、老撾、菲律賓等礦產主要資源國簽署了地學合作諒解備忘錄,聯合成立了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在地質礦產調查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為中國—東盟礦業合作營造了良好環境。
總體來看,在RCEP達成前,區域內的礦產貿易交流頻繁,各成員國間互為對方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并且雙方的礦業不斷發展成為互補、互利的產業鏈條。特別是中國通過與區域內的國家合作,已經促成不少礦業合作,那么RCEP的生效會給域內礦業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新活力呢?
RCEP將為域內礦業合作帶來什么?
RCEP的簽署為成員國拓寬了礦產資源供應渠道、開拓了區域內礦產市場,同時也對中國的礦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就礦業投資方面來看,RCEP成員國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對包括采礦業領域在內的投資作出較高水平開放承諾,大大提高了各方政策透明度,實現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
RCEP“第十章投資”涉及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便利化與由化等四個方面,為跨國投資便利化提供了政策性依據。例如,對于東盟國家來說,RCEP的簽訂將進一步擴大東盟地區礦產資源、勞動力和土地資源上的優勢,吸引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企業在東盟各國進行礦業開發投資,加強技術交流、促進人才引進,促進東盟礦業的發展。
就礦產品貿易方面來看,RCEP通過區域性關稅減免以及零關稅,促進了自由貿易,進一步擴大區域內礦產的貿易交流。印度尼西亞、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是礦產品出口大國,且主要出口國為中國、日本、韓國等RCEP成員國。據Resource trade數據顯示,東盟國家出口中國的有色金屬產量占其出口總量的91%、稀土占出口總量的68%;出口到韓國的黃金占出口總量的80%;出口到中、日、韓3國的煤占出口總量的45%。隨著部分礦產品貿易實現零關稅,從區域內國家進口礦產品的成本將顯著降低,從而進一步推動自貿區內的礦產資源貿易變得更加頻繁,礦產資源市場將有望進一步擴大。
在原產地規則方面,RCEP自貿區內原產礦產品范圍得到擴大,將顯著提高協定優惠稅率的利用率。例如,根據此前成員間雙邊自貿協定原產地規則不能算作某國原產的某一種礦產品,經過區域價值累積后,將可能被認定為RCEP區域原產,享受RCEP優惠關稅。這將有助于跨國公司更加靈活地進行礦業產業布局,建立更精細更完善的礦業產業鏈分工體系,降低最終礦產品的生產成本,不僅有助于擴大RCEP成員之間的礦業貿易,還將極大地促進區域礦業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和發展。
RCEP的條款有利于重新整合區域內的礦業市場,促進區域內國家在礦業產業方面的緊密合作,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謀求礦業產業的合作共贏。
搶抓機遇,促成礦業轉型升級
盡管2020年受疫情影響,制造、交通運輸等行業下滑導致石油、鐵、銅等主要礦產品需求下降,全球礦產資源消費整體下降。但2021年以來,礦產品價格劇烈震蕩,屢創新高,投資者對礦業市場的信心回調。中國經濟持續平穩恢復,中國礦業市場持續好轉,韌性增強。中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由降轉增,采選業企業利潤創新高,礦產品生產繼續保持增長,能源結構加快優化,大宗礦產品進口保持高位。
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所需的礦產消費保持了較快增長,意味著礦業產業的開采需求正逐漸由傳統的煤、炭資源,轉而向更有利于新能源發展的礦石資源邁進。
此外,氣候變化推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向低碳轉型,全球礦產資源供需結構和礦業格局正孕育重大變化。域內許多國家加緊推進礦業勘探、開采的轉型升級。澳大利亞加快推進綠色礦業,提高礦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印尼等國則通過調整稅費等政策,延伸礦業產業鏈,強化本土礦業權益。
科技創新的大流引領著傳統礦業轉型升級,后疫情時代也帶動數字化技術革新不斷,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將與礦業發展逐步融合,智能勘探、智慧礦山、礦業物聯網等將快速興起。隨著RCEP生效,中、日、韓、東盟等區域內國家在5G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投資建廠等方面將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RCEP的落地將成為區域內國家礦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加強礦業領域產業合作,加快各國傳統礦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各國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促進各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內的礦業產業有望在綠色礦業發展中找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