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南部,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非常適宜發展茶產業。2020年,墨江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56萬hm2,茶葉總產量1.5萬t,綜合總產值33.05億元。茶產業涉及該縣15個鄉(鎮)、164個村委會(社區)、48 011戶、22萬余人。在對墨江縣茶葉生產概況、茶葉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茶葉產業發展方向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墨江縣茶產業的發展方針、總體思路、主要目標,提出對策建議:1)全面實施提升創新茶產業的“六大工程”(良種化工程,綠色、有機化工程,名優茶品牌工程,茶葉標準化工程,科技興茶工程,市場拓展工程);2)加大對茶產業的扶持力度;3)大力弘揚茶文化;4)積極創建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關鍵詞 茶產業;創新發展;對策建議;云南省墨江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10
收稿日期:2022-02-11
作者簡介:張敏(1973—),女,云南墨江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茶產業研究。E-mail:2096707645@qq.com。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墨江縣)是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是中外茶學界專家公認的茶樹生態最適宜地區,發展茶產業具有十分優越的條件。多年來,在上級部門和墨江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墨江縣茶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茶產業涉及墨江縣15個鄉(鎮)、164個村委會(社區)、48 011戶、22萬余人[1]。茶產業綜合總產值占墨江縣農業總產值的36%,是墨江縣經濟發展,特別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可替代的產業。因此,要把茶產業作為建設云南省重要“綠色食品牌”開發創新基地和中國茶城、普洱茶都的重要產業,加強領導、加快發展,力爭在2025年底把茶產業培育成墨江縣主要骨干產業之一。
1? 發展概況
墨江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56萬hm2,主要栽培品種有云抗10號、云抗14號、云瑰、云梅、矮豐、雪芽白毫和普景1號等。墨江縣茶葉種植中,無性系良種茶0.92萬hm2,占墨江縣茶葉種植總面積的59%;有性系良種茶0.64萬hm2,占墨江縣茶葉種植總面積的41%。百年以上古茶園533.33 hm2,占墨江縣茶葉種植總面積8.3%;50~100年的茶園0.29萬hm2,占墨江縣茶葉種植總面積44.7%;50年以下茶園0.30萬hm2,占墨江縣茶葉種植總面積47.0%。截至目前,墨江縣茶園面積達1.56萬hm2,其中古茶園0.33萬hm2、建成生態茶園1.23萬hm2、有機茶園0.32萬hm2、高密度留養茶園0.09萬hm2。墨江縣有茶葉加工廠147家,其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18家、規模以上企業1家、衛生清潔標準化39家。年加工茶葉100 t以上企業有35家,年加工茶葉50~100 t企業有66家,年加工茶葉50 t以下企業有23家。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89個,成立縣級茶葉協會1個,“鳳凰山普洱茶”誠信聯盟組織1個。2020年,墨江縣茶葉總產量1.5萬t,綜合總產值33.05億元[2]。
2? 存在的問題
2.1? 種植規模大,經濟效益差
墨江縣有1.56萬hm2茶園,其中未投產80 hm2,已投產的1.55萬hm2中有性系茶園占比較大,大部分屬于低老茶園,產量低下,平均667 m2產量不足50 kg,經濟效益差。
2.2? 茶園零星分散,無規模效益
1)墨江縣茶園中,集中連片較少,茶園分布較零星;2)多數茶園為農戶自家茶園,組織化程度低;3)缺乏大型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不強,縣域內茶葉加工廠均為中、小型企業。上述3方面問題嚴重影響了墨江縣茶葉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時導致墨江縣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文化品牌優勢不顯著。
2.3? 科學技術應用率低,資金投入不足
當前,墨江縣大部分茶園都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處于老化期,很多茶園所種的品種退化嚴重;茶園種植管理水平粗放,規范標準化茶園少;縣、鄉(鎮)、村三級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夠大,科技投入亦不足。以上問題嚴重影響了墨江縣茶葉質量和鮮葉質量的提高。
2.4? 市場開拓嚴重不足,茶產品效益低
1)墨江縣沒有專業的茶葉綜合交易市場,茶葉交易普遍通過茶農個體零星交易;2)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茶葉協會運轉作用發揮不強,未能打響茶產品品牌;3)茶葉市場銷售渠道拓展不暢,產品缺乏競爭優勢,茶產品效益低。
3? 創新發展規劃
3.1? 發展方針
墨江縣茶產業創新發展應堅持“穩步、高效、綠色有機、名牌品牌”的發展方針。1)穩步是指墨江縣茶葉面積穩步發展到2萬hm2;2)高效是指始終以效益為核心,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產品質量、綜合效益,增加茶葉附加值;3)綠色有機是指以打造綠色食品品牌為導向,創建標準化綠色基地和有機基地,推進茶葉優質化;4)名牌品牌是指打造好“鳳凰山普洱茶”和名優綠茶兩大品牌。
3.2? 總體思路
1)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穩步發展茶園面積,改造低產茶園;2)堅持科技創新,提升茶品質、茶旅融合深度和文化品牌價值,拓寬市場開發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名茶;3)依托龍頭企業,擦亮“鳳凰山普洱茶”金字招牌、名優綠茶品牌,提高茶葉產品質量,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力爭在2025年前把茶產業培育成墨江縣的重要支柱產業。
3.3? 主要目標
墨江縣茶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茶葉面積穩步發展到2萬hm2,茶葉總產量1.9萬t以上,實現農業產值13億元,基本實現茶園基地綠色化,有機茶園轉換認證1萬hm2以上,把“鳳凰山普洱茶”培育成云南省十大名茶之一,爭創打響區域公共品牌。
4? 對策建議
4.1? 全面實施“六大工程”
4.1.1? 良種化工程
除少數高海拔、半山山區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外,重點對老品種、低產茶園進行改造,用良種替換老品種。相關部門應對現有茶園進行全面普查、分類,根據普查分類情況,制定穩步發展面積、提高品質、良種化茶園建設實施方案,鼓勵企業、茶農推進良種化工程。力爭到2025年,墨江縣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達1.2萬hm2,良種化率達75%。
4.1.2? 綠色、有機化工程
1)充分利用墨江縣生態環境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有利條件,切實加快有機茶園建設。按照國家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定的相關標準做好茶園規劃,對現有生態條件好的茶園按有機茶標準進行改造。2)加強高殘留農藥的監管,制訂對高殘留農藥的管理辦法,在規劃的綠色、有機茶園內嚴禁使用高殘留農藥。3)建立茶葉質量監測體系,做好茶葉質量追溯工作,抓好有機茶認證工作,全面推進茶園綠色、有機化建設。力爭到2025年,墨江縣茶園全部綠色化,有機茶園建設面積達1萬hm2。
4.1.3? 名優茶品牌工程
樹立墨江縣“鳳凰山普洱茶”和名優綠茶兩大品牌。1)制定執行“鳳凰山普洱茶”生產標準方案,按現代飲料或食品衛生質量安全標準改善普洱茶生產條件。2)改進制茶工藝和包裝,建立現代化的普洱茶生產企業,同時與科研單位聯合,開展普洱茶保健功能的研究,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進一步證實茶葉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保健功能。3)在現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的基礎上,繼續支持龍頭企業申報普洱茶省級著名商標和綠色食品牌基地,加大“鳳凰山普洱茶”品牌的培育和宣傳力度,樹立名優綠茶品牌,改變墨江縣綠茶品牌多、小、弱的現狀和規模效益不突出的情況。從現有的名優綠茶品牌中篩選4~7個過硬品牌進行重點培育,如迷帝貢茶、須立貢茶、鳳凰窩、水之靈、他郎女兒紅、云針茶及蘭花谷茶葉品牌。
4.1.4? 茶葉標準化工程
1)以實現墨江縣茶葉企業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為目標,成立茶葉標準化工作領導辦公室,負責茶葉標準的制定、管理和監督工作。2)制定、執行普洱茶企業標準方案,對經省級以上機構評定認可的名優茶做好標準執行工作,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食品生產許可和有機茶生產加工質量認證。3)全面提升茶葉產品的質量管理工作,推進茶葉標準化工程[3]。
4.1.5? 科技興茶工程
1)在墨江縣茶產業統一管理的基礎上,成立鄉(鎮)、村茶技推廣站(所),農業技術人員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組織管理結構,增加茶葉科研推廣職能,重點開展茶葉應用技術、良種選育推廣、技術培訓和茶葉科研工作。2)各產茶村成立茶葉技術推廣所,抓好茶葉技術的培訓和技術服務;鄉(鎮)農業部門要重視茶葉產業發展的項目研究和技術服務。3)茶葉生產企業要積極引進茶葉生產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工藝,實行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拓展茶葉產業鏈,開發茶食品、茶飲料、茶保健品、茶藥品及茶日用品,進行茶葉精深加工,并積極創造條件引進資金、技術等,利用墨江縣豐富的茶葉原材料,開發茶化工產品,生產茶多酚、茶多糖、茶堿等一系列精深加工產品,提高茶葉綜合利用的經濟價值[4]。
4.1.6? 市場拓展工程
茶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于市場開拓,要按照“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市場開拓戰略,以茶企業為主體,著力開拓茶葉市場,要有信心、下決心,聘請專家做好市場策劃工作。1)切實做好茶葉營銷業務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營銷人員的業務素質,做到科學理性經營;龍頭企業、重點企業要利用好電子商務平臺,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技術提升茶葉營銷水平。2)客觀、科學地宣傳普洱茶獨特的益身健體功能,到國內主要大城市開展普洱茶和名優綠茶的展銷、促銷宣傳活動,拓展國內市場,同時可鼓勵茶企業在一、二線城市開設茶葉體驗點,積極建立、維護市場網絡。3)在墨江縣城周邊建立一個多功能的茶葉綜合交易市場,建設集飲茶、品茶、茶餐、茶藝及茶文化為一體的茶文化一條街,把墨江縣茶葉交易市場建成集咨詢、檢測、物流、倉儲、線上線下交易和信息化服務為一體的、面向東南亞的普洱茶和綠茶交易中心。同時,需制定茶葉公平、公正、科學的市場交易規則,逐步建立規范、公平、公正的茶葉市場交易機制,扶持培育龍頭茶葉營銷企業的發展。4)持續辦好一年一度的“哈尼太陽節”和“中國·墨江國際雙胞胎節”,進行茶產品展銷和茶文化交流,以“文化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進一步拓展墨江縣茶葉的國內外市場[5]。
4.2? 加大對茶產業的扶持力度
4.2.1? 加大對茶產業的資金投入
墨江縣人民政府每年應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作為實施“六大工程”的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推進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有機茶園建設、龍頭企業技術提升改造、市場開拓平臺搭建和品牌培育。墨江縣各有關部門要多渠道爭取國家、省級項目資金,做好統籌領導與齊抓共管。此外,墨江縣應積極爭取銀行對效益好、有發展前景的茶企業、茶業項目的金融貸款支持。
4.2.2? 鼓勵支持縣外企業投資
落實茶產業對外招商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縣外企業到墨江縣開發、整合茶資源,進一步擴大茶葉精深加工和經營規模。通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提升墨江縣茶葉質量、品牌影響力,延伸產業鏈,推進整個茶產業提檔升級。
4.2.3? 深化茶產業改革,扶持茶葉龍頭企業
要按照墨江縣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加快國有、集體茶企業改革。1)積極推進國有資產從茶企業、茶葉基地中退出,鼓勵私營企業、縣域外企業及個人投資入股現有茶葉企業和茶葉基地。通過出售、轉讓、流轉及重組等方式,將現有零散的茶葉基地產權轉讓給專業大戶,實行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的產業格局。2)制定扶持龍頭企業標準,積極扶持基地、加工和營銷的企業,逐步推行種植、加工和營銷的相對分離,走聯合、協作、抱團發展的路子。重點扶持專門從事茶葉營銷的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龍頭企業扶持以茶葉企業為重點,在各項資金安排上,對茶產業的龍頭企業實行傾斜。
4.3? 大力弘揚茶文化
1)按照“文化引領、拓展產業”的要求,大力弘揚茶文化。茶園、茶廠、茶店、茶館、社區及校園都要以茶文化為魂,把茶文化融入整個茶產業發展中。2)抓住普洱市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強市”的機遇,建一條集飲茶、品茶、茶餐、體驗于一體的茶文化一條街,建一個面向東南亞的茶葉綜合交易市場,建成昆曼國際大通道上的普洱茶集散中心。3)積極挖掘哈尼族茶文化,圍繞弘揚茶文化的產業發展中心,開展以茶為主題的旅游景點、康養小鎮、出版物、音樂及舞蹈等項目建設。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加大茶文化的宣傳力度,增強墨江縣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4.4? 積極創建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在現有89個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和數量,在墨江縣涉及茶葉種植的164個村(社區)中,力爭每個村(社區)至少組建1個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村級和各組互相聯合的方式組建,利用合作社提高墨江縣茶葉組織化程度,提供茶葉種植、茶葉加工、產品營銷、產業發展技術和信息交流等的規模化程度,全面促進墨江縣茶產業健康、穩步和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東.淺談墨江縣茶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2017(3):84-86.
[2]? 墨江縣統計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mojiang.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_content/3022-/2021-0707004.htm,2021-07-07.
[3]? 紀開琴.茶產業助力百姓脫貧致富,助推鄉村振興:墨江龍潭鄉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1.
[4]?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縣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農牧漁業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種植業資源調查與區劃[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