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姍姍 黎靜



關鍵詞:胃腸術后;護理;便秘;康復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便秘是胃腸術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患者正常的排便形態改變,排便次數減少(3 d 少于 1 次) ,排出過干過硬的糞便, 且排便不暢、困難。患者用力排便可導致心臟負荷加重, 誘發顱內出血、心律失常、心臟衰竭, 甚至猝死。因此, 盡早解除胃腸術后便秘癥狀是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預防病情發展解決患者便秘 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0 例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成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觀察組 60 例中,男 37 :女23 ,平均 年齡(56.46±7.21)歲,便秘時間(2.22±1.43)年。對照組 60 例中, 男 32 :女 28 ,平 均年齡(55.96±8.12)歲,便秘時間(2.51±1.15)年。兩組病人的年齡、便秘的時間、手術的 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胃腸術后便秘病人, 年齡 30-76 歲,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方案,最近一個月內沒有服用口服 緩瀉劑,也沒有使用開塞露的病人。
2 護理方法
2.1 ?對照組
對照組在圍術期實行常規護理干預, 術前予以常規飲食指導, 術中合理調節室溫, 術后若無法忍耐則遵醫囑使用止痛針,肛門排氣后指導進食清淡流食, 每 隔 2 h 幫助患者翻身 1 次,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
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圍術期同樣實行常規護理干預,術前予以常規飲食指導(指導禁食 12 h、禁水 6 h), 術中合理調節室溫, 術后若無法忍耐則遵醫囑使用止痛針,肛門排氣后指導進食清淡流食, 每 隔 2 h 幫助患者翻身 1 次,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 從床上被動活動逐漸轉為主 動活動、下床活動, 活動量根據患者耐受度決定。
2.3 術后系統化護理干預
(1)體位護理:指導患者術后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預防其出現誤吸等并發癥。若 患者麻醉清醒, 則保持半臥位, 并嚴密監測其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此外, 告知其在床上勤翻 身、作四肢運動,爭取早期下床活動。
(2)強化基礎護理。傷口疼痛可引發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應提供針對性情緒干預,選 取恰當時機與患者溝通, 指導患者積極配合, 并耐心講解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3)疼痛護理:患者術后容易并發胃腸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腹痛、腹脹等,應正確評估患 者疼痛原因,告知患者如何能準確描述自身主觀疼痛感, 以相應手段減輕其疼痛; 此外,在評估患者的疼痛程 度后, 遵醫囑予以相應的鎮痛干預, 如物理鎮痛法、使用鎮痛藥物等, 可采取階梯鎮痛療法。
3 ?療效分析
3.1 ?觀察指標
腹脹按嚴重程度可劃分為三個等級:
(1)脹痛明顯、腹部可見膨隆者為重度腹脹;
(2)切口脹痛、腹部可見膨隆者為中度腹脹;
(3)切口無疼痛但腹部可見膨隆者, 為輕度腹脹。
按照《中醫疾病診療標準》評價治療效果[1],包括以下三種:
(1)治愈,兩天內排便一次,且大便質地轉潤,解時通暢;
(2)好轉,3 天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
(3)未愈,癥狀無改善,出現腹痛、腹脹、脫水等不良反應。
3.3 ?統計學方法
所有的數據采用 SPSS 18.0 的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卡方主要用于檢驗和計算患者計數 資料之間的數據差異,t 檢驗均數±標準差,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 結果
4.1 ?兩組患者腸胃道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 照組(P<0.05),詳見表 1。
護理后觀察組心理健康、獨立能力、軀體健康與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護理后觀察組排便次數高于對照組, 排便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度評分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通過蓖麻子厚樸粗鹽熱敷聯合雷火灸護理方法,重點改良熱敷聯合雷火灸護理的操作步驟及方法, 利用中藥熱力刺激腹部 穴位, 達到刺激腸蠕動, 加速胃腸功能快速恢復的效果, 以便尋求最佳的治療護理方案,為以后疑難復雜胃腸疾病術后患者護理提供思路。
研究表明, 觀察組有效率為 93.3 %,對照組有效 率為 66.7 %;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為(4.82±2.68)h,對照組第一次排便時間(8.14±5.56)h;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指標差異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健康、獨立能力、軀體健康與
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排便次數高于對照組, 排便時間低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采用蓖麻子厚樸粗鹽熱敷的方法可以使便秘病人大便通暢, 緩解和減少因便秘 導致的不適,對于患者來說可以加速胃腸功能早期康復, 減少術后并發癥, 提高舒適度,縮短 住院日;對有效治療和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采取。
參考文獻:
[1] 姜贊英. ?穴位按摩腹帶聯合中藥貼敷的應用對維持性血透病人便秘療效的觀察[J]. ?護士進 修雜志, 2014, 29(20): 1904- 1905.
[2] 吳鶯燕, ?吳婧, ?江金燕, ?等. ?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13): 200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