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濤,趙明威,張文亭
(1.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2.西安理工大學 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現階段,隨著全球科技水平的飛躍發展,帶動了智能制造和超精密制造領域的產業興起[1]。因此,我國的制造行業在這種技術背景下,促使產業結構布局和模式出現了快速的調整和變革,從而產生了新興的工作崗位群和技術與技能人才的需求,導致了國內高端制造產業出現了“招工難”和“用工荒”的困境,從這些實際的窘境中可以有力折射出國內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各類人才與產業對人才需求出現了嚴重不匹配的問題[2]。特別是在高端復合型技能人才方面,已嚴重的出現了人才斷層危機。因此,如何培養高端制造產業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是需要國內高水平的高職院校面臨的新難題[3]。
針對高端制造業的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研發人才方面,在這塊已形成了完善的培養體系,也有國家大力的項目扶持,其人才培養目標相當清晰[4-5]。但是,高端制造業在技術與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就顯得嚴重滯后的現象,導致國內高職院校均沒有能力開設高端制造相關的專業。而高端制造直接服務于國家戰略需要,也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集中體現,如光子智能制造相關的專業[6-7]。在國內的高職院校中,暫時尚無人開設光子智能專業,導致我國在光子產業領域的發展產生嚴重的滯后,最終國外一些高科技企業對我國光子科技領域采用技術封鎖,使我國在這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卡脖子”現象[8-10]。
因此,本文在對國內光子產業領域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出制約我國光子產業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原因。通過深度剖析制約光子產業發展的原因,找出破解問題的新方法。
1.技術人才缺口大
時至2025 年末,國內光子領域對該類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超過360 萬人,而在該領域的人才缺口量超過180 萬人。這種現象反映出我國光子智能制造領域的人才供需情況,已出現嚴重斷層危機的局面。
2.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
國內在高端芯片領域,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導致華為等許多國內品牌企業均被美國列入到經濟制裁名單之中,使國內出現了“一芯難求”的慘象。進而促使國產華為手機芯片短缺,有被迫停產甚至轉賣的風險。同時,某款國產家庭乘用汽車的ECU芯片供應斷貨、庫存告急的窘境,使其汽車生產產能降低或產線停產的可能。導致出現此類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在高端光子智能加工方面的研發人才和技能人才嚴重欠缺。
3.高端技術壟斷嚴重
受中美貿易摩擦和“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世界上已有的高端技術、高精密的儀器設備等均被西方國家實行嚴重、全面的技術封鎖。要想獲得到相關技術或設備,中國需要付出的代價是該物品價值的數千萬倍。這些技術壟斷,使中國在獲得同等水平的科學技術成果的探索中多走許多彎路,嚴重制約了中國的科技發展。
總之,在光子智能加工領域,因產業的升級和變革急需大量光子方面的技術型技能人才。然而,對于這些高、精、尖等高端技術領域,我國始終受制于人,尋其根源主要在于光子智能加工領域的人才培養存在嚴重問題。
1.高端光子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
由于光子技術具有高、精、尖等屬性,在該領域的已有人才均屬于高端人才。這類人才分布特點是,聚集在國內科研院所和國內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分布在光子產業領域的人才較少。這些現象導致了,在光子研發領域的人才相對多,而在光子應用領域的技能人才非常少。使高端光子產業領域嚴重缺少支撐,且產生了光子技能人才嚴重斷層危機。
2.高端光子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目標清晰
高端光子人才的培養均來源于國內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對于光子研發人才培養已形成了完善的培養體系,并且具有清晰的培養目標,已近為國內光子產業領域培養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但是,對于光子技能人才的培養,在國內高水平的高職院校尚無光子技術相關的專業。
3.國家高度重視光子技術,以基金項目形式大力扶持
高端光子產業事關國家戰略,體現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因此,高端光子技術領域的發展,已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并且,出臺了很多政策和法規,支持有關光子技術科研項目的立項,通過國家級的項目扶持,從而帶動光子科技水平的大幅度、高質量的發展。另外,國家出臺了大量政策,為光子科技領域的高端企業提供科研資源的幫扶,并為企業降低稅收,鼓勵高科技企業在光子科技領域取得突破,破解光子產業的“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4.光子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尚無
對于光子制造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在國內1428 余所高職院校中,暫時尚無高職院校開設與光子相關的專業。由此可知,在國內對于光子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嚴重欠缺,從而導致國內光子產業的技能人才出現斷層現象。由于高水平的高職院校沒有參與到與光子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導致國內產業對高級光子技能人才的需要,靠專業轉型和短時技術培訓來滿足。因此,對于光子技能人才培養現狀,將會嚴重制約光子制造領域的產業化和規模化。
通過對國內光子領域的人才培養現狀分析,經總結得出如圖1 所示的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結構。由圖可知,從光子科技為國家戰略服務,有國家的大政方針指導,并有相應的扶持,致使光子科技偏重于研發端。而對于光子技能領域的人才培養工作的關注和投入力度微薄,導致在光子應用端投入微弱。這種現象嚴重引起光子產業的均衡發展,也制約了光子科技的深入發展。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錄中沒有光子相關專業。另外,國內高職院校開設光子相關專業的愿望不高。

圖1 國內對光子技術人才的需求現狀
通過對光子加工技術人才供需關系失衡原因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剖析,得到了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如圖2 所示。

圖2 光子技術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
對于光子智能制造及其相關專業,專業的理論性過于深奧。在這方面致使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的專業性欠缺,是制約高職院校開設光子智能制造專業一個首要問題。該專業的理論性和專業基礎的要求均較高,而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理論普遍薄弱的特點,致使學生的學習難度大。
光子智能制造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掌握在國內學術性的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中。高校師生們在自主學習中,難以快捷、有效地獲取到完善的學習資料,致使學習效果低下。在這種問題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光子智能制造專業時不得不重新探索,在專業建設的前期多走很多彎路,導致高端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不足和人才輸出效率低的新問題。
與光子相關的高端制造業,一般都是由跨領域的交叉學科構成。因此,在光子產業領域的從業人員,既要有本專業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具備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因光子智能制造相關專業的高端人才,一般都集聚在高水平的科研院所中,而不愿意供職于科研水平和條件低的高職院校。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的師資資源嚴重欠缺,制約高職院校開設光子相關專業。另外,在光子相關專業方面,同樣嚴重缺少專業帶頭人和學科帶頭人。
高職院校在開設光子智能制造相關專業之際,為了解決師資資源的匱乏,一般均是采用師資培訓來實現。而光子專業的專業性強、理論深奧,要讓教師在該專業中掌握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必要要對教師的培訓時間有足夠長,培訓次數足夠多。因而,在師資培訓這方面就消耗大量的金錢,使開設專業的成本上升。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訓基地等場所的支撐,而基地中又需要有大量的光子設備供學生們學習。但是,光子設備屬于“高、精、尖”設備,其購置成本較高。另外,光子設備也是超精密光學設備,其工作環境與普通智能制造設備有很大差別,在日常維護中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帶來相當多的設備維護費用。學生作為初學者在實訓過程中難免會對設備的某些部件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壞,從而帶來一大筆設備修理費用。因此,高職院校開設光子智能制造專業的過程中,需要投入非常高的人才培養成本。
光子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屬于新型專業,在同行兄弟院校中沒有可供借鑒和參考的模式。另外,該類專業的專業性強、理論深奧等特征,使本專業的學習難度大,導致高職學生不愿報考此類專業。因此,對于高職院校開設該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和人才培養成本高,導致高職院校不愿意開設本專業。所以,受到上述兩種原因的制約,是導致光子智能制造專業的招生規模小的主要原因。
高職院校開設光子相關專業,最大的障礙就是光子領域師資建設的問題。解決該問題的主要途徑是,高水平的高職學校與高科技企業進行“產教研用”深度聯合。當校企深度融合做好,也就破除了光子科學技術含量高的困擾。高職院校只有做好了深入融合,才能為開設光子相關專業奠定基礎。同時,當高職院校開設好光子相關領域專業,必將促進光子技術產業鏈的良性發展,如圖3 所示。

圖3 光子技術促進產業鏈的發展
從該圖中可知,當高職院校與企業做好“產教研用”深度融合,并結合企業、學校和行業等三方優勢,企業需求指導高職院校建設專業的方向,并為學校提供技術支持和師資培訓,提升師資力量的業務水平。同時,學校為企業提供優質技術人才,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深入發展。企業與高職院校在高端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推動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以至于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另外,在“產教研用”深度融合模式中,對企業、學校、基地、學生、行業和社會等多方,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最終推動高端制造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并且,也為高職院校開展光子專業謀出路。
高職院校與高科技企業,合作探索開辦光子相關專業的創新型辦學模式,如表1。由表中所給出的專業建設模式,可消除光子技術專業含量高的障礙,為在新興技術形態下,高職院校探索開設光子技能人才培養的新生態模式做準備。

表1 創新型合作辦學模式
高職院校與高科技企業聯合共建光子智能專業,可破解光子技能人才培養成本高的難題。如圖4 所示的校企聯合共建模式,采用校企雙方資源的共建共用、設備的共同投入、設備以租代購,校企師資力量互聘共培的方式,促使校企雙方有效資源能發揮最大的利用效能,達到光子技能人才培養成本降低的目標。
對于高職院校開設光子技能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小規模訂單班制探索該專業人才培養途徑。采用這種方式,可解決光子智能制造專業,在前期招生量少的難題。其校企訂單班的創新開班模式,如表2 所示。

表2 校企訂單班模式
本文在新興技術形態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探索光子技能人才培養新生態的研究。通過對現階段國內光子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現狀的研究,總結出我國光子產業現存的實際問題。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并能促進我國光子智能制造領域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的途徑。本文探索,得出如下的五點總結:
1.通過對國內外光子科技的應用現狀分析,引出我國光子科技“卡脖子”問題,已嚴重制約我國光子產業的健康發展。
2.對我國光子應用領域的人才需求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光子產業的技能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存在嚴重的失衡現象,將會導致光子技能人才出現斷層危機的主要原因。
3.研究我國光子技能人才出現斷層危機的解決途徑是,讓國內高水平的高職院校盡快參與到光子智能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
4.通過研究得出了國內光子技能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高職人才培養目錄中沒有光子相關的專業。現階段,導致國內高水平的高職院校開設光子相關專業的愿望不強。
5.經本文研究,找出了高職院校不愿意開設光子相關專業的主要原因有,光子科技的技術含量高、專業性較強、光子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成本高和招生規模小等四種原因。并且,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領域的成果和經驗,創新性地提出了破解制約高職院校開設光子相關專業原因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