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貽婷 柳超
摘要:股份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一環,通過實施股份制改革,國有企業從單一主體經營模式轉變為多元化主體,也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該如何進行財務管理,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文章以“國企股份制改革過程中的企業財務管理”為主要研究對象,闡釋了國有企業在股份制改革過程中推進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體改革過程中管理模式及投資方式的選擇,希望相關研究內容能夠為廣大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財務管理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支柱性存在,國有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在不斷探索和持續改革中尋找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創新,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國有企業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水平。近年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已成為國企改革的關鍵環節。時至今日,國企股份制改革的成效和價值已經逐漸顯現并被廣泛認知,在這樣一種趨勢和訴求之下,其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要求,有待關注和重視。
一、國企股份制改革過程中財務管理實踐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通過合資、重組、改制、參股以及并購等多重方式進行股份制改革,能夠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在增強和擴大國有資本影響力的同時,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強強聯合,提高企業自身抵御風險以及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在推進和落地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進和調整內部管理過程中無法與時俱進的內容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并非一件容易操作和輕易就能實現的事情,還需要面對復雜尖銳矛盾和處理一系列實際問題。例如,面對一些陳舊落后的管理制度和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的遺留政策時,需要與時俱進,在現行的法律法規框架下,在國家政策指引下,吸取別人的成功有效經驗,攻堅克難穩步推進改革。對于一些老員工本身對新事物的排斥和慣性思維所導致的落后心態,需要采用多種方式加強宣貫引導,促使觀念的轉變。只有重視企業內部管理改革和優化,如此才能更好地契合時代,不至于讓改革成為企業前行的絆腳石。
(二)協調多項關系,維系企業發展和運營的目標
從財務管理本身的地位和作用來說,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管理中涉及最廣、影響最深的管理要素。某種程度來說,財務管理的好壞決定和影響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通過協調、改進、優化和處理企業之間關系、企業內部員工關系、企業與投資者之間關系,能夠讓企業快速適應股份制改革所帶來的新要求、新規則,促使其摒棄固有管理模式中有悖于股份制、企業發展和利益訴求的內容,建立新的有利于企業良性發展的管理制度。
(三)輔助國有企業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股份制改革過程中財務管理存在的意義并非僅僅在于總結企業內部的資金、財務、稅費、投資融資情況,對于企業現階段發展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判斷企業發展的癥結、問題、優勢,從財務數據角度分析外部無法覺察到的信息和結論,幫助國有企業在推進股份制改革過程中達成目標,實現核心利益平衡。同時財務管理也可為股份制改革中解決復雜、多變的問題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為企業謀求長遠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過程中財務管理實踐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形成,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很多國有企業逐漸形成分支機構冗雜、內部關系復雜、管理層次多的發展態勢。國有企業機關部門、所屬單位以及基層班組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愈發凸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管理的效率,這就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一)參與企業管理,優化企業運營
國有企業未及改制之前,在舊體制、舊思維的引導下,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市場開發很容易表現出一些弊端和消極因素,成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而財務管理更需要在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充分彰顯作用,輔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1. 提高企業財務核算效率,為業務的順利推進提供必要的支持
由于企業業務處理流程無法和財務管理實現同步,企業內部財務系統所提供的信息無法與生產業務系統、采購研發系統、行政管理系統等所產生的信息、數據快速融合,由此導致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無法滿足財務會計核算時效性的要求,更無法為業務的順利推進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在股份制改革之后,企業可以依托更為現代化的計算軟件和管理工具,將財務管理人員從繁瑣的基礎性核算中解脫出來,而將這部分數據交由系統來完成,進而提高其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也為業務、采購以及生產、研發等所需的基礎數據提供快速反饋和支持。
2. 構建嚴密的企業財務信息網,優化財務管理助力企業實踐戰略決策
建立一個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財務信息網絡,對于企業而言十分關鍵,這意味著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包括銷售、采購、研發、生產等的不同系統,都可以共享財務數據、財務資源,進而為各自的發展決策提供依據。而從財務角度來說,只有嚴格財務制度,規范財務管理,強化財務控制,提升財務管理人員水平,落實財務風險管控措施,加強財務信息溝通,才能確保財務決策質量的穩步提升,促使國有企業改制順利實現。
3. 加強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的內部管理和控制,規避風險和隱患的出現
業務信息滯后嚴重制約了財務管理和控制功能的深度融合,即便是存在事先控制這樣的環節,后期也很難在運營計劃中有所體現。而事中控制因為信息傳遞不夠及時,導致企業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無法及時精準做出決策。同時也會因為財務管理意識不到位、財會人員能力水平不足、財務管控措施不嚴等原因,無法發揮財務控制作用,找到問題深層次原因,進而影響到整個企業的運作和發展。股份制改革之后,國有企業內部各方面信息的交流和對話頻率會加快,資源及信息共享程度明顯加深,直接導致財務管理可以深入到企業的各個業務流程、各個關鍵崗位、各項重要工作內容當中,參與內部管控,及時規避風險和隱患的出現。2D84356C-A99D-4B19-A078-A9E78F53FACB
(二)導入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提升企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國有企業能夠快速實現全面預算管理、財務集中控制、績效評價的集權管控,從而滿足股份制改革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也間接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從企業內部來看,這樣的操作模式有助于企業優化內部結構和合理配置資源,增強企業運營的穩定性和提升獲取實際效益能力;從國有企業外部來看,很多國有企業本身規模大、業務廣、內部分支機構多,依托財務集中管理,可以有效突出業務核心,打破了信息配置和傳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實現動態、實時以及流動性的財務管理。在具體的財務集中管理模式實施方面,有以下幾個要點。
首先,加強硬件平臺建設,為信息的及時生成、存儲和加工、傳遞提供必要的互聯網環境,通過打造連貫的且有安全性保障的網絡傳輸系統,為內部管理的集成化打造必要的基礎。當企業的財務信息可以在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各個部門的業務數據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現流通時,平臺可以直接助力企業的業務流程得到優化和精簡、辦事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其次,積極應用有關資金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和財務集中管理、控制的軟件,進而保證企業內部不同分支機構的成員都可以及時共享信息,為股份制改革以后的國有企業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的良好運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最后,充分實現國有企業內外關系的協同管理,包括內部財務管理網絡的建立等。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多部門、多項目的一體化運作,最終滿足企業自身對社會資源的利用訴求。
(三)輔助投資決策,提高決策水平
傳統財務管理只作為企業財務部門的一項職能業務,無法給予企業的投資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在企業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揮財務管理作用,將財務管理與投資方向、投資金額、內部管控等相結合,為企業選擇正確的經營模式和投資戰略提供指引,并對企業未來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1. 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過程中,投資方向的抉擇及重心偏移
(1)加大在品牌精進和拓展領域的投資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凡是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產品,必然會在社會競爭當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如此既能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也會享有制定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權利。雖然國有企業目前誕生了不少高質量的、有影響力的品牌,但是就中國的經濟體量和世界影響力而言,品牌的建構和發展程度還遠遠不夠。在這樣一種需求之下,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基礎上,企業可以積極推進品牌建設等無形資產領域的投入,通過增加專利投資、聲譽投資等提高和維系品牌形象。加強品牌建設,要為企業建設確立明確的經營理念和經營宗旨,在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更多回饋。
(2)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在自我更新和創造力領域開展投資
較之世界上的很多發達國家,我國因為人口基數的緣故,即便近年來科研力度和成就穩步提升,實際投入在技術改造和研發方面的人均費用偏低。要想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國際社會當中的影響力,就要盡快促成技術結構優化升級。顯而易見的是,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為其創新技術、內部升級、加大研發力度提供了較為充分的資金保障,也促使其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國有企業更應該把握這樣的時機,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組建一支科研水平高、凝聚力高,能夠帶領企業沖向國際市場的高、精、尖隊伍。
(3)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控制力度
無論國有企業是否發生股份制改革,人力資源管理都是其中涉及和關聯成本運作的重要組成模塊,而且隨著企業自身發展層次的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對企業發展所能產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在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財務管理更需要助力企業把好“人力資本投資關卡”。國有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策略,秉承開放化、市場化的指向,考慮企業本身的特點來構建開放型的人才引進機制。包括使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建立“人才資源庫”,建立企業內部人才動態預警系統(及時掌握人力資本的使用情況),實施做好人才的培養以及補充工作。
2. 依托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投資決策水平
(1)加強財務分析,優選投資領域
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國有企業的戰略觀、發展觀以及投資觀都比較原始,很難快速針對內外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尤其是在戰略規劃和投資渠道的選擇方面。股份制改革的推進,讓企業的戰略投資擁有了更為充沛的資金支持,如何為這些資金尋找更有效的投資渠道,是國有企業在探尋股份制改革道路上更需要慎重考慮和同步實施的重要內容。投資決策需要與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相契合,具有結構性、系統性、層次性的特點,投資過程必須盡可能地實現對企業運營目標和發展戰略的補充、優化。但是相應的,為了讓投資決策更加有效、更加契合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企業還需要做好有關財務分析方面的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首先,構建企業內部完整的財務分析體系,通過定期分析、定期回顧,使之成為企業管理的主要手段與方法,在提高核算準確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更輔助財務分析體系的完整實現,為科學選擇投資領域提供必要的分析基礎。
其次,加強對財務分析結論以及報告的使用,要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運營規律以及管理缺失的手段,以免因為單純的利益訴求,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進而為企業發展帶來隱患和風險。
最后,加強對財務分析報告內容的總結和歸納,要對各項數據進行必要的總結,分析背后的現象,對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潛在性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在后續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錯路,選擇與企業而言科學且正確的投資領域,幫助企業獲取最大的收益、實現更多的價值。
(2)啟動崗位評估制,輔助績效考核管理,完善企業相關的績效考核以及獎懲制度,對投資效益展開科學評估2D84356C-A99D-4B19-A078-A9E78F53FACB
財務管理需要量化有關投資決策的各項指標,對投資收益展開全方位、多維度的評估,在提高投資決策人員以及部門責任感的同時,也促使其對自身所承載的工作內容、任務高度重視,這也將對國有企業在股份制改革以后實現可持續發展產生作用。另一方面,其還要輔助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啟動崗位評估機制,對內部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每一個崗位進行評估,對其所能產生的價值、崗位貢獻進行評估,啟動績效管理考核機制,進行綜合性的考量。合理調整員工的薪資待遇水平,促使薪資能夠成為其價值能力的直接反映。與此同時,還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建立循序漸進的員工技能培訓制度。
(3)構建管理會計體系,充分發揮戰略管理影響
管理會計是一種誕生于企業傳統財務會計的新會計手段,帶有強烈的工具性質,諸如全面預算管理、戰略決策工具以及績效考核等嚴格意義上都屬于管理會計范疇。在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為了讓企業優選投資領域、做出正確的抉擇,推崇傳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構建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體系,其關鍵性不言而喻。
首先,企業需要在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下,更為精確地應用管理會計工具,包括風險管理、運營管理、成本管理以及戰略管理等多個模塊,都要解放傳統會計業務,實現會計工作的管理型、決策型以及控制型轉型。
其次,加強對相關從業者的業務培訓,組建一支高質量的管理會計隊伍,負責對企業決策信息進行實時和動態收集,以便及時對市場信息進行反饋,將反饋的內容作用于內部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助力企業決策。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是其發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環,是促使其更好地支撐國民經濟、服務國民經濟的關鍵之舉。但改革伴隨著運營戰略的調整、運營思路的改變,管理方式的更迭,對于管理者尤其是從事財務管理的人員,更需要把握和審視這種變化,進而采取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的措施,從深層次管理持續改進,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秀倩.建立財務治理機制推進地方中小型國企股份制改革[J].中國市場,2016(33):189-190.
[2]翟巖.股份制國企股權分配及其意義的探索[J].國有資產管理,2017(06):39-40.
[3]劉潤芝.談國企股份制改造中的改體制與改文化之關聯思考[J].企業導報,2015(16):99+96.
[4]孫琳.淺談股份制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2(14):10.
[5]于海珊.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探究[J].環球市場,2019(11):90.
【作者單位:莫貽婷,寰球工程項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柳超,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D84356C-A99D-4B19-A078-A9E78F53F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