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琦
(綿陽市中心醫院,四川 綿陽 621099)
白內障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眼病。此病初期對視力的影響不大,之后逐漸加重,可顯著影響患者的視力,甚至可導致其失明[1]。導致白內障出現的原因較多,涉及先天性、并發性及外傷性因素等。后發性白內障是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進行先天性白內障手術后視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2]。近年來,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病率逐漸升高。Nd:YAG 激光可在不開放眼球的情況下,精細地切割眼內病理組織。進行Nd:YAG 激光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后發性白內障的首選方法[3-4]。本文對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58例后發性白內障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對比用不同Nd:YAG 激光療法治療后發性白內障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后發性白內障患者58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后發性白內障的臨床診斷標準;2)存在晶狀體變性、混濁、視力下降(矯正后視力≤0.7)的情況[5];3)未患有其他眼部疾病;4)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神志不清;2)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3)對治療的配合度較低;4)存在肢體癱瘓或肢體功能不全;5)臨床資料不完整。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9 例/ 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4 例;其年齡為58 ~82 歲,平均年齡(71.45±1.57)歲。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3 例;其年齡為56 ~82 歲,平均年齡(71.28±1.46)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Nd:YAG 激光治療。在進行治療的前3 d,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為觀察組患者滴眼。在進行治療的前1 d,檢查其眼壓、裸眼視力及散光度。在確認患者符合治療要求后,采用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Nd:YAG 激光儀〔型號:MD-920,藥(械)準字:食藥監械( 準)字2012 第3241266 號〕對其進行治療,光斑直徑設置為4 mm,單脈沖值設置為0.7 ~3 mJ。治療過程中注意避開視力軸,根據后囊膜調整激光參數,進行爆破操作時需避開人工晶狀體。在對對照組患者進行Nd:YAG 激光治療前,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 生產廠家:無錫濟民可信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5 mg:6 mL,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1199) 對其進行散瞳處理。完成散瞳處理后,對其進行Nd:YAG 激光治療(方法與觀察組患者相同)。治療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抗炎治療,并對其進行定期隨訪。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 個月測定兩組患者患眼的視力,于治療后1 d 測量其患眼的眼壓。記錄兩組患者的激光治療時間及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本文中的數據使用SPSS 19.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患眼的視力、眼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1 d,觀察組患者患眼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1 個月,觀察組患者患眼的視力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的激光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眼視力、眼壓及激光治療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眼視力、眼壓及激光治療時間的比較(±s)
組別 患眼視力 患眼眼壓(mmHg) 激光治療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 d對照組(n=29) 0.50±0.12 0.59±0.15 14.28±2.36 20.85±2.77 7.27±1.22觀察組(n=29) 0.51±0.14 0.68±0.17 14.30±2.42 16.54±2.86 3.93±0.26 t 值 0.317 3.483 0.411 22.148 5.376 P 值 0.635 0.001 0.681 0.001 0.00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白內障是一種好發生于老年群體的眼部疾病。調查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白內障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增高[6]。目前,臨床上對此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白內障的首選方法[7-8]。但有研究發現,白內障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可發生后發性白內障。如何防治后發性白內障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熱點[9]。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激光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1 d,觀察組患者患眼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1 個月,觀察組患者患眼的視力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不散瞳直接進行Nd:YAG激光治療可起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散瞳后雖有利于激光對焦,方便術者操作,但容易出現散瞳過大導致激光孔過大、玻璃體脫出的情況,影響治療開展。而不散瞳直接進行治療便于術者快速定位視軸中心,從而有助于實現準確切割,提高治療的效果[6]。
綜上所述,為后發性白內障患者不散瞳直接進行Nd:YAG 激光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顯著提高其患眼的視力,降低其患眼的眼壓,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