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錦護

關鍵詞:左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經腹腔腸系膜間隙入路;結腸旁溝入路;手術時間
【中圖分類號】 ?R574.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原發性醛固酮增高(PHA)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主要病因,其臨床特征以低血鉀為主。醛固酮過量會對高血壓靶器官如心臟、腎臟等造成損害。近二十年來,腹腔鏡手術已被廣泛應用于PHA的治療,其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1-2]。基于此,本文旨在對該術式與經腹腔結腸旁溝入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治療左側PHA的臨床療效對比進行調查,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篩選的60例入組成員均為我院接收的PHA患者,截取的時間區間為2016年5月-2021年12月,根據數字隨機表的方法分成常規組和研究組,以30例為組間人數。
常規組30例中男性:16人,女性:14人,年齡限定范圍:45-70歲,平均(56.88±3.15)歲;研究組30例中男性:17人,女性:13人,年齡限定范圍:45-70歲,平均(56.65±2.87)歲。兩組資料經統計學計算后,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
1.2治療方法
1.2.1手術前:術前均口服螺內酯,劑量在20 mg-40mg之間,治療一周后可依據實際病情變化進行調整,最高為80 mg/d。如果患者血壓仍然無法有效得到控制,可加用30mg的硝苯地平緩釋片,口服治療,每天一次;如果服用螺內酯后血鉀仍然低,如有必要可通過口服或者靜脈補鉀治療,根據個體差異,每天補鉀4-6g,準備2周。
1.2.2腸系膜間隙入路:全麻后,仰臥位向右傾斜60°,頭高腳低位。切口做于臍左緣,長度l cm,形狀弧形,使用布巾鉗將切口兩端提起,置人Trocar A ( 10 mm)建立氣腹﹐壓力在在12~13 mm Hg。將觀察鏡頭置入后,在劍突下2 cm置入Trocar B,深度5mm,Trocar C在平臍于左側鎖骨中線交叉處置入,深度 12 mm,Trocar D在腋前線肋緣下置入5 mm。進入腹腔后,早期手術(順序法):通過確認左側生殖靜脈和腎臟大致輪廓,使用超聲刀在左側生殖靜脈內側3~4 cm處的腸系膜表面將腸系膜及其下脂肪組織切開,找到左腎靜脈,在上方將左側腎上腺中央靜脈分離,順著該靜脈向上游離腎上腺,找出腫瘤,將其全部切除,并將部分腎上腺切除。后期手術(倒序法):將胰腺尾部暴露,順著胰尾處將左側腎上腺直接找到后,對左側腎上腺中央靜脈及左腎靜脈進行分離,將腫瘤及部分腎上腺全部切除。
1.2.3結腸旁溝入路:將左側結腸旁溝打開,順著腎周筋膜與結腸系膜間的無血管區域進行游離,將降結腸向下分離,使結腸向中線靠近。順著間隙將脾臟外側腹膜向上打開后,將脾腎韌帶及膈脾韌帶切除,限期整個脾臟,將左腎上腺區顯露出。將左側腎上腺中央靜脈及左腎靜脈進行分離,并將腫瘤及部分腎上腺全部切除。
1.3觀察指標
分析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1.4統計學分析
SPSS27.0軟件應用分析,x2檢驗數值,以(%)體現,t檢驗數值,以(x±s)體現,若出現結果P<0.05,分析存在統計價值。
2. 結果
2.1治療指標分析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上優于常規組,p<0.05,見下表。
對60例PHA患者在手術治療后一個月進行隨訪,發現60例患者的恢復效果較好,術后電解質及醛固酮腎素比值、血壓指標均恢復。
3.討論
腎上腺屬于一種腹膜后位器官,經腹膜后間隙入路的方式進行處理的優勢在于,能夠減少甚至避免對腹腔內各種臟器器官造成傷害,避免對腸道引起干擾,術后能夠有效促進胃腸功能的回復,但是也有缺陷,其缺陷包含解剖標志不夠明確,手術操作范圍較小,具有一定難度,學習曲線長[3-4]。通過腹部腹腔鏡手術的方式對于各種腎上腺相關疾病的治療更加適用,因在腹腔鏡的輔助之外,可觀察清晰的臟器內情況,手術操作范圍也比較大,特別是對于雙側腎上腺病變的患者來說,更加合適。但是,該手術方法也有一定干擾因素,會對腹腔臟器造成一定損傷,容易出現腸麻痹、腹腔感染等并發癥。曾經我們認為決定腹腔鏡不同途徑的重要因素是腫瘤的大小,但是,腫瘤大小和腫瘤良惡性程度之間的關系不是十分確定,因此,對于術者來說,應選擇更加熟練的手術方法為其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數據中顯示,經腸系膜間隙入路腹腔鏡腎上限腺腫瘤切除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上均更短,但是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上對比并無差異,p>0.05;由此可見,經腸系膜間隙入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在手術期間的安全性更強,不但不會增加術中出血量,還提升了手術效率,縮減了手術時間[5-6]。
腸系膜間隙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體會包含:(1)因為手術過程中會對腹腔內臟器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也增加了重要血管損傷的風險,因此,在手術期間需要具備手術經驗十分豐富的醫生進行操作,這會大大降低手術過程中對各個器官及周圍血管帶來的損傷,也能夠明確術前腎上腺腫瘤與周圍器官組織及周圍大血管之間的關系。(2)在操作時,要合理安排操作順序,先從簡單開始,慢慢向困難進行過渡,本次研究中手術治療的兩個階段正視體現了此項優勢。(3)對于腎上腺中央靜脈的處理。在手術期間,有些患者有保留部分腎上腺組織的需求,在手術時可保留腎上腺中央靜脈,能夠促進激素指標的平穩。對于腎上腺全部切除的患者來說,可將腎上腺中央靜脈進行結扎并離斷,再將腎上腺切除。(4)在手術過程中,因腎上腺處的組織比較薄脆,容易在使用分離鉗的時候,對組織造成反復牽拉,引起腺體撕裂和出血,可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吸引器將腎上腺背側及底部的無血管間隙將腎上腺挑起,以降低因腺體撕裂而造成的術中出血[7-8]。(5)對于腎上腺包塊超過6厘米的巨大包塊來說,一般常見于左側腎上腺靜脈、腹主動脈、左腎靜脈重疊處中,也可在貼近在左腎動脈中,提高了手術的困難,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對相關血管的損傷。(6)對于肥胖患者來說,腸系膜脂肪較厚,從腸系膜表面對腎蒂位置的判斷工作比較困難,提升手術難度和風險,因此患者在術前應完善相關檢查,確?;颊連MI<30 kg/m2。
綜上所述,經腹腔腸系膜間隙人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治療PHA患者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戚沖利,李盼盼,沈松鶴.經皮腎上腺動脈栓塞術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31):5780-5783.
[2]何際寧,董徽,鄒玉寶,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左側腎上腺中央靜脈和總干靜脈取血結果的比較[J].中國循環雜志,2021,36(10):991-996.
[3]李桃,楊有強,唐志浩,等.左側抑制指數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并右側腎上腺占位患者診治中的應用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1):163-165.
[4]呂紅曙.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心血管相關指標表達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17):18-20.
[5]張立元,鄭鐸,景鎖世,等.經腹腔腸系膜間隙入路與結腸旁溝入路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治療左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比較[J].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20):1513-1517.
[6]方周菲,蔡瀚,林金秀,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80例經肘靜脈行雙側腎上腺靜脈取血術的結果分析及操作方式改進[J].中華高血壓雜志,2020,28(10):965-970.
[7]郭靜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聯合螺內酯治療非腺瘤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19):3208-3209
[8]譚夙雯,劉宗玲,徐小艷等.螺內酯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1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