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霞
(博鰲超級醫院 海南 瓊海 571400)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是指原無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機械通氣(無創或有創)治療48 小時以后和(或)拔管48 小時以內發生的肺部感染[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多發生于長期機械通氣人群,其中老年人的占比更高。機械通氣患者一旦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也會增加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也是導致患者院內感染與院內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時很多重癥監護室(ICU)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與自我行為受限,為此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2]。針對性護理干預是當前比較現代性的護理方法,其創新地發揚了護理方法,以專職護理人員為主導,根據患者的病情與身心狀況進行針對性護理,也能使護理人員在臨床中的工作職能與工作責任心充分發揮[3]。針對性護理干預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細致、高效與優質的護理服務,能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效率[4]。本文具體探討了針對性護理干預對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及患者心理的影響,以促進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應用。
選擇2018 年6 月到2021 年6 月在本院ICU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68 例開展研究。分組方式是隨機法,分成了病例數相同的2 組,各34 例,兩組的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Ⅱ)評分、體重指數、疾病類型等表1 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首次入ICU 的患者;具有ICU 入院的指征;患者為小學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或患者家屬在自愿條件下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具有機械通氣的指征(機械通氣時間≥7d);患者生命體征穩定,顱內血流動力學與軀體血流動力學正常;年齡30~80 歲;護理期間無死亡情況發生。
排除標準:妊娠與哺乳期婦女;機械通氣前3 個月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合并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入院前1 個月發生骨折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
常規護理組:給予日常護理,包括一般護理、常規健康宣教、生命體征的建立與飲食指導等。
針對性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護理開始前對患者的整體疾病與身心狀況進行綜合性評估,同時在護理過程中進行全程動態性分析,制訂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可與患者家屬協商制訂護理計劃,報醫院主管部門批準。護理內容包括情感護理、行為護理、認知護理、環境護理、營養護理等。(2)情感護理:情感護理就是要求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患者家屬建立更親密的護理關系,也就是一種信賴、坦誠、友好的護理關系,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護理人員積極告知護理相關內容與信息,使患者明確護理內容。(3)行為護理:為每位患者建立服藥與病情監測日記卡,強調遵囑用藥的重要性。每日觀察患者的行為變化情況并進行分析,與患者溝通進行行為調整,強化行為認知,積極遵醫進行行為鍛煉。(4)認知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與可接受認知水平,積極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選擇最合適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認知當前自身病情狀況與可預期狀況。(5)環境護理:在對患者的長期護理過程中,為患者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護理氛圍,積極尊重患者與保護患者隱私,盡量保持室內安靜并體現人文關愛。(6)給予營養序貫護理干預,持續均勻泵入胃腸內營養液,泵入速度為30~80ml/h,根據胃內潴留液進行調整,泵入營養液的溫度為38℃。且要求輸注腸內營養混懸液時遵循“四度三沖洗”原則,四度就是保持輸液濃度、溫度、速度與床頭角度的最佳化,三沖洗即輸注腸內營養混懸液前后沖洗、注藥前后沖洗、輸注期間每日沖洗。
(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判斷標準:機械通氣期間出現以下內容≥2 項指標判定:a 氣管內吸出膿性分泌物,且細菌培養陽性;b 動脈血氧分壓下降≥10.0%,且氧合指數下降≥30.0%;cX 線胸片可見新的滲出性病灶;d 體溫升高≥38.0℃。(2)觀察與記錄兩組的ICU 住院時間與機械通氣時間。(3)在護理前后采用抑郁情緒測量表(HADd) 和焦慮情緒測量表(HADa)評定患者的抑郁與焦慮情況,HADs、HADd評分與抑郁、焦慮狀況呈現正相關性。
本次研究統計軟件為SPSS 23.00,P<0.05 代表差異顯著,使用()表示計量數據,比較行t 檢驗,使用(n,%)表示計數數據,比較行X2檢驗。
針對性護理組護理期間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為0.00%,低于常規護理組的11.76%(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期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對比(n)
針對性護理組的機械通氣時間與ICU 住院時間少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d,均數±標準差)
兩組護理后的HADd、HADa 評分低于護理前(P<0.05),針對性護理組的HADd、HADa 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HADd、HADa 評分變化對比(分,均數±標準差)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ICU 患者最常見的感染并發癥,具有很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積極預防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在ICU患者的機械通氣中,除了要積極進行治療與營養攝入外,還需要進行全方位護理[5]。
近年來應用呼吸機的患者越來越多,雖然醫院預防感染得到了廣泛重視,但是ICU 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還比較高,為此需要加強對ICU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管理力度。從發病機制上分析,ICU 患者細胞免疫缺損,表現在對相關致病菌抗原皮試無反應性,體外受致病菌抗原刺激后,淋巴細胞轉化率低下,吞噬和殺菌能力下降降低機體防御功能。針對性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具有全面性、針對性等特點,可消除患者顧慮,提高患者的信賴感,確保其情緒穩定,樹立其康復的信心,降低其痛苦,達到最佳治療效果[6]。本研究顯示針對性護理組護理期間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為0.00%,低于常規護理組的11.76%;針對性護理組的機械通氣時間與ICU 住院時間少于常規護理組,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ICU 的應用能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與ICU 住院時間。兩組護理后的抑郁與焦慮情緒評分低于護理前,且針對性護理組低于常規護理組。從機制上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可間斷性誘導胃酸短暫的升高,避免胃內容物反流吸入呼吸道,降低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風險,有利于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7]。由于人力資源限制,本研究沒有對不同ICU 患者進行細化分析,也沒有進行長期隨訪,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總之,針對性護理干預在ICU 患者的應用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縮短患者的ICU 住院時間與持續機械通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