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清,史立偉,剛憲約
(山東理工大學 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階段,國家急需大批新工科人才,而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之一是深化產教融合[1-2]。2017 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闡明了鼓勵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實驗實訓設施,推動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創新應用技術 。同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強調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3]。
新時代條件下,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育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的高素質、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研究和探索產教融合新體系、新模式,是實現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精準就業、推進新時代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的迫切要求。
高校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制定沒有經過行業企業深入調研,且執行過程中沒有按照技術發展及時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狀況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調整[4]。傳統教學模式和實踐硬件條件削弱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往往會出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脫節,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低,缺乏工程素養、工程倫理意識,缺乏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等問題。學生真正進入到工作崗位后,需要一段時間重新來學習操作技能。
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社會及產業需求已與以前有明顯區別。而作為教育供給端的各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差異不大、地方特色不顯著、與實踐脫節,導致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不一致 ,高等院校培養人才與社會人才需求出現突出的結構性矛盾。
校企合作雙方的責權利不對等,無法形成命運共同體[5]。由于我國與國外相比,缺乏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相關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校企合作辦學出現了“一頭熱、一頭冷”的尷尬局面。企業與高校合作大多數僅停留在為企業解決技術攻關難題層面。產教融合理論在發達國家已有成熟的理論和實踐,各國的具體實施情況各有特色:如德國的“雙元制”、韓國的“產學結合制”和日本的“企業訪問制”、英國的“工學交替制”和加拿大的“CBE 模式”等[6]。
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從產教深度融合系統工程出發,把校企合作培養、企業全過程參與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以專業職業標準為畢業要求起點,校企共同構建了“企業全過程參與”的“一個目標、兩個主體、三個核心、四個層面、八項舉措”的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新體系及育人新模式。校企共建培養標準,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共享師資、共建平臺、持續改進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

圖1 立體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
運用 OBE 教育理念,從行業發展和職場需求出發,面向行業、企業和高校開展全方位立體化人才培養需求調研。以行業發展趨勢、崗位任職能力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作為基礎開展基于 OBE 理念的人才培養,深度挖掘行業和職場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探索 OBE 工程認證標準的落實方法,進而梳理畢業要求,不斷調整和優化才培養目標,確保人才培養定位準確[8]。成立由企業專家參與的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跟蹤評價實施辦法。新培養方案制定前對行業企業及畢業生進行深入調研,形成培養方案初稿。定稿之前邀請省內外多所高校、知名企業專家召開論證會,對培養標準,畢業要求、課程體系構建、課程設置、核心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等幾個方面作重點研討,從而對新制定的培養方案進一步“把脈”、深度“診斷”進而開出“良方”。
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就是要提升專業教師的企業工程實踐經驗,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參與到企業工程項目中[9]。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實踐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企業兼職教師在專業理論教學能力方面欠佳,缺乏激勵機制導致參與的動力不足等等[10]。針對以上問題,我校制定了《山東理工大學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聘任管理辦法》,學院制定了《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外聘兼職教師聘任及管理辦法》,從任職資格、聘任程序、工作職責、薪酬管理等多方面保障企業教師的責權利。從中國重汽集團、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聘請一批專業素質高、工程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作為專業兼職教師、兼職教授及產業教授,學院“雙師型”教師比例預期達到40%;制定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暫行辦法,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到合作企業參加工程實踐鍛煉,加強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交流學習,開展校企共建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為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與雷沃重工、濰柴動力等大中型企業簽訂實習實訓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合作協議,山東唐俊歐玲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入選省級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優質企業庫,同時獲批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實驗室建設方面也積極爭取企業資源,如吉利控股集團和淄博柴油機總公司分別向車輛工程實驗室捐贈教學用車和發動機;車輛與交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與上海景格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具有破壞性和危險性的、涉及人身安全及真實實驗環境難以實現的汽車碰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軟件;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為中心建立汽車的虛擬仿真模型提供技術支持;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為汽車碰撞安全性虛擬仿真實驗提供高性能并行超級計算的技術支持。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為中心的交通安全虛擬仿真研究提供專業咨詢和支持。
車輛工程專業與雷沃重工密切協作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雙方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方面優勢互補,通過“3+1”方式,對優秀在校生進行定向培養,每年為公司輸送一批英語好、專業能力強的高素質國際化工程技術人才。
與山東唐俊歐玲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濰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車“新工科”實驗班人才培養,共同制定培養標準、共建實踐教學平臺,并校企聯合召開了新工科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專題研討會,交流新工科人才培養。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與濰柴動力、淄博柴油機總公司,濱州活塞集團合作探索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通過“3+1”方式即前三學年在校完成理論課學習任務,最后一個學年由“校企雙導師”指導完成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為企業培養能盡快適應崗位需求的卓越工程師人才。
為深化實踐OBE 教育理念及模式,強化課程目標達成弱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產業前沿技術、企業技術需求以及行業標準,近幾年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專業課程改革,加大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的力度,先后邀請20 多位企業兼職教師及產業教授走進課堂,與學院專職教師共同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甚至獨立承擔一門專業課教學。以校企共建特色課程、企業工程實際案例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為OBE教學驅動項目,提升學生能力培養[11],改革效果顯著:①將實際工程案例融入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地講解理論知識在解決復雜工程問題中的應用;②將企業理念、工程素養、產品標準融入課堂,促進專業教學與行業企業需求相結合;③將國內外最新的技術趨勢、市場產品融入課堂,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結合各專業特點積極創建“一專業、一社團、一賽事”的大學生第二課堂管理模式和“五個一”大學生素質提升計劃,各社團賽事活動積極爭取企業贊助和指導,目前深圳市郎搏萬先進材料有限公司、淮安鑫固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飛客鋰電等贊助我院方程式賽車隊,山東巨威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贊助并指導學生組織參加我校“夢之旅杯”房車設計大賽;山東天為工程有限公司、山東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對我院學生交通科技大賽進行技術指導。淄博柴油機總公司對我院節能減排大賽提供贊助。制定了大學生成長行業專家報告實施暫行辦法,定期邀請我們的產業教授、企業高管、技術專家為大學生開設“卓越交通大講堂”活動,目的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促進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及時了解行業發展,更好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多家企業在我院設立企業獎學金,獎勵在學業、創新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以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理念,努力搭建教師、企業、畢業生的三元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通過定期走訪企業,通過對畢業生和企業進行人才培養滿意度調查,了解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狀況,分析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饋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并以此為據進行持續改進,不斷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產出導向的立體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研究與實踐深化了校企在教學、科研等多方面的協作交流,促進了學生工程實踐、工程素養、工程倫理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了高校學生工程教育培養質量。企業在解決了技術難題的同時也得到了企業真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為企業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做到了“學生、高校、企業”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