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遠
近年來,人們對甲狀腺疾病的了解和認識日漸加強,甚至對甲狀腺的生理功能和臨床危害熟悉到可以隨口報出幾條,但對于甲狀旁腺的生理作用及其臨床危害卻仍然比較陌生。
甲狀旁腺是人體最小的內分泌腺體,多呈淡黃色,如黃豆一般大小,最長處也只有6 毫米,一般為上下2 對共4 個腺體,分別位于左右兩葉甲狀腺背面的中部和下部。甲狀腺和甲狀旁腺雖然僅一字之差,但除了解剖位置上的鄰居關系外,二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危害均大相徑庭。
甲狀旁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旁腺素,簡稱PTH,是調節血鈣水平最重要的激素,有升高血鈣和降低血磷含量的作用。
PTH 進入靜脈血后隨血液循環流至全身,骨骼、小腸、腎臟、血管、心臟、關節、皮下組織、腦組織、肌肉等都是PTH 的主要效應器官。正常人血液中PTH 保持在13~65 納克/ 毫升的動態范圍內。生理濃度的PTH 在活性維生素D3 的輔助下能促進腸道吸收鈣,減少鈣隨尿液的排出,促進血液鈣與骨骼鈣之間的交換與平衡,保持骨骼的健康與穩定。PTH 還具有增強心肌收縮能力、舒張主動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增加心臟泵血功能的作用。
同時,血鈣的濃度又通過反饋機制影響PTH的分泌。當血鈣下降時會促使PTH 分泌,當血鈣升高時會抑制PTH 分泌。另外,血磷升高可使血鈣降低,也會促使PTH 分泌。可以說甲狀旁腺是人體鈣元素合理分配的“大管家”。
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或過多時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當甲狀旁腺合成與分泌過多的激素,導致血液中PTH 濃度超過65 納克/毫升時,就被稱為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反之合成與分泌的激素減少導致血液中PTH 濃度低于13 納克/毫升時,則為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旁亢)可分為三大類:原發性、繼發性、及三發性。
原發性甲旁亢多是由于甲狀旁腺腺瘤、增生或腺癌所引起的PTH 分泌過多。
繼發性甲旁亢是由于維生素D 缺乏癥、嚴重腎功能不全、骨軟化癥、小腸吸收不良等多種原因引起血鈣、血鎂過低和血磷過高,導致腺體受到刺激后增生、肥大,通過分泌過多的PTH 來代償性維持血鈣血磷正常。
三發性甲旁亢發生在繼發性甲旁亢的基礎上,甲狀旁腺對于各種刺激因素反應過度,或腺體收到持久刺激不斷增生超越了生理需要,腺體中部分組織轉變為腺瘤,促使甲狀旁腺自己分泌過多的PTH。
PTH 分泌過多,導致骨頭和血液中鈣的動態平衡被打破,骨頭中的鈣被源源不斷地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鈣又通過人體排泄不斷丟失。但進入血內的鈣量遠大于排出體外的鈣量,最終使得骨頭里的鈣越來越少,血里的鈣不斷變多,出現高鈣血癥。
骨鈣的丟失使骨骼的硬度減弱,容易出現骨骼關節疼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等現象。而高濃度的血鈣離子在經過腎臟時從腎小球濾過進入尿液,遇到酸性環境時很容易形成鈣鹽結晶沉積在腎小管、腎盞或輸尿管內,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石,結石又會進一步引發腎積水、血尿等癥狀。不少患者就是因為腎結石而被意外發現患有甲狀旁腺疾病。
高鈣血癥還可危害身體的其他多個系統,如心臟循環系統、神經肌肉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等。可表現為心律紊亂、疲憊乏力、腹脹、納差、便秘、腹痛、精神情緒異常等。
甲狀旁腺壞死、甲狀旁腺在外科手術中被誤傷是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當甲狀旁腺素分泌不足時可引起血鈣下降,從而引起與低鈣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當屬橫紋肌活力減弱、神經元的電活動減弱、心肌興奮性降低,在癥狀上表現為周身乏力、四肢抽搐、視力下降、情緒改變、心跳過慢、呼吸困難等等。

甲狀旁腺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常見于成年人,發病高峰為30 至50 歲,且有“重女輕男”的傾向,絕經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除此之外,以下幾類人也是甲狀旁腺疾病更“偏愛”的對象。
△尿毒癥血液透析人群;
△與年齡不符的骨質疏松人群;
△腎臟結石,尤其是雙側腎臟結石人;
△沒有受到較為嚴重的外力卻容易發生骨折的人;
△食欲不振、日漸消瘦、腹脹、消化不良等逐漸加重的人;
△莫名口渴、飲水增多、精神懶散、嗜睡的人;
△經常感到膝關節疼痛、下肢乏力或背部疼痛的人;
△曾經患有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的患者;
△曾經患有甲狀旁腺腺瘤或增生的患者。
若懷疑有甲狀旁腺疾病,可先進行抽血化驗檢查,如果發現血鈣過高或過低,一定要進一步檢查甲狀旁腺激素水平。
還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如通過頸部超聲、頸部強化CT、99mTcMIBI 甲狀旁腺顯像等觀察甲狀旁腺代謝是否旺盛。
另外,還應檢查維生素D 水平,以排除維生素D缺乏所致甲狀旁腺機能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