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榮 丁德權 曹齊生 葛昕
(馬鞍山市人民醫院腫瘤介入科,安徽 馬鞍山 243000)
作為治療原發性肝癌(PHC)患者較為常用的手段,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通過阻斷腫瘤血供,促進腫瘤壞死、縮小,以達到徹底清除腫瘤細胞的目的〔1〕。肝功能代償不全是指肝臟細胞嚴重受損,導致肝臟功能失去代償作用,肝功能因此降低〔2〕。老年人群體質較弱,TACE治療后若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極易導致疾病復發,患者生存率降低。研究指出,長期肝功能代償不全可導致肝功能異常,甚至肝功能衰竭〔3〕。由此可見,TACE治療后肝功能代償不全對肝癌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較大。因此,為降低患者病死率,預防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尤為重要。本研究探討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收集醫院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經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50例PHC患者資料,納入發生組;收集同期醫院經TACE治療后未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50例PHC患者資料,納入未發生組。納入標準:①PHC符合《PHC診療規范(2011年版)》〔4〕中相關標準;②接受TACE治療;③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①伴有大量腹水;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合并胃癌、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④對碘過敏者;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⑥Child-Pugh等級〔5〕為C級;⑦肝臟腫瘤體積≥全肝的70%;⑧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全部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翻閱資料均經患者同意。
1.2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行TACE治療:患者行局部麻醉,經股動脈行穿刺插管,置入RH導管,行血管造影,明確腫瘤供血動脈情況,將微導管插入供血動脈,經導管注入20~60 mg表柔比星注射液(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80,批號20073611,規格:10 mg)、10 ml碘化油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國藥準字H31021603,規格:10 ml),待動脈血流停滯后,停止灌注,拔出導管,進行止血處理。
1.3基線資料收集方法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收集患者基線資料,包括年齡(60~75歲,>75歲)、性別(男、女)、腫瘤最大直徑、合并疾病〔高血壓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6〕中相關標準;糖尿病符合《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相關標準;肝硬化符合《乙肝肝硬化診療規范專家共識2014》〔8〕中相關標準〕、Child-Pugh等級(A級、B級)等。
1.4實驗室資料收集 于術前取全部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以3 000 r/min進行離心處理,處理10 min后,分離血清、血漿,分置。取1管采用比色法檢測血紅蛋白水平(血紅蛋白水平>90 g/L為輕度貧血,60 g/L≤血紅蛋白水平≤90 g/L為中度貧血,血紅蛋白水平<60 g/L為重度貧血);另取1管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白蛋白水平;另取1管采用凝結法檢測凝血酶原時間。試劑盒均由上海哈靈生物提供。
1.5分組標準 患者術后出現少量或大量腹水,ALB水平<35 g/L,TBIL水平>34.2 μmol/L,或患者出現肝性腦病,或因肝衰竭病死。將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納入發生組;反之,則納入未發生組。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Mann-WhitneyU檢驗、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兩組基線資料對比 發生組肝硬化、血紅蛋白為中-重度貧血占比明顯高于未發生組,白蛋白水平明顯低于未發生組,凝血酶原時間明顯長于未發生組(P<0.05);組間其他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n(%),n=50〕
2.2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單項回歸分析 將肝硬化(1=是,0=否)、血紅蛋白(1=中-重度貧血,0=輕度貧血)、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時間作為自變量,將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肝功能代償不全的發生情況(1=發生,0=未發生)作為因變量,經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肝硬化、血紅蛋白為中-重度貧血、白蛋白水平低表達可能是導致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危險因子(P<0.05,P<0.001);凝血酶原時間短可能是導致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未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保護因子(P<0.01)。見表2。

表2 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單因素回歸分析
2.3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多項回歸分析 將肝硬化、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時間(將P值放寬至<0.1)作為自變量,將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肝功能代償不全的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1=發生,0=未發生),經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肝硬化、血紅蛋白為中-重度貧血、白蛋白水平低表達是導致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危險因子(P<0.05,P<0.001);凝血酶原時間短是導致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未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保護因子(P<0.001)。見表3。

表3 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作為TACE治療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肝功能代償不全可導致人體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老年人群由于機體器官功能退化、手術耐受性較差,導致其術后肝功能代償不全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9〕。
血紅蛋白由血紅素、珠蛋白組成,是紅細胞內運輸氧氣的特殊蛋白質,具有營養物質能力,血紅蛋白含量是衡量人體血液是否健康的標準〔10〕。貧血可導致人體缺乏正常的營養供應,減弱腸道對葉酸的親和力,影響葉酸生成、代謝,進而導致肝臟損傷,肝功能障礙〔11〕。針對老年PHC患者,術前檢測血紅蛋白水平,針對中-重度貧血者,可通過對癥治療、食補等方式進行干預。白蛋白是人體重要的蛋白質,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可為機體提供熱量,維持人體各器官運行〔13〕。同時,白蛋白對細胞病變具有抑制作用,促進細胞內、外液交換,維持細胞穩定,預防肝腎功能損傷;在血液運行過程中,白蛋白可結合小分子物質,轉化為人體所需營養物質,進而改善人體健康狀態〔14,15〕。對老年PHC患者術前白蛋白水平進行檢測,評估肝腎功能情況,以便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避免術后肝功能代償不全的發生。凝血酶原是人體重要的凝血因子,是凝血酶激活前的狀態,可參與人體內、外源性凝血途徑,而可溶性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可轉為不溶性纖維蛋白〔16〕。肝癌患者體內肝細胞不斷壞死、再生,病毒與抗體的相互作用可導致血管內皮受損,影響纖溶酶類激活物清除,進而導致局部纖維蛋白溶解〔17〕。D-二聚體是人體纖維蛋白溶解系統與血漿凝血因子活化共同作用的結果,TACE治療后血漿D-二聚體水平較高提示人體纖溶亢進,出血傾向較高,患者體內可能伴有彌漫型血管內凝血過程〔18〕。農遠志〔19〕研究指出,D-二聚體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含量變化異常與患者肝功能分級密切相關,可見D-二聚體水平異常者,患者可能存在肝功能代償不全。對于老年PHC患者可通過檢測凝血酶原時間,評估患者病情,進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肝硬化可導致肝臟儲備功能降低,合并肝硬化的PHC患者發生肝功能代償不全可能性較大〔20〕。TACE治療可導致刺激肝臟周圍非實質細胞,促進肝硬化發展;同時,在腫瘤血管被栓塞后,TACE治療藥物更易進入無癌區肝竇內,導致肝細胞損傷,進而引起肝功能代償不全〔21〕。針對合并肝硬化者,應給予針對性治療藥物,緩解病情,以避免疾病進展。
綜上,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肝功能代償不全可能受肝硬化、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時間等因素影響。建議臨床擬定針對性干預措施,以預防老年PHC患者TACE治療后肝功能代償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