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

關鍵詞: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胸痛;搶救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急診科擁有病情廣、病人多以及病情危重等特征,急診的治療成效、護理品質對病人擁有關鍵的意義,同時也將醫院醫療的綜合服務水平反映出來了[1]。胸痛是危重病人比較普遍的一種表現,在急診科中很多病人都伴有胸痛的癥狀,臨床實踐中一般的疾病包括縱隔腫瘤與主動脈夾層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擁有致死率高與發病急的特征。病人在就診之后被準確與及時的實施處理,對于搶救效果以及病人預后有利。基于此,本研究重點分析了急診護理流程對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痛病人搶救成效的影響,現具體論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痛病人,共計60例,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有女性病人14例,男性病人16例,年齡范圍是18—78歲,平均年齡是(58.1±6.5)歲;觀察組:有女性病人13例,男性病人17例,年齡范圍是19—79歲,平均年齡是(58.5±6.6)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病人開展常規急診護理。護士要及時對病人開展分診,且評估呼吸頻率、脈搏、心率、神志狀況以及血壓,將心電圖的一系列檢查工作落到實處,然后立即開展救治。
觀察組病人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詳細內容如下:第一,培訓:對護士開展專業化的培訓,要對培訓時間進行有效安排,定期培訓,培訓內容是護理流程以及技術,同時要嚴格指導護士開展急救模擬訓練,經過演練實踐使護士可以對急救儀器實現熟練使用,進而在急救事件出現時,能夠馬上開展急救處理。第二,流程:對急救流程進行規范,對風險管理制度進行科學制定,而且要落實每一項制度,充分明確所有護士的任務,進而有效開展急救[2]。第三,急救前:在病人進入醫院后安排其開展各項檢查,同時評估病人的具體情況,危重病人可以直接進入綠色通道,進而縮短搶救時間,主動救治,防止出現惡性情況。第四,急救中:應將病人的各種情況結合起來開展有關急救,高危病人直接進入搶救室。
1.3觀察指標
全面評價兩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開始治療時間、死亡率以及搶救時間等急救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對比開展x2檢驗與t檢驗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病人的住院時間、開始治療時間、搶救時間
觀察組病人住院時間、開始治療時間、搶救時間都進一步短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擁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觀察組病人的滿意度(93.3%)高于對照組(70.0%),不良事件出現率(20.0%)與死亡率(3.3%)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擁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臨床實踐中,胸痛很常見,出現胸痛的原因一般與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有關,發病人群大部分是年輕人,一旦處理不當,可引發肺栓塞、心肌梗死、心包炎以及冠狀動脈綜合征等疾病,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及時搶救以及治療能夠充分優化病人預后[3]。因為胸痛病情發展很快,應該在第一時間對病人開展診治,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可以將各類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對護士進行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護理水平,推動護士對急救護理知識實現熟練掌握,有效開展護理準備,便于在救治實踐中配合好醫生的具體操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住院時間、開始治療時間、搶救時間都進一步短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擁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人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出現率與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擁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在胸痛病人搶救過程中運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可以為病人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提高搶救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的出現,值得被廣泛推廣以及運用。
參考文獻:
[1]王君.優化急診護理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和心理情緒的改善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5):2.
[2]盧月芳,顧瑩,周芳芳,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的療效評價[J].家庭保健,2020,000(013):195-196.
[3]王愛霞.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診胸痛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030(0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