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康復;心功能;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 ?R542.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急性心肌梗死(AMI)為臨床常見重癥,發病后常合并心律失常,兩者之間關系密切,嚴重會致患者發生死亡[1]。對老年患者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工作,改善身體狀態,改善心功能,現對具體護理方法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9年4月~2022年3月期間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8例,護理干預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 60~78歲,平均年齡(66.5±4.3)歲;心功能分級:I級者20例,II級者13例,III級者6例;對照組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 60~77歲,平均年齡(64.5±5.0)歲;心功能分級:I級者21例,II級者13例,III級者5例;2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比無差異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具體方法如下。
1.2.1 病情觀察 ?發病后24h密切觀察心電監護,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發現異常積極開展救治,預防猝死。
1.2.2 心理護理 ?由于發病急驟,病情嚴重,進展快。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患者會有焦慮 、恐懼等不良情緒發生。不良情緒還會加重病情,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積極的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治療護理工作中的操作給出講解,動作專業、輕柔,鼓勵患者傾訴心理狀態,并根據情況給予開導,對患者疑問給予耐心地解答,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提高治療信心[2]。使患者可以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治療,消除患者顧慮。
1.2.3 心律失常的干預 ?由于發生心律失常時患者會極度不適,可以指導患者采取正常舒適的體位,遵醫囑合理用藥,用藥期間觀察患者情況,調整輸液量,觀察患者心電圖情況,特別是心率和心律的情況[3]。
1.2.4 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 ? 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常通風。限制探望人數,保持室內安靜,減少不良刺激。
1.2.5 生活干預 ?發病24小時要絕對臥床休息,保證睡眠質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健康規律,控制脂肪、鹽的食用量。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功能情況進行對比,包括心率、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數,左室壓力上升最大速度情況。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值高日常生活能力強[4])。對患者進行6min步行距離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用率表示,用x2檢驗。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情況進行對比
對比心功能各觀察指標護理前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護理干預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
2.2 對2組患者6min步行距離和Barthel指數進行對比
對比6min步行距離和Barthel指數護理前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護理干預組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呷绻荒芗皶r治療,會進展為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根據患者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工作,消除誘因,有利于患者盡早康復。本研究中,護理干預組患者心功能明顯改善,且6min步行距離和生活能力明顯提高,同對照組相比,效果更為顯著。
總之,給予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改善心功能,更有利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
參考文獻:
[1]聶玉蘭.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預后情況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2):65-67.
[2]洪書新. 65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咴缙诳祻妥o理干預對其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6):14-17.
[3]何艷紅,喬旻,王娜,等. 早期康復理念對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預后情況的影響[J]. 寧夏醫學雜志,2019,41(12):1175-1176.
[4]張淑香,李新妍,宋亞男.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咴缙诳祻妥o理干預對其心功能及預后的臨床影響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7,27(8):332.
作者簡介:盧盛瑋(1982.09.11—),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黑龍江省綏化市,職稱:主管護師,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