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遠

摘要:目的 分析對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治療中應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整理本院收治的若干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相關資料,選出滿足各項研究條件的78例,按手術方案分組,實施傳統手術的患者共39例,編為傳統組,其余39例實施的是低位小切口手術,編為改良組,分析治療情況。結果 手術指標方面,改良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傳統組短,且出血量比傳統組少(p<0.05);并發癥方面,改良組的發生率明顯比傳統組低(p<0.05);瘢痕滿意度方面,改良組患者對瘢痕情況更滿意,優于傳統組(p<0.05)。結論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實施可以減少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的術中出血,加快手術的進行和術后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瘢痕的美觀度,可推廣。
關鍵詞:甲狀腺;良性結節;低位小切口手術
【中圖分類號】? R5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引言
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持續使患甲狀腺疾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甲狀腺良性結節是內分泌科中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其病因與飲食不當、免疫力下降、甲狀腺炎、甲亢等相關。甲狀腺結節最初形成時并無典型的癥狀,因此不易察覺,等結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壓迫氣管或者喉嚨等組織,甚至壓迫頭頸部靜脈[1]。目前,甲狀腺良性結節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治療,但傳統手術出血多、術后并發癥多,且瘢痕較大,影響頸部美觀。為優化手術效果,本文探究了低位小切口手術的應用,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研究對象共78例,均經本院內分泌科檢查且診斷為甲狀腺良性結節,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入院,研究前詳細了解了研究事項,在家屬知情且支持的情況下同意參與研究,排除精神異常、交流障礙、中途退出、傳染類或血液類疾病等條件。據手術方案分組,傳統組39例中含男19例、女20例,年齡24~60歲,平均(45.40±6.35)歲,病程0.5~2年,平均(1.13±0.24)年,結節位置在單側的有22例,雙側17例。改良組的39例中有男18例,女21粒,年齡25~59歲,平均(45.31±6.48)歲,病程0.6~2.2年,平均(1.20±0.21)歲,結節位置處于單側的21例,雙側的18例。為保障組間對比的公平、合理性,基本資料方面的統計并未發現顯著差別(p>0.05),適合研究。
1.2方法
術前對患者指征進行檢查、評估,明確其滿足手術開展要求。傳統組按照傳統手術的步驟及操作標準開展手術治療,首先準備好手術器械、急救措施等,指導并幫助患者調整好適宜手術的體位,充分暴露手術區域并對其進行消毒、鋪巾,再實施麻醉。然后,據患者結節部位選患者胸骨上部合適位置做切口,長度約6cm,將頸深筋膜、頸闊肌等組織仔細分開,并認真觀察周圍血管、神經等,避免操作中對其造成傷害,分離甲狀腺,找到結節,使用高頻電刀將其切除,最后縫合[2]。改良組實施低位小切口手術,術前準備同傳統組,麻醉生效后取頸前中間鎖骨處沿皮膚紋理方向做切口,大小約3cm,逐步分離皮下組織,充分暴露病灶。接下來,觀察甲狀腺及結節狀態,將甲狀腺下極位進行處理后再將該處血管進行斷扎,找到喉反神經,將其游離。然后,將結節切除,縫合殘端,止血、引流。
1.3指標觀察
手術指標:記錄術中每位患者出血量、每位患者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等,取每組平均值。并發癥: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切口感染、頸部麻木、皮下積氣或者甲狀腺損傷等癥狀,記錄具體癥狀類型及出現的次數,統計發生率。瘢痕滿意度:主要是評價患者對瘢痕外觀是否滿意,比如瘢痕的長度、范圍、形狀等,共50分,40分以上為滿意,25~40分為尚可,低于25分為不滿意,滿意率與尚可率之和為滿意度。
1.4統計分析
研究數據真實、可靠、完整,用SPSS20.0對其進行分析,手術指標以(x±s)代表,t檢驗,并發癥率及滿意度以(%)代表,x2檢驗,p<0.05視為對比數據差異顯著。
2、結果
2.1手術指標:根據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相比傳統組,改良組出血量高、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p<0.05)。見表1。
2.2并發癥:傳統組中30.77%(12/39)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相關并發癥,改良組10.26%(4/39)的發生率與之相比明顯更低(p<0.05)。見表2。
2.3瘢痕滿意度:改良組中對瘢痕情況表示滿意及尚可的患者占97.44%(38/39),傳統組中持同樣態度的占76.92%(30/39),差異顯著 (p<0.05)。見表3。
3、討論
對甲狀腺良性結節采取手術治療時,除了保障手術安全、減輕手術創傷外,還需要注意瘢痕的美觀度,盡量降低瘢痕對患者形象的不良影響。傳統手術雖然已經非常成熟,但由于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因此手術風險和手術創傷較大,主要體現在切口長、易感染、出血量多、恢復慢以及瘢痕面積大等方面[3]。相比之下,低位小切口手術的切口較小,因此減少了出血量,術中對組織的分離比較精細,減少了術中創傷,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而且切口容易愈合、瘢痕美觀度高。研究結果中,改良組手術指標、并發癥情況以及瘢痕滿意度等均優于傳統組(p<0.05),有力證明了低位小切口手術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采取低位小切口手術治療,可優化手術指標,減少各種并發癥,且術后頸部美學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殷向黨, 李朝軍, 張哲,等. 探究腔鏡輔助頸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76例良性甲狀腺患者的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9):1.
趙潛. 傳統術式與低位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的療效對比分析[J]. 醫藥前沿 2021年11卷23期, 111-112頁, 2021.
鐘勇輝, 李德祥. 低位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的療效[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21, 12(7):3.3CE42C93-1B93-4B40-8746-15C557A942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