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默
【關鍵字】 戒煙;危害;成癮性
近年來,電子煙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少商家打著“電子煙是戒煙神器”“電子煙健康無害”的廣告吸引消費者。電子煙其實是一種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有著與香煙相似的外觀、煙霧和味道,通過加熱電子煙液體產生氣溶膠供使用者吸入。
不少人表示,在接觸電子煙后,自己抽普通煙草的頻率開始下降,甚至可以不抽,但是抽電子煙的頻率上升了,消費者楊先生便是如此。“我最開始就是想通過電子煙來減輕自己的煙癮,最終達到戒煙的目的。以前我一天就要抽一包煙,雖然現在兩三天才抽完一包煙,但同樣抽電子煙的頻率也在提高。”其實,電子煙和普通煙草一樣都含有尼古丁。貴州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科主任葉賢偉說“電子煙并不能作為戒煙途徑的替代物,尼古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具有高度成癮性,會讓人體對吸煙產生依賴,這也是眾多煙民難以戒煙的主要原因。”
目前,還未能明確證明電子煙能夠幫助吸煙者戒煙,由于使用電子煙帶來的健康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并不建議以電子煙作為戒煙的輔助手段,將電子煙視為“安全”的吸煙替代選擇和戒煙輔助手段都是不明智的。
電子煙的主要成分包含尼古丁、調味劑、水、甘油、羰基化合物、丙二醇、重金屬及芳烴類等,而大量攝入尼古丁后,會導致人體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此外,電子煙也會產生二手煙。雖然電子煙不用燃燒,但它通過霧化器的形式同樣也會將二手煙傳遞出來,這其中含有尼古丁、細顆粒污染物PM2.5 及其他有害物質。雖然這些物質的成分濃度低于普通煙草的二手煙濃度,但對人體健康同樣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不僅會影響心率和血壓,對心血管和肺部器官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風險。
電子煙最初是為了“替代”傳統卷煙而設計的,目的是減少煙草燃燒而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理論上,電子煙既能讓卷煙成癮者得到滿足,又可降低煙草危害;但實際上,情況并不如想象般樂觀,電子煙也會上癮。與傳統卷煙相比,即使電子煙煙霧中的尼古丁含量較低,但實際使用中的暴露總量和同傳統煙草類似的攝取速度決定了電子煙同樣具有較高的成癮性。除了成癮性之外,尼古丁可以導致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而產生多種心血管不良反應,影響脂肪和糖類代謝。尼古丁還具有神經毒性,對尚未發育完全的大腦危害尤甚。研究人員發現,每噴出一口電子煙,將釋放幾微克的水、酒精、尼古丁、丙二醇和香料。也就是說,電子煙也會釋放有害物質,對吸煙者身邊人的健康造成影響。
我國還沒有正式頒布電子煙的國家標準,市場上在售的各類電子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可能存在煙油泄漏、劣質電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質量安全隱患。此外,大部分電子煙的核心消費成分是經提純的煙堿即尼古丁,尼古丁屬于劇毒化學品,未成年人呼吸系統尚未發育成型,吸入此類霧化物會對肺部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使用不當還可能導致煙堿中毒等多種安全風險。今年2 月,為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公安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嚴厲打擊涉電子煙違法犯罪專項工作方案》,依法整治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活動,嚴厲打擊涉電子煙違法犯罪。

吸煙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慢性疾病。一項《柳葉刀·臨床醫學》相關研究表明,早戒煙可以遠離慢阻肺、心肌梗死、肺癌等28 種疾病。世衛組織早就將“煙草依賴”列為物質依賴的一種疾病。想戒煙,不妨試試以下4 個步驟:
戒煙之前,不妨按照以下4 點制定一份承諾書:找出吸煙的真正原因;列出具體的利弊清單保存下來,或者貼在醒目的位置;詳細觀察自己一周的吸煙情況,記錄吸煙的時間、地點、和誰在一起吸煙、心情等;事先向身邊人打招呼,告訴他們你從哪天開始戒煙。
戒煙第一天,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比如看電影、運動等,讓自己意識到沒有煙生活照樣精彩。當煙癮來襲時,試試以下方法:深呼吸15 次、喝杯冷水、擴胸伸懶腰、刷牙洗臉、嚼點口香糖等。到了第五、六天,可以犒勞一下自己,買個小禮物、請自己吃一頓等。戒煙第二周時,身體已經在逐漸恢復,要繼續努力,不能放棄。
戒煙過程中,最好避免與煙民接觸,少去或不去容易吸煙的場所。戒煙初期最好少參加應酬,盡量婉拒各種聚會。面對誘惑時,應明確表示自己正在戒煙,堅決拒絕別人遞的煙。如果不能做到,可找個理由推脫。
開始戒煙后,血液中尼古丁濃度減低,加上心理和行為上的習慣,會出現渴望吸煙、頭暈目眩、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抑郁、焦慮等種種不適。一般來說,這些癥狀在戒煙2周至3 周后可迅速消失。另外,對于頭疼、便秘、食欲或體重增加等不適,要注意規律飲食起居。
任何時候戒煙,都比持續吸煙的早亡風險低得多。主觀意識很重要,首先你要自己愿意戒煙。其次需要借助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是尋求醫生的幫助,在戒煙并發癥出現時,需要親朋好友和醫生一起幫助度過這段時間。最后就是藥物指導,尋找正確的戒煙替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