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敏
摘? 要:隨著我國當前新型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部門對于英語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而導學案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工具之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能力。對于高中英英語教學有著非常大的意義。本文針對導學案在高中英語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高中;導學案;科學運用;優(yōu)化措施
導學案作為英語課程上教師最為常用的英語教學手段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課后更好地進行預習復習,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有著很大的意義。導學案在設計過程中是針對引導學生來進行設計的,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導學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經(jīng)過思考進而提出策略。
一、導學案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沒有正確使用導學案進行課前預習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可能無法有效運用導學案,運用進程中的預習也未必有預期的作用,即便教師明確教導導學案的運用。研究中,部分教師以為,校園師生對導學案的認識不清晰,尤其是學生對導學案的教育形式缺乏了解。不可能科學地運用導學案為自己的學習供合理的幫助。
究其原因,校園只對教育團隊實施教育理念的學習和訓練。咱們的學生徹底自發(fā)且不了解地運用導學案。因而,在分發(fā)導學案后,教師必須告知學生怎么運用導學案,有時由于教師的忽略和遺忘,學生會覺得導學案是單卷試卷,這份試卷也可以直接從書中的答案中抄來,省去對導學案中預設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因而,導學案沒有鍛煉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導致學生們對這種毫無意義的預習充滿了反感。
假如學習教導方案的編制出現(xiàn)問題,運用上就會出現(xiàn)偏差,教師也無法得知學生的預習狀態(tài)。寫作是運用導學案最重要的第一步,假如導學案沒有按照基本原則科學地編寫,那么對于學習情況來說質(zhì)量不夠好,運用必然會帶來負面影響。
(二)教師沒有科學使用導學案進行英語教學
除此之外,在當前我國的導學案使用上,有部分老師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英語教學,沒必要使用導學案。還有一些年齡較大的老師認為自己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比導學案好上很多,沒必要使用導學案來進行輔助教學。
此外,一些年長的教師以為他們的教育形式比教導方案要好得多。輔佐教育不需要運用補習班,由于他們以為自己有豐厚的教育經(jīng)歷,并且以前的傳統(tǒng)經(jīng)歷教育足以應付平常的教育活動,他們不以為補習班有很強的影響力。當然,也有年輕教師覺得自己運用導學案太頻繁了。他們形成了依靠心思,不利于個人教育技能的培養(yǎng),偶爾忘記帶導學案進教室,就忘記上課的內(nèi)容,如同沒有什么支撐。
案例閱讀是教師教育和學生學習的載體,需要師生互動。部分教師不了解教導項目的性質(zhì),不了解教導項目的教育進程。他們會感到困惑和拒絕,他們運用的導學案程序?qū)⒑翢o意義。由于9年制的中小學學生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育,覺得導學案很雞肋。如果想要引導導學方案的實施,首先要從普及大家的認識入手。
假如教師每天都在課堂上解說導學案,那么教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同時,學生的日常學習是寫導學案,長時間沒有接觸教程,無法合理地把導學案和教程聯(lián)系起來,學生的學習重心也本末倒置了。
(三)師生沒有及時使用導學案進行課后反思
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后也需要運用學習輔導,主要是學生的學習反思反應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后的反應的教育反思。
學生課后的反思是每天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在導學案上寫下自己的筆記,假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在導學案上提問或請教師親自答復。教師課后反思是第2次認真審閱學生提交的導學案,審閱修正狀況和學生的學習反思,假如你在學習進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知識點沒有牢牢把握,那么在下一課中從頭著重強調(diào)。
二、導學案使用優(yōu)化措施
(一)深入研究英語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中,高效課堂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嚴格,這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由于在引導式學習方案的教育形式中,教師有必要從傳授知識轉(zhuǎn)變?yōu)榇龠M者。教師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一工具。課堂教育需要以正確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但是,有些教師固步自封,他們的教育理念有些落后,這意味著他們的行為依然被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不合理部分所支配。轉(zhuǎn)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學校應鼓勵教師每學期閱覽有關教育或教育改革的專著或文獻,每學期編寫一些教育論文宣布。學校經(jīng)過校本訓練、實地考察、校園溝通、商務等方法供給參考書,報銷圖書購置印刷費用,發(fā)放學習資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更要對教育進行深入研討,教師關心的是教育進程中不斷存在的教與學對立。教師要不斷廣泛吸收各類常識,提高專業(yè)素質(zhì),積極研討相關教育課題,促進本身發(fā)展,教師要結合本身的認知和思維,依據(jù)教材擬定學習輔導方案。同時,教師要深入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學習輔導方案中的一切主題都應依據(jù)學生的才能和常識進行設置。逐漸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常識,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彼此溝通創(chuàng)造空間,幫助學生學習和穩(wěn)固新常識。在編寫導學案的進程中,教師不僅要具有足夠的教材常識,還要研討教育方案的背景常識、理論基礎、實施辦法、存在的問題和處理辦法。在設計學習輔導事例時,因為教育研討太淺,編制的學習輔導事例無法達成高效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集體教研
教育是一個有意圖、有方案、有組織的進程,教育進程自然是教育預設的結果。重視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落實教育預設。依據(jù)校規(guī),各年級、各學科備課組每周有必要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時間、地點由當?shù)亟逃只驅(qū)W校統(tǒng)一確定。備課日是確認下一階段教育的內(nèi)容和進展。討論教材的教育方法、要點、難點和疑點,擬定下周教育方案。活動期間,將對校園教室進行檢查。每次小組備課活動結束后,備課組長有必要做好并提交活動內(nèi)容記錄。
學校還應加強校本教研活動,形成互教互助體系。青年教師每周聽兩節(jié)課,師徒班的大師每月至少聽一次徒弟講課,中層班組和教研負責人每周聽三節(jié)課。學校領導也應該花時間堅持每周上不少于2節(jié)課。聽完課后,及時開展具體的課評活動,及時輔導青年教師。講堂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由學校行政例會陳述處理,強化學校以教育為本的理念。
(三)做好導學案編寫前的準備工作
掌握學習狀況:即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包括學生的現(xiàn)有常識、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學習狀況是教師規(guī)劃教育的出發(fā)點,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判斷學生的學習難點,然后施行有針對性、可行的教育策略。
學習資料和教育參考資料;每一個導學案的主備教師都需要認真學習本節(jié)的教育參考資料和教材。在這個過程中,要了解教材的難點,完成教材的習題,掌握教材的教育布景信息,以及明確學習方針的課程要求。主備教師應在完成教育部門下發(fā)的輔助材料、近年高考試卷及本章相關試題,精確掌握課堂教育重點和方向。
導學案初稿評論修改定稿:主備教師應提早幾周準備好學習輔導計劃初稿,打印后發(fā)給組內(nèi)教師,就學習輔導計劃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化評論,最后,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完成整合修改,精心加工編寫成科學、合理、實用的課堂學習案例,經(jīng)審稿人審理同意后提供學生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承芬.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86.
[2]余文森.論有效英語教學的三條鐵律[J].中國教育學刊,2018(11).
[3]鐘世軍,雷新菊.淺談中學的學案導學英語教學模式[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1):114.5310C084-4896-4E39-916C-9A1D43B46C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