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物流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物流設施網絡布局力度加大,物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而廣西具有發展現代物流的自然稟賦和良好基礎,“江、海、邊、陸”資源優勢明顯。打造具有“廣西優勢”的供應鏈服務體系,對促進廣西物流業提質降本增效,推動廣西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服務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廣西現代物流有所發展,但在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上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體現在:物流成本偏高,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常年高于全國平均值,物流成本常年居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上,直觀反映了當前廣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整體供應鏈服務水平不高的問題,廣西作為“政策疊加區”的通道吸引力和供應鏈服務能力尚未完全顯現;A級物流企業、物流樞紐基地、示范物流園、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物流載體較發達省區在數量和質量上仍存在較大差距;多式聯運機制仍需完善,海陸空鐵水“五港”聯運機制尚未形成,聯運“堵點”亟待打通;數字化發展相對滯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應用不高,沒有形成高效協同的物流信息化服務模式;新業態育而不強,傳統物流業態占比較大,產業鏈供應鏈存量升級緩慢,物流企業國際化程度不高,未能充分挖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空間潛力。結合廣西實際,打造“廣西優勢”的供應鏈服務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整合廣西物流產業資源,形成“聚”的產業鏈。著力解決廣西全區物流資源“散小弱”問題,通過業態升級、騰挪轉型等方式,大力推動傳統物流園區向現代化智慧化物流園轉型升級,優化全區物流產業結構,改變傳統高成本物流業運行模式,降低傳統物流業態占比;
加大廣西全區物流資源要素整合力度,剝離淘汰一批產能落后、效益低下的物流資產,引進區外知名物流企業與區內物流龍頭企業合作,培育做大做強本土物流龍頭企業;
加大冷鏈物流、跨境物流、循環(綠色)物流等新業態的培育支持力度,鼓勵服務模式創新,形成“老樹發新芽、小苗育大樹”的行業生態;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以南寧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樞紐和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為核心,加快構建“雙核牽引、南北支撐、東西聯動、多點協同”的區內物流空間布局,促進物流業在地區之間、產業之間、城鄉之間協同發展,有效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物流網絡;
聯動廣西各企業間物流板塊資源,以廣西全區物流“一盤棋”為出發點,逐步搭建“資源共享、上下銜接、條件互補、優勢突出”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體系,發揮集聚效應,促進廣西物流產業鏈聚合發展,形成產業“組合拳”。
二是打通廣西流通渠道壁壘,構建“融”的信息鏈。《廣西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集聚高效、區域協同、創新融合、智能綠色、安全可控的現代物流體系,其中的關鍵環節在于打通廣西流通渠道“堵點”,打通“堵點”的關鍵手段在于數字化。
要大力推進物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信息化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提升資源管理、運用和轉化效率,促進產業資源集聚、管理運行高效。
加大政策支持,暢通海關、港口、鐵路、公路、航運等部門之間的協同渠道,打通海港、公路港、鐵路港、內河港、空港“五港”聯動信息壁壘,建立統一的廣西物流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運用數字化技術建立便捷高效、安全可控、低碳綠色的一站式信息服務鏈。
持續推動廣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迭代升級,拓展服務端口,以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有效降低各行業物流成本,進一步暢通地區之間、企業之間、供需兩端之間的聯運機制,實現線上一體化物流服務功能,逐步銜接全國各省區聯運系統,構建開放融合的物流信息鏈,率先形成廣西物流“一張網”新優勢,提升廣西在全國現代流通體系中的影響力。
三是補齊廣西物流服務短板,筑牢“穩”的供應鏈。著力解決物流基地布局少、服務模式老、新興業態缺的問題,結合廣西區位條件和產業特點,聚焦沿海、沿江、沿邊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節點,大力推進物流樞紐基地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物流服務業態培育,重點打造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示范物流園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農林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鼓勵發展物流深度外包(第三方物流)業務,把供應鏈服務“觸角”延伸到廣西支柱產業各環節,擴大服務覆蓋面、緊扣服務價值鏈,在融合發展中形成穩定發展合力。
進一步補齊服務短板,不斷完善跨境物流產業鏈、健全冷鏈物流服務體系、補齊航空物流短板、補強電商跨境物流,加強應急保障物流建設,提升物流服務專業化發展水平,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一體化全流程供應鏈服務體系,助力構建廣西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形成廣西物流“虹吸”優勢。
四是發揮廣西通道經濟優勢,創造“新”的價值鏈。通道效應強則經濟活力足。《廣西高質量實施RCEP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建設3個以上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的能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臺)。要做好“通道經濟”文章,提升廣西物流業“附加值”,必須牢牢把握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行動的歷史機遇,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個國家級平臺,讓“東盟”成為共同賦能的“交點”,再將“多重交點”轉化為“疊加通道”。依托平臺,需不斷擴大貿易投資合作,進一步暢通國際貿易渠道,整合廣西國際貿易資源,推動物流企業加快國際化進程,加快廣西供應鏈服務向外延伸,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廣西渠道”。
五是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搭建“全”的政策鏈。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政策的支撐,建設具有廣西特色、突出廣西優勢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一方面要用好用足國家、自治區現有政策紅利,分類梳理、分層匹配、分級實施,形成國家政策有效落地、廣西政策精準適配、地方政策有效銜接的多級政策聯動機制。加大培育市場主體力度,加快建立廣西物流產業基金,動態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實現政策“全鏈支撐”。
另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結合RCEP規則、地區經濟特征、支柱產業特點、商品流通特性、對外合作重點等實際,在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投資優惠、人才引進培育、知識產權保護、企業融資授信及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加快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物流業市場活力,以具有“廣西優勢”的政策工具箱促進更多區內外實體企業“取道”廣西。
作者系廣西現代物流集團總經理助理、廣西供應鏈服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