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表演的本質就是第二度創造,演唱和演奏者是第二度創造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都屬于表演者,第二度創造對表演者有著較高的藝術要求。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在第二度創造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和專業能力,才能讓聲樂作品從精神表現的形式轉化為物質表現的形式。音樂表演作為第二度創造,是賦予音樂作品以生命的創造行為。
關鍵詞:表演、音樂、聲樂演唱、第二度創造
[準確的第二度創造對聲樂表演者的重要性]
作為第二度創造音樂表演的本質音樂表演自從與音樂創作相分離,作為對音樂創作的成果,音樂作品的表演而獲得它的獨立品格以來,一直被?們稱做第二度創造,或再創造。第二度創造的意義在于準確表達音樂作品并且體現表演者的創造。音樂表演既是作為第二度創造,那么它的本質意義并不僅限于對第一度創造的傳達和再現,它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能夠體現出表演者的創造。盡管音樂表演是在第一度創造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這卻并不意味著只要按照作品本身原原本本地進行表演就能夠完成音樂表演的創造使命。?們之所以仍然喜愛由活生生的人所進行的音樂表演,就是在于它是由具有個性的人并且帶有情感所進行的創造性的表演。第二度創造就是對作品本身的再加工,這個過程是需要聲樂演唱者基于對作品本身風格、背景、內涵、用詞、情感等的準確把握,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演唱特色,將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主題直觀地傳達給聽眾。
[第二度創造對聲樂表演者的重要意義]
(一)第二度創造可以體現聲樂表演者的專業素養和藝術素養,從?精準的演繹出音樂作品的內容與靈魂。
在第二度創作之前,聲樂表演者必須通過自身專業知識對原作品進行準確的學習、了解和定位,并且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情感。在第二度創作的過程中,通過自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和藝術素養準確地表達出作者的主旨,并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音色、演唱技巧和舞臺表演來美化主旨,讓音樂中蘊含的藝術情感在作品與聽眾之間流動起來。只有演唱者擁有堅實的演唱技巧,獨特的音色,熟練的氣息把控等能力,才能在第二度創造中演唱出更加優秀且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并非所有演唱者都是有音樂天賦之人,它們都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付出百倍的努力去學習、練習,只有保持勤奮和熱愛才能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得到進步,完成第二度創造的作品是演唱者對于作品本身的情感釋放,是演唱者通過結合自身多方面條件而創作出來的獨特作品,也是對演唱者聲樂技巧和素養高低的完美體現。
(二)第二度創造可以體現聲樂表演者的人生閱歷和共情能力,從而賦予作品本身更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音樂表演賦予作品以生命,作品是“骨架”,表演就是“血和肉”,這樣的結合統一才會形成真正的作品。它肩負著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聲樂表演者把音樂的原作品真實的再現,另一方面是聲樂表演者要做到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對音樂作品也應根據自身的人生閱歷和共情能力有著自己的理解并用正確的藝術方式表達出相應的情感。比如一首歌曲中,原作固然是依據,但并不是唯一的,每個?都會根據自己對歌曲不同角度的分析,演唱出自己所感悟的歌曲背景,以及通過音符的增加、裝飾音的處理、節奏的自由性等方面來表達出感情中的細枝末節,若是完完全全按照原作去機械的演唱,不加以表演者熱情的參與和創造,那么,這將永遠達不到聽眾心目中所喜歡的“有影響力的作品”。所以在第二度創造時,聲樂表演者必須做到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人生經歷、表演方式、情感表達方式、理解能力等各個綜合方面,使它真正能夠與具有豐富內涵的優秀作品有機的統一。
(三)第二度創造可以促進聲樂表演者更精準的把握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
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包括對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化內涵、作者的主旨思想等,這便需要聲樂表演者在第二度創造時用心體會、領悟,從而把握作品中的風格特征。當表演者進行第二度創造時,首先需要對歌曲創作背景和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從曲譜、歌詞中的每一個用詞、標點、裝飾音等細微之處,來結合自己本身的情感和生活體驗,體會作品中所描繪的意境,從而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每一次第二度創造都是獨具風格的表現,有著各自的時代特征和個人風格體現,同一首作品在不同時代被二次創作時所表現出來的風格以及所獲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例如,流行歌手愛戴通過改編廣東民歌《彩云追月》,在其原有的情感色彩中,又添加了一種淡淡的相思之情,這首原曲是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民間歌曲,經過歌手愛戴富有流行音樂中節奏布魯斯風格的演唱特征,聲樂技巧上轉音的巧妙運用,表現形式上采用了阿卡貝拉(純人聲伴奏)的形式,并在原詞的基礎上編寫了新的歌詞,將原作品的情感表達進行了深化,不僅準確地把握了原作品的情感主旨和藝術特征,還精準的體現了她自身的藝術才能和她所擅長的音樂風格,從而在表演時帶給聽眾不同藝術體驗。
(四)聲樂演唱者可以通過第二度創造促進聲樂的創新與發展。
聲樂表演者的第二度創造是一個創新發展的過程,演唱者要還原作品的主題和大致內容,遵從事實本身,而且不能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改造和創作,不能脫離實際,這是第二度創造的原則。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第二度創造是一個表現過程,一個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社會會經歷等呈現給聽眾,向觀眾傳達作者以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做到在情感上感染聽眾,從而激發聽眾的音樂興趣。聲樂表演者對于原作品情感核心的把握程度,在真實情況下實現聲樂藝術的一次又一次創新,促進聲樂藝術的進步和發展。表演者通過想象力去感悟整首音樂的意境,基于原曲藝術色彩,進一步發揮其創造力和個性,從而對作品價值的進一步升華。例如歌手愛戴的《彩云追月》,這首作品是典型的民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的融合,它在原曲的基礎上用節奏布魯斯音樂的節奏型、和聲以及唱腔來描繪了一幅與原曲不大相同的音樂畫面。由此可見,第二度創造使音樂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參考文獻
[1]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年
[2]向霖,聲樂演唱中二度創作的重要性探析,戲劇之家,2021(25):69-70.
[3]夏寒,淺談在音樂表演中通俗演唱表演者應重視的問題,音樂生活,2006(3):60-61
[4]文培娟、陽穎,關于聲樂作品演唱的二度創作探究,中國民族博覽,2020(17):155-156.
作者簡介:寇雅婷(1996-9),女,(朝鮮族),四川綿陽,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聲樂(流行演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