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張申
功能性動作模式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由美國著名理療專家和訓練學專家Gray Cook和Lee Burton 等研究提出,被廣泛應用于美國職業運動員運動能力評估中,用于預測將要發生的傷病和指導訓練的一種測試方法[1]。近些年,FMS 在國內也逐漸流行起來,本次測試對象為上海市某跳水隊的12 名優秀隊員,其中男、女各6 名。跳水項目為技巧類運動項目,主要發力部位為大腿、小腿,其次為手臂、核心,關節受壓較大的部位有腕關節、腰椎和踝關節,這也是受傷較多的部位[2]。本次測試旨在找出該跳水隊優秀隊員相關動作模式存在的問題,發現潛在的受傷風險,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降低運動員的受傷風險,提高比賽成績,延長運動員職業生涯。
以上海市某跳水隊12 名優秀運動員作為測試對象,包括男、女各6 名。其中1 人為國際級健將,11 人為國家級健將。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上海市某跳水隊12 名隊員一般情況(±s)

表1 上海市某跳水隊12 名隊員一般情況(±s)
性別男 女數量66年齡(歲)20.8±3.1 19.8±3.6體重(kg)62.2±2.3 51.5±1.9身高(cm)167.8±2.2 158.2±4.8訓練年限(年)15.2±4.0 12.0±2.9
FMS 測試包括7 個篩查動作和3 個排除性動作。7 個基本動作包括深蹲(deep squat,DS)、跨欄架步(hurdle step,HS)、直線弓箭步(in-line lunge,I-LL)、肩部靈活性(shoulder mobility,SM)、主動直膝抬腿(active straight leg raise,ASL)、軀干穩定俯臥撐(trunk stability push-up,TSP-U)、軀干旋轉穩定性(rotary stability,RS)[3-4]。對于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膝抬腿、軀干旋轉穩定性這5 個基本動作,均需要對身體左右兩側進行測試。對于肩部靈活性、軀干穩定俯臥撐、軀干旋轉穩定性3 個基本動作,分別對應3 個排除性測試,為肩部撞擊、伏地起身、跪姿下腰伸展。每個基本動作包括0、1、2、3 分,共4 個分值,滿分為21 分。測試過程中,每個動作做3 次,最好成績作為最后得分,進行雙側測試的動作得分為兩側測試中得分較低的分值[5]。具體評分標準見表2[6]。

表2 FMS 評分標準
在各基本動作測試得分中得2 分的人次最多,其次為得3 分的人次,得1 分與0 分的分別為14與7 人次。有4 人在測試中出現疼痛評分為0 分,其中1 名女隊員在軀干穩定俯臥撐排除性測試與直線弓箭步動作完成過程中出現疼痛,1 名男隊員在軀干旋轉穩定性排除試驗中出現疼痛,各有1 名男隊員和女隊員在肩部靈活性排除試驗中右手在上時肩部出現疼痛。深蹲與軀干旋轉穩定性測試中全隊得3 分的運動員為0 人,而在主動直膝抬腿左側測試中,所有運動員均為3 分,右側測試中得3 分的人數為10,見表3。

表3 上海市某跳水隊隊員各基本動作測試得分(人次,n=12)
根據全體隊員訓練年限差異,將其分為2 個不同的組別,分別是低年限組(訓練年限≤15 年)和高年限組(訓練年限>16 年)。在直線弓箭步、軀干穩定俯臥撐、肩部靈活性測試得分及總分中,低年限組與高年限組的運動員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或P<0.01)。見表4。
在跨欄架步、軀干穩定俯臥撐測試中,男隊員得分高于女隊員,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男隊員軀干穩定俯臥撐得分明顯高于女隊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女隊員深蹲、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測試得分高于男隊員,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上海市某跳水隊男、女隊員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xˉ± s,每組n=6)
該跳水隊男、女隊員對于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膝抬腿、軀干旋轉穩定性這5 個動作的左、右雙側得分略有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7。
表6 上海市某跳水隊女隊員雙側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s,n=6)

表6 上海市某跳水隊女隊員雙側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s,n=6)
注:FMS 為功能性動作模式篩查
基本動作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膝抬腿軀干旋轉穩定性左側2.0±0.6 2.1±1.1 2.5±1.1 3.0±0.0 2.0±0.0右側1.8±0.4 2.7±0.5 2.3±1.1 2.8±0.4 1.8±0.4 P 值0.599 0.361 0.817 0.341 0.341
3.1.1 深蹲 深蹲動作模式是許多功能動作的組成成分,可以表現出充分協調的肢體靈活性和身體核心部位穩定性。在正確做出動作時,深蹲是一個挑戰全身力學結構和神經肌肉控制的動作[7]。本研究用深蹲來測試雙肩、雙髖、雙膝和雙踝的對稱和功能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由表4 可以看出,訓練年限長的運動員深蹲得分要高于訓練年限短的運動員,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測試中發現,所有隊員在腳跟未墊高的情況下,均出現在下蹲時軀干未與脛骨平行或垂直于地面,而且出現翻臀現象。腳跟墊高情況下,大部分隊員可以較好地完成動作。表現出的問題有雙踝背屈不足、雙膝屈曲不良。這與跳水運動這一項目特點相關[8],說明運動員股四頭肌、臀大肌較緊,踝關節靈活性差。建議運動員平時注重下肢柔韌性的練習,增強踝關節靈活性訓練。
表4 上海市某跳水隊不同訓練年限隊員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s)

表4 上海市某跳水隊不同訓練年限隊員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s)
注:與訓練年限>16 年組比較aP<0.05,bP<0.01。FMS 為功能性動作模式篩查
組別訓練年限≤15 年組訓練年限>16 年組例數75深蹲1.67±0.47 2.00±0.00跨欄架步2.00±0.00 1.75±0.43直線弓箭步2.67±0.47a 1.75±0.43肩部靈活性3.00±0.00b 0.25±0.43主動直膝抬腿3.00±0.00 2.75±0.43軀干穩定俯臥撐2.33±0.47a 3.00±0.00軀干旋轉穩定性2.00±0.00 1.75±0.43總分16.67±0.47b 13.25±1.09
3.1.2 跨欄架步 跨欄架步動作模式是身體位移和加速的組成成分,不僅挑戰了雙髖、雙膝和雙踝的雙側靈活性和穩定性,而且挑戰了骨盆和身體核心部位的穩定性和控制能力,提供了一個觀察功能對稱性的機會[7]。對于不同訓練年限、不同性別以及左右雙側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測試中,隊員主要存在的問題有身體晃動、踝背屈不足、踝內翻、膝內扣,反映出隊員們的踝關節、髖關節靈活性比較差,這與他們長期繃腳踝、下肢重負荷訓練有關[9],膝關節的穩定性不足以及缺乏核心訓練,致使核心穩定性不夠。建議隊員們在體能訓練中,利用瑞士球、TRX 懸吊式阻抗訓練、藥球等強化核心的訓練,采用主被動靜力拉伸、泡沫軸滾、扳機點刺激等來增強下肢肌肉和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10]。
表7 上海市某跳水隊男隊員雙側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s,n=6)

表7 上海市某跳水隊男隊員雙側FMS 測試得分比較(分,±s,n=6)
注:FMS 為功能性動作模式篩查
基本動作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膝抬腿軀干旋轉穩定性左側2.2±0.7 2.1±0.7 1.7±1.1 3.0±0.0 1.8±0.4右側2.2±0.7 2.0±0.6 2.0±1.2 2.8±0.4 2.0±0.0 P 值1.000 0.687 0.651 0.341 0.341
3.1.3 直線弓箭步 直線弓箭步動作模式是在練習、活動和體育運動中,所產生的各種減速動作和方向變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該動作模式需要良好的脊柱穩定性,不僅挑戰髖、膝、踝和腳部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同時也挑戰了跨多關節肌肉的柔韌性,如背闊肌和股直肌[7]。在直線弓箭步測試中,1 名女運動員因腰部疼痛無法完成動作。由表4 可知訓練年限長的運動員得分反而低,2 組運動員在直線弓箭步測試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測試中主要存在問題有身體出現晃動,說明該隊運動員軀干穩定性較差,這與本實驗中軀干旋轉穩定性測試所得出的結論一致。膝無法接觸測試板表明膝、踝靈活性不足,腓腸肌、股四頭肌柔韌性比較差[8]。軀干前傾表明腰、髖靈活性不足,腰背肌、臀大肌柔韌性差。因此,建議隊員要注重腰背肌、下肢肌肉柔韌性的練習,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這可能與長期高強度專項訓練,或是運動員為了完成較高難度的技術動作,身體功能活動受限部位易出現代償問題有關[11]。
3.1.4 肩部靈活性 肩部靈活性動作模式展示了肩胛-胸椎部位、胸部脊柱和胸腔,在交互性上肢和肩部動作中自然的互補節奏。采用這個動作模式,可觀察雙側的肩部動作范圍,并且把一側肢體的伸展、內旋和內收與另一側肢體的屈曲、外旋和外展結合起來[7]。該隊隊員在肩部靈活性測試中,有1 人左、右側肩部均出現疼痛,有1 人右手在上時出現疼痛。由表4 可知,訓練年限長的運動員該項得分明顯下降,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肩關節靈活性測試分值呈下降趨勢這一研究結果一致[11]。上述研究表明該隊女隊員肩關節靈活性要好于男隊員,但總體上運動員肩關節靈活性比較差,部分運動員還遭受著傷痛的困擾。由于跳水運動的項目特點,入水的瞬間需要強有力的上肢帶(上肢與肩胛骨)來完成壓水動作[2],久而久之導致運動員肩關節雖然肌肉非常豐厚有力,但靈活性、柔韌性很差,而且壓水時肩關節往往需要進行快速伸展甚至頭頂過伸的動作,如此造成肩峰處不斷遭受撞擊,是引發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2]。過緊而限制肩關節靈活性的肌肉包括胸大肌、大圓肌、小圓肌、岡上肌和肩胛下肌,因此建議運動員采用手法、木棍、彈力帶、Y-W-T-A 操、上下回旋等來增加肩關節周圍肌肉的柔韌性,加強肩關節靈活性,降低損傷風險。對于出現疼痛的隊員,及早進行康復治療,包括物理療法、手法、針灸等[13],可取得不錯的效果。
3.1.5 主動直膝抬腿 主動直膝抬腿動作模式不僅挑戰了在保持骨盆和身體核心部位穩定性的情況下的分腿能力,還挑戰了在保持骨盆穩定和對側腿主動伸展的情況下,大腿后部肌群、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主動柔韌性[7]。由表4 可知對于不同訓練年限的運動員,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該項測試得分略有下降,但相互之間并無差異性。以上結果表明該隊隊員下肢后側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的柔韌性良好[8]。
3.1.6 軀干穩定俯臥撐 該測試動作主要用來評估運動員軀干在矢狀面、額狀面保持穩定的能力,肩胛骨的穩定性以及上肢力量[14]。該隊隊員在軀干穩定俯臥撐測試中,有1 名女隊員在排除性試驗中出現疼痛。由表4 可知,訓練年限長的運動員該項測試得分明顯高于訓練年限短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表5 可知,男、女運動員在該測試中的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運動員的上肢力量明顯增加,女隊員上肢力量明顯較弱,而且與男運動員差距明顯,建議女隊員平時多重視上肢力量的訓練,增強上肢肌力。
3.1.7 軀干旋轉穩定性 軀干旋轉穩定性動作模式可以觀察在上下肢的聯合動作中,骨盆、身體核心部位和肩帶在多個平面上的穩定性,動作的完成需要適宜的神經肌肉協調性以及遍及軀干的能量傳遞[7]。在測試中,1 名男隊員在排除性測試中出現疼痛。由表4 可知,訓練年限長的運動員該項測試得分低于訓練年限短的運動員,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測試中,沒有運動員可以完成同側上下肢同時抬起并保持穩定的動作,但基本上都可以完成對側動作,說明該隊隊員整體核心動態控制較差,需要多進行負重旋轉練習,如旋轉拋球、站姿下劈(上拉)、平板劃船等[15-16]。
跳水運動動作一般分為起跳、空中動作、打開、入水4 個步驟,有些動作會有助跑[17]。起跳時需要蹬腿和甩臂來將身體躍出臺(板)面,蹬腿時需要強有力的股四頭肌、臀部肌肉來伸展身體,所以大多運動員都存在軀干前側和髖部緊張的情況。空中動作抱身時,除了需要強有力的上肢帶(上肢與肩胛骨)之外,對運動員屈髖力量要求也非常高,從而導致運動員股四頭肌、髂肌、腰大肌過緊。有時起始動作需要腳踝繃直,腳尖墊于臺面邊緣開始起跳,而且在入水時腳踝也需要繃直,這些情況下腓腸肌需要強有力的收縮來保持身體的穩定和趾屈,長期會導致腓腸肌過緊。以上出現的問題可引起運動員踝、膝、髖協調性差,肌肉柔韌性差以及腰痛等。而快速地抱身與打開對腰椎的負荷非常大,也是造成大多數運動員腰背部損傷的原因之一[18]。起跳時的甩臂動作需要肩關節進行快速地向后伸展和前屈過頂,這對肩關節的靈活性要求很高,而空中翻騰時的抱身和入水時的壓水動作都需要上肢帶具備極強的力量來維持穩定。大部分男運動員力量素質很好,但忽視了柔韌性的練習,導致肩關節動作模式出現錯誤,反復的摩擦撞擊引發肩關節疼痛。而女運動員整體上肢力量較弱,這是造成其肩關節和上肢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2]。根據Kiesle 等[19]的研究,運動員如果身體存在左右不對稱現象,那么其損傷的概率會增加2.3 倍,因此建議隊員注意左右側訓練的平衡,防止出現運動損傷。以上運動項目特點分析所暴露出的問題與FMS 測試所得出的結果基本一致。
該隊隊員整體髖、膝、踝關節的靈活性、協調性較差,核心穩定性不足,女隊員上肢力量整體偏弱,而且隊員損傷問題比較嚴重,尤其是肩關節。因此,給教練團隊提出以下有針對性的訓練建議[14]。(1)針對肩關節靈活性較差的運動員,可采用扳機點或壓痛點刺激、泡沫軸滾、木棍拉伸、手法、Y-W-T-A 操等專項練習;(2)針對上肢力量不足的女運動員,可多安排上肢負重,如臥推、啞鈴上舉等練習;(3)針對核心穩定性不足的運動員,著重進行不穩定情況下的旋轉練習,比如旋轉拋球、單腿跪姿下劈(上拉)、平板劃船等[20-21];(4)針對腰、髖、膝、踝關節整體不協調的問題,所有運動員都應加強股四頭肌、臀大肌、腓腸肌和腰背肌的柔韌性以及關節之間的協調性練習,可以采用主被動拉伸、泡沫軸滾、扳機點刺激等方法以加強相關肌肉的柔韌性,利用瑞士球、TRX、滑墊、平衡球等練習協調性;(5)對于出現傷痛的運動員,要重視他們的傷病管理,適度調整專項訓練與康復治療的計劃,加強教練、體能訓練師、隊醫之間的溝通交流,為運動員創造一個更加科學的進步環境,延長運動員的職業壽命,創造更優秀的成績。
FMS 在國外已經廣泛應用于運動隊以及軍隊。該測試通過專業學習可以快速上手,而所需器材僅為1 根木棍及1 塊木板,便于攜帶。完成1 人測試只需8~10 min,作為一種簡捷、廉價、快速的運動損傷風險評估方法,很適合在軍隊體能訓練中推廣,可以檢測官兵潛在受傷風險并進行傷病預防訓練,從而達到降低訓練時的傷殘率,提高作戰力的目的。本次研究對象為上海市某跳水隊12 名優秀運動員,由于是一線隊伍,隊員都經多重挑選,人員數量有限,樣本量過小是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個體差異性可能會對研究結果造成一定影響。但樣本所選12 名運動員均為國內同類項目的優秀運動員,不論訓練水平還是參賽經驗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基于他們的研究可為后續研究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同時,擴大研究范圍,增加樣本量,在青年隊、二線隊或部隊基層官兵中開展研究是后續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