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顯晨 徐寶成 馬玉良

關鍵詞: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皮瓣,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
【中圖分類號】 ?R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內容】
急診手指創(chuàng)傷中,皮膚缺損并伴有肌腱、骨外露較為常見。早期徹底清創(chuàng)同時應用皮瓣修復避免深部組織外露可以促進早期恢復。常用的修復方法有指動脈皮瓣,指背筋膜蒂皮瓣或者是腹部帶蒂皮瓣、游離趾腹皮瓣[1-4],但由于許多患者拒絕犧牲趾指主要動脈,部分術式需要兩處麻醉,操作不方便等原因限制了其臨床應用。近年來,隨著血管穿支皮瓣解剖學的研究進展,尤其是2003年Sakai首次報道了應用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以來,該皮瓣已逐漸被國外內臨床顯微外科醫(yī)生廣泛應用[5]。
本文隨訪了自2012年6月至2021年3月共20例應用橈動脈掌淺支游離腕橫紋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的病例,手術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本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齡25-48歲,平均31歲。受傷原因:車禍傷5例,機器絞傷7例,電鋸傷5例,機床壓傷3例。損傷部位:中指4例,小指4例,食指5例,環(huán)指7例。均為手指急診損傷,手指各指節(jié)皮膚軟組織缺損,手指皮膚缺損范圍:1.0cm×2.0cm—2.0cm×5.5cm,創(chuàng)面均一期皮瓣修復,入院至皮瓣移植時間為1h—6h。
1.2.術前準備:根據(jù)腕橫紋皮瓣解剖結構,常規(guī)點、線、面劃線。在橈骨莖突水平確認橈動脈搏動并標記,在舟骨結節(jié)標記,兩者的連線為橈動脈掌淺支的體表投影。并應用多普勒血流探測儀探查橈動脈掌淺支發(fā)出的腕橫紋皮支的位置,皮瓣在腕部掌側,以遠側腕橫紋為軸心線設計皮瓣,通過布樣確定損傷部位皮膚缺損大小,根據(jù)布樣設計皮瓣,橈側不超過拇長展肌腱,尺側不超過尺側屈腕肌腱,皮瓣最寬不超過2cm,皮瓣可切取范圍4.0cm×2.0cm—6.0cm×2.0cm
1.3.手術方法:采用臂叢麻醉,患者仰臥位,先予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處理,先于皮瓣的橈側緣進行切開,解剖并分離1-2根皮下淺靜脈備用,同時若在探查中發(fā)現(xiàn)橈神經(jīng)淺支的分支可一并切取,分離解剖橈動脈主干及掌淺支的分支點,解剖并確認掌淺支的直徑和長度,以掌淺支及伴行靜脈為蒂完全游離至血管蒂進入皮瓣處,再于皮瓣的遠端尺側緣進行切開,在腕橫紋韌帶表面游離切取皮瓣,將皮瓣游離至僅有血管蒂相連,松開止血帶后觀察皮瓣血供情況。然后分離指體創(chuàng)面近端指動脈及指腹或指背皮下靜脈,皮瓣覆蓋創(chuàng)面臨時縫合數(shù)針固定,顯微鏡下吻合指動脈與橈動脈掌淺支、手指靜脈與皮瓣靜脈,指神經(jīng)與皮瓣感覺神經(jīng)吻合,通血后觀察皮瓣血運,皮瓣供區(qū)均可直接縫合。
1.4.術后處理:患肢常規(guī)石膏固定于屈腕位2周,術后臥床休息1周,室溫保持在25℃左右,觀察皮瓣血運張力變化,常規(guī)予以解痙以及抗生素治療,酌情應用抗凝藥。
2.結果
所有病例住院時間均在10-16天,20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8—14個月。患者皮瓣外形無臃腫、質地柔然,皮瓣與手指存在輕度色差,手指外觀滿意,指間關節(jié)及掌指關節(jié)活動可,感覺均恢復至優(yōu)。供區(qū)無瘢痕攣縮,腕關節(jié)活動無受限。
3.典型病例
患者,34歲,男性,右小指因電鋸傷后致近節(jié)指背皮膚缺損及出血疼痛2小時入院。專科檢查:右小指近節(jié)指背見約2.0cm×1.5cm皮膚軟組織缺損,伸肌腱部分損傷、骨外露,入院后給予清創(chuàng),肌腱修復,急診游離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皮瓣修復,皮瓣橈動脈掌淺支與小指橈側指動脈吻合,皮瓣靜脈與第4指蹼處皮下靜脈吻合,橈神經(jīng)淺支與小指背側皮神經(jīng)吻合,術中即刻通血,術后臥床休息1周,保溫,給予抗感染、預防血管痙攣治療,皮瓣成活良好,12天出院,術后2周后拆除石膏,同時手指開始進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手指外觀及感覺運動功能良好。(附圖片)
4.1手部創(chuàng)面的特點和修復方式的選擇
手部是勞動外傷中最容易受傷的位置,同時由于手指的神經(jīng)血管肌腱比較豐富,皮下軟組織較少,一旦經(jīng)受比較大的暴力外傷,通常會引起血供障礙和神經(jīng)肌腱血管的外露,傳統(tǒng)的手指皮膚缺損的修補方式有V-Y皮瓣,指動脈逆行島狀瓣,臨指皮瓣,以及其他近位皮瓣。但這些皮瓣都有修復創(chuàng)面較小,需要多次手術,瘢痕增生較多的缺陷。而橈動脈掌淺支游離腕橫紋皮瓣既能滿足修復創(chuàng)面,又能一期修復神經(jīng)肌腱的缺損,是手外科醫(yī)生修復手部創(chuàng)面的良好的選擇。
4.2皮瓣的解剖學基礎
解剖學研究發(fā)現(xiàn)橈動脈掌淺支一般比較恒定地在腕橫紋近端1-2cm處發(fā)出,血管分支發(fā)出后向舟骨結節(jié)處走形,沿途分支出3-5支分支[6]。橈動脈掌淺支起始處的直徑約為0.78-1.85mm。分支的血管直徑和指動脈的直徑大小相當。此解剖是腕橫紋皮瓣的基礎。同時皮瓣一般有前臂外側皮神經(jīng),橈神經(jīng)淺支以及正中神經(jīng)掌皮支支配,可以為皮瓣提供豐富的感覺支配[7]。
4.3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皮瓣優(yōu)缺點及注意事項
優(yōu)點:(1)皮瓣血管恒定,位置表淺,游離解剖方便;(2)皮瓣在患指同側肢體切取,一次麻醉,一個消毒術野;(3)皮瓣與指體皮膚相似,供區(qū)可直接縫合;(4)不在患指其它部分切取皮瓣,指體不留長段瘢痕,活動功能影響小,康復時間短;(5)供取比較隱蔽,不會留有明顯瘢痕;(6)皮瓣可以攜帶正中神經(jīng)或者橈淺神經(jīng)的分支以恢復感覺,同時可以攜帶掌長肌肌腱修復肌腱缺損。
缺點:(1)可切取的面積有限,僅適用于指體小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2)皮瓣成活后與指體存在色差;(3)該皮瓣皮下組織疏松,修復指腹持捏區(qū)缺損有皮瓣滑動,產(chǎn)生持捏不穩(wěn)。
4.4皮瓣手術的注意事項
(1)術前應該采用彩色多譜勒進行橈動脈掌淺支穿支的定位 (2)皮瓣設計的位置最好的腕部橈側,以便更好的將橈動脈的掌淺支的分支包含在皮瓣內 (3)術中操作應該輕柔,注意無創(chuàng)顯微外科操作,在分離血管蒂時應保證一定的長度,以便和受區(qū)的血管進行無張力的吻合。(4)如果遇到比較臃腫的腕橫紋皮瓣,可以在顯微鏡下清理部分皮下脂肪組織,但應該保護真皮以及皮下血管網(wǎng),否則容易造成皮瓣缺血壞死。
結論:
綜上所述,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皮瓣游離移植具有:同側肢體操作方便,皮瓣血運恒定可靠優(yōu)勢,皮瓣供區(qū)損傷小等優(yōu)點,是急診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推薦使用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周鵬飛, 劉宏君, 張乃臣, 等. ?縫合與不縫合指固有神經(jīng)掌側皮支的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軟組織缺損的療效比較 [J] . 中華手外科雜志,2019,35 (03): 232-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5-054X.2019.03.026
2郭禮平, 巨積輝, 金光哲, 等. ?吻合淺靜脈的指背神經(jīng)筋膜蒂皮瓣修復指端缺損 [J] . 中華手外科雜志,2018,34 (4):254-256.DOI:10.3760/cma.j.issn.1005-054X.2018.04.005
3 仇申強, 孫文海, 孫法威,等.髂腹部帶蒂皮瓣結合VSD技術在上肢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2016,39(2):165-167.DOI: 10.3760/cma.j.issn.1001-2036.2016.02.017
4 宿曉雷, 余航, 常文利,等.吻合掌側靜脈的游離第2足趾趾腹皮瓣修復手指指腹缺損 [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20,43(03):254-256.DOI: 10.3760/cma.j.cn441206-20200130-00030
5 Sakai S. Free flap from the flexor aspect of the wrist for resurfacing defects of the hand and fingers. Plast Reconstr Surg. 2003;111:1412–20 discussion 1421-2.
6 趙民,田德虎,邵新中,等.腕部掌側橈動脈掌淺支橫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學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7):864-868.
7 張文龍, 方杰, 王建, 等. ?腕橫紋皮支游離皮瓣的解剖基礎及其臨床應用 [J] .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8,41 (3): 216-219.DOI:10.3760/cma.j.issn.1001-2036.2018.03.003
作者簡介:蒙顯晨,1981-9,男,漢族,籍貫:浙江省溫州市,本科,職稱: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骨科(手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