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世界眼中的孔子學院(一)

2022-06-16 00:19:25許琳
美文 2022年11期
關鍵詞:孔子

許琳

今年4月20日是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當天我收到多條來自世界各國朋友的信息,話短情長。聯想到去年曾接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的電話,約我寫一篇關于孔子學院的文章,言辭懇懇。我感到自己有責任寫點東西,讓人們真正了解孔子學院輝煌而獨特的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孔子學院。他在2015年全英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孔子學院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平臺。作為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推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文交流、促進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孔子學院作為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其宗旨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其主要職能是:面向所在國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業務;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經濟及社會等信息咨詢;開展當代中國研究。

2005年元月至2016年11月,我有幸在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辦工作12年,在那里度過了一生中最忙碌難忘最具挑戰也最有意義的金色時光,親身經歷和見證了孔子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歷程。2004年底,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到2016年,我國在140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13所孔子學院和1072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其中,亞洲33國孔院115所,課堂100個,非洲37國孔院48所,課堂27個,歐洲43國孔院171所,課堂292個,美洲22國孔院161所,課堂554個,大洋洲5國孔院18所,課堂99個。截至目前,建有孔院的國家(地區)已達到159個,現有中外專兼職院長和教師4萬多人,招收學員人數累計超過1500萬,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受眾多達上億人次。在孔子學院的帶動下,已有180多個國家開設中文課和中文專業,其中有10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或頒布中文教學的法令和政策,全球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已超過2個億。美國《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CNN、BBC等外國主流媒體曾評論稱,孔子學院在推進世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方面很成功,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口的一個最好最妙的產品。

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孔子學院從初始到發展也一直伴隨著質疑。其中的焦點是,世界各國真的歡迎孔子學院嗎?孔子學院為什么能短短數年之內在全球成為“爆款”?那么,我講述的世界眼中的孔子學院故事,相信會有所昭示。

本世紀初,由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與中國的合作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各國人民學習中文的需求急劇升溫,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熱”和“漢語熱”。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及時作出漢語加快走向世界的重大決策,要求教育部解放思想快馬加鞭搶抓機遇大膽創新,主動適應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顯而易見,來華留學生數量是有限的,世界各國想學中文的人群絕大多數會選擇在本土學習。因此,我國急需在海外建立專門教學機構,把中文教學送上門去。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親自將這個機構命名為“孔子學院”。孔子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和合”理念是各國人民廣為接受的。以他的名字命名,有利于避開意識形態壁壘和紛爭,有利于激發各國民眾對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興趣和理解,有利于國際社會對我國漢語國際推廣事業的認同和支持。果不其然,因為名字起得好,孔子學院就像插上了翅膀,很快便飛向世界各地,尤其受到大中小學校的青睞。

可是,孔子學院究竟應該如何運作呢?縱觀英國文化委員會、法國法語聯盟、德國歌德學院及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國際著名老牌語言文化推廣機構的歷史經驗,顯然我們是無法照搬的。因為這些機構都是獨立經營的,其起始階段都是依靠本國政府的巨資支持,在原先各自的殖民地國家發展起來的,并且都走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而我們既缺資金又無經驗,根本不具備獨立辦學的支撐條件,唯有另辟蹊徑。然而,新路又在何方呢?

就在一籌莫展之時,破局之策應運而生不請自來!2005年3月,我作為上任不久的國家漢辦主任,隨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率領的教育代表團出訪澳大利亞。在訪問西澳大學時,受到時任校長阿蘭·羅伯遜(Alan Robson)教授的熱情接待。西澳大學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百年老校,與浙江大學有著多年教學科研合作關系。會談之后,他親自領我們參觀美麗典雅的校園,并在學校教工俱樂部宴請中國代表團。在去往餐廳的路上,阿蘭校長有意與我并肩同行了一段路。他問我:“孔子學院的具體職能和任務是什么?”我回答:“就是全心全意地為各國人民在家門口學習中文提供服務和幫助。如,根據外國要求,中方可派出對外漢語教師和提供教材,面向成人和孩子等不同類型的人群,靈活開展不同層次的中文教學,等等。”我又說,“國家漢辦沒有海外‘開墾隊’,申辦孔子學院首先要由外方自愿提出,中方才會受理,絕不強加于人。”阿蘭點頭表示贊同。又問:“申辦孔子學院的具體條件是什么,是怎樣運行和管理的?”我據實回答:“目前申辦條件有三,一是申辦學校或機構必須是所在國政府認可的合法的,二是申辦者須提供中文教學專用場地,三是申辦單位須有專門人員打理日常事務。但是究竟如何運行和管理,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成型的方案。”他想了一會兒,忽然站住了,對我說,“我愿意申辦孔子學院,西澳大學可以滿足你說的三個條件,你可以派人到這兒來,我們合作共管,就在我的校園里辦一所孔子學院怎么樣?”阿蘭校長的話,恰似一語點醒夢中人!對呀,這不是一條現成的路徑嗎?為什么不試試呢?!我爽快地響應阿蘭校長的提議,說:“好啊!那您看我們能否現在就簽定一個合作意向書呢?”他立即表示同意。他回頭又問緊跟其后的該校中文系教授席格倫(Gary Sigley)的意見。席教授是留學北大的中國語言文學博士,他興奮地回答校長:“太好了!”就這樣,我和席教授先行快步趕往教工俱樂部的傳達室,我寫中文,他寫英文,邊起草邊討論,不到一刻鐘就完成了!這份《合作意向書》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三句話:“西澳大學將與中國國家漢辦,及中國一所大學合作,于二零零五年在西澳大學籌辦建立孔子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及中國國家漢辦將盡最大能力支持這個項目。有關建立孔子學院的具體事宜將由國家漢辦、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使館教育處及西澳大學三方具體商議。”當我和席格倫拿著中英兩種文字的打印文本匆匆走進餐廳時,只見餐桌上已鋪好臨時找來的深綠色呢毯,放好兩支鋼筆和兩把椅子,阿蘭校長和章副部長等一干人都笑瞇瞇地站好等待簽字。隨后,雙方在各自代表的見證下簽字,簡潔而又不失莊重。后來,在阿蘭校長的大力支持下,西澳大學與浙江大學合作建設孔子學院很順利,被譽為“全球模范孔子學院”。多年后,在回憶這段經歷時,阿蘭·羅伯遜充滿感慨地說:“西澳大學的座右銘是——實現國際卓越,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有強大的合作伙伴。我們需要在中國尋找強大的合作伙伴,而孔子學院為我們與中國開展更好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正是這份簡單的一紙協議,使我們的思路大開,并由此明確了孔子學院的基本辦學模式,這就是依托外方機構,實行中外合作,內生發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之后,在開展大規模實踐并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逐步形成和完善了這樣幾個具體做法:孔子學院可作為永久性實體,也可作為五年一期、不斷順延的合作項目。辦學任務可以教授中國語言文化為主,也可以傳授中醫、中國武術、中國音樂舞蹈及旅游知識和技能等為主。由外國(境外)一所大學(或政府中小學教育管理部門)自愿提交開辦申請,免費提供專門辦學場地和水電等日常維護費用,自愿與中國一所大學(或中小學)合作,中外雙方共同籌措辦學資金,共同派出管理人員和教師,所需教材可由中方提供,也可自行編寫。經孔子學院總部審核批準建立后,雙方共同建立理事會,由中外雙方校長或副校長共同擔任理事會主席,組成人員由雙方共同指派,其中外方可占多數,實行一票否決制。理事會負責研究決定孔子學院的發展目標、年度工作及重大事項。孔子學院實行中外雙院長制。上述做法歸納為一句話,就是中外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是西澳大學阿蘭·羅伯遜校長的金點子,助力我們拉開了孔子學院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的大幕。

2005年4月,我第一次訪問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簡稱CB)。結識了時任大學理事會主席蓋斯頓·卡伯頓(Gaston Caperton)先生。我們一見如故,此后多年一直是好朋友。那年他年屆60歲,高高的個子,身材勻稱,十分帥氣,一雙深邃的眼睛,眉宇間透出睿智與儒雅。我和同事們稱呼他“老卡”。老卡在美國上層社會享有極高的聲望,集金融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于一身,曾任全美十大保險公司董事長、兩任州長及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從1999年起至2012年退休,一直擔任CB主席。CB是美國教育領域最大的非政府性組織,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其宗旨是幫助學生準備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并獲得成功。提供包括大學入學申請、學習指導、測試、獎學金、入學服務、教學咨詢等多項服務。最著名的項目是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和AP(大學先修課程及考試)等。其客戶群有23000所高中和3800所大學,覆蓋700萬學生及其家長。經研究,我們決定借助CB現有的大平臺推動美國中文教學發展。此前,在卡伯頓先生的力主下,漢辦已幫助CB開發了面向美國高中生的中文大學先修課程即AP考試,雙方已有較好合作基礎。

4月12日上午9點半,我如約與卡伯頓先生在紐約CB總部會議室見面。對方原定會談時間為半小時。一見面我先感謝他及CB與漢辦的成功合作。而他卻開門見山地對我說:“盡管事先我們做了很多推介和路演工作,2004年全美參加中文AP考試人數很不理想,只有數百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家的孩子。市場不看好,長此以往不可持續啊。你看下一步怎么辦呢?”我是有備而來,馬上接過他的話說:“我這次來訪的目的,就是想幫助CB迅速提升AP中文考試數量。我認為我們不能就考試論考試,應深入分析與之相關的因素并采取針對性行動。目前美國正規公辦和私立中小學中開設中文課的只有200所,很多學校想開中文課卻找不到教師和教材,如果不擴大學中文的在校生規模,怎能增加考試人數呢?因此,我有很多想法要與您討論。”聽了我的話,老卡說:“可能你是對的。我本來想通過設立AP中文考試,調動美國高中學生學中文的積極性,特別是貧困家庭孩子們,他們如能在高中學了中文并通過我們的考試,就可以將學分帶到大學,就能少交大學學費了。現在向我們報名要開中文課的學校已有2500所,可是,CB只有考試職能,不管開課啊?”我說:“為什么不呢?漢辦愿意幫助CB擴大職能,我們可以合作設立AP考試優勝者獎學金、美國中小學校長訪華團以及大、中學生訪華夏令營等項目,調動學校開中文課的積極性。我還希望在派出中方漢語教師、提供中文教材等方面與你們可以合作。比如,你們可利用現有市場資源調查了解哪些學校需要中文教師和中文教材,并將數據匯總告知我們,漢辦就可以根據需求幫你們選派中文教師并提供教材,等等。”這下老卡激動了,連聲說:“你的主意簡直好極了!我們需要好好聊聊今后的合作。如果你同意,我想請你吃午飯。”于是我們一直談到中午12點半。

之后,老卡讓下屬先行帶著我的同事去午餐地點,他自己則要求與我一起步行。當我倆并肩穿過紐約中央公園時,他突然停下來問起我的經歷和家庭。我笑著回答:“咱倆見面之前一定都看過彼此的簡歷吧,你們美國人不是不問別人的隱私嗎?”他也哈哈大笑,說道:“我們現在已經是朋友了嘛!朋友之間是無話不談的。我和你一樣,真心想為促進中美兩國年輕一代的相互了解做點實事。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發展中文教學是讓美國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最好抓手。這對于中美兩國關系的發展乃至世界和平都將起到重要作用。我已預感到CB與漢辦的合作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我幼時經歷過二戰,我知道沒有比和平更重要的了。我想你也一定經歷過挫折,否則不會有這樣的情懷和魄力。”他的真誠讓我感動。我簡要向他介紹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并表示,自己是中國改革開放國策的受益者,決心為中國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做點實事,成功不必在我,奮斗當以爭先。這時,老卡伸出右臂用勁摟了一下我的肩膀,堅定地說:“在美國推廣中文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但是,相信我們齊心協力真誠合作就一定能辦到。你放心,我會為此親力親為的!”

當年7月22日,世界漢語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自此吹響了漢語加快走向世界的號角。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623名政府官員、大學校長、漢學家和中文教師等代表參會,另有5千名來自五大洲的訪華夏令營大、中學生出席了開幕式。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國務委員唐家璇、陳至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會見大會代表并合影留念。時任教育部長周濟同志主持大會,李長春、陳至立同志發表講話。泰國詩琳通公主、埃塞俄比亞議長穆拉圖、聯合國助理總干事牟尼爾、很多國家的政府部長及各國駐華使節出席大會致辭。

卡伯頓先生受邀來華出席大會并在開幕式上發言。他熱情洋溢地說:“過去25年來,作為商界CEO,大學教授和西弗吉尼亞州的州長,我曾多次訪華,親眼目睹了中國在各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現在我充滿希望,希望中美兩國政府加強雙邊關系,更希望通過我們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促進兩國之間更多的教育、文化和人文交流。我愿意在這方面架起中美之間的橋梁。對于我,以及美國許多領導者,無論他們是在教育界、政界還是商界,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到該講中文的時代了!”

大會期間,老卡和我就雙方一攬子合作項目,逐一進行可行性討論,初步形成了一個為期五年并可順延的宏大項目方案,我們稱之為“中國語言文化項目”。此后,老卡又接連兩次訪華,我再次訪美,加之上百次郵件和越洋電話切磋溝通,終于順利完成論證。2006年4月,周濟同志訪問紐約CB總部并見證項目簽約。老卡迅速招兵買馬,在CB總部設立了項目執行班子,并承諾籌款100萬美元用作項目周轉金。在該項目的支持下,10多年來,漢辦共邀請1萬多名美國中小學校長和政府教育官員參加“漢語橋—美國中小學訪華之旅”,組織邀請了近萬名美國大、中學生來華夏令營,向美國派出中文志愿者教師 2330多人。CB還開辦了5所孔子學院,學員最多時超過1萬人。此外,從2008年起,每年4月,CB與國家漢辦等機構合作舉辦“全美中文大會”,為美國大學和中小學不斷提高中文教學質量,提供了交流合作大舞臺,參會者年年超過1千人。老卡在任期間,每年都要親臨主持這個盛會,都會不辭辛苦親自帶領美國校長和政府教育官員訪華團往返飛越太平洋。為了深入了解中華文化,他還帶頭把夫人和11歲的小女兒送到華東師范大學訪問學習了一年。就這樣,漢辦“借船出海”,CB搭臺唱戲,在美主流學校迅速掀起了中文教學的熱潮。同時,CB的AP中文考試業務也隨之水漲船高,每年參加AP中文考試的數量攀升至1.5萬人。

鑒于卡伯頓先生的突出貢獻及其社會影響力,孔子學院總部聘請他為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10名外方理事之一,邀請他出席一年一度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他總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我工作中有任何疑難問題請教時,他都會毫無保留地給出自己的意見。他還送給我一個存有1000多首美國歌曲和音樂的MP4 iPod音頻播放器,對我說:“你要在美國發展中文教學,首先要了解美國的文化,而音樂就是最好的敲門磚。希望你在上下班或出差的路上多聽聽,對你的工作會有幫助的。”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令人惋惜的是,2012年6月,老卡因患阿爾茲海默癥而告退休。之后,他不愿給親人和朋友增添煩惱,毅然斷絕了與幾乎所有人的聯系,也包括我。

2013年4月7日,第六屆全美中文大會在美國波士頓召開。見不到老卡的身影,我悵然若失。當晚,在大會開幕式上演講時,我亮出他送我的那個小巧精致的MP4iPod,向1000多位代表講述了我與卡伯頓先生長達8年的合作與友誼。我最后說:“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此,讓我們感謝卡伯頓主席對美國中文教學發展的杰出貢獻!祝愿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萬古長青!”我的真實故事打動了在場所有人,大家不約而同起立長時間熱烈鼓掌,有的甚至淚光閃閃。老卡的繼任者、CB新掌門人大衛·考勒門(David Coleman)原本不愿講話,這時竟箭步奔上講臺,動情地表示,決心向卡伯頓一樣重視CB與漢辦的合作關系,繼續當好推動美國中文教學的旗艦。當天深夜,我手機里突然跳出一個來自老卡的郵件,我驚喜不已,趕緊打開來看。內容很短,他說,感謝我在波士頓大會上專門講到他,自己已回到西弗吉尼亞老宅居住。他會記住,中國人是永遠的朋友!

2005年至2016年,是漢語國際推廣的黃金10年。其中,美國發展是最快的,曾有110所孔子學院和58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榜居世界之首。全美學中文的各類學生數量由最初的5千人增至40多萬人,專職本土中文教師也由原先百余人上升至2千余人。這些驕人成績的取得,如果沒得到許多像卡伯頓先生這樣的美國精英人士主動配合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說蓋斯頓·卡伯頓先生是美國中文教學大發展的開路先鋒,前馬里蘭大學校長、現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丹·牟德(Dan Mote)就是美國孔子學院的元老和智庫。牟德教授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兩院院士,曾長期擔任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的外方理事,在美國乃至全球孔子學院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制訂以及危機公關等方面積極獻計獻策,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于2014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2015年當選中國國家工程院的外籍院士,2017年榮獲CCTV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我與牟德相識并成為知心朋友緣于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2004年底,馬里蘭大學與當時的國家漢辦簽署建立孔子學院的協議并掛牌,成為美國第一家。但是,因為辦學方向不明,孔院的牌子一直被放在該校華人事務研究所的抽屜里,沒有開展活動。2005年3月訪問西澳大學后,4月我緊接著造訪馬里蘭大學。當時的想法是,美國是西方國家的領頭羊,必須對其進行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爭取美方的大力支持,把中外雙方共商共建共享孔子學院的方案落到實處。馬里蘭大學在美排名前100,緊鄰華盛頓DC市中心,距白宮和國會山僅半小時車程,如果馬大孔子學院干好了,會對全美孔子學院的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

牟德教授時任馬大校長,原定他只見我15分鐘。由此我料想到他對我的態度,禮節性而已。還好,之前他委托一位名叫劉全生的美籍華人副校長接待我。劉教授大陸出生臺灣長大,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曾任臺灣中央大學校長,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情有獨鐘。我們相見恨晚,對未來馬大孔子學院的發展定位一拍即合,意見完全一致。即,馬大與南開大學進行實質性合作,由馬大為孔子學院提供辦學場地、任命美方院長和專職管理人員,南開大學根據需要派出中方院長和中文教師。孔院不與馬大現有中文專業爭奪生源,而是面向全校其他文理科學生開中文公共課,同時,積極為當地中小學開設中文課并負責培訓本土中文教師。此外,還可發揮地理優勢,與鄰近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合作舉辦中國文化學術會議,等等。會談之后,他陪我去見牟德校長,邊走邊對我說,請你把我們剛才討論的內容講給校長聽,畢竟馬大孔院很多事需要他的拍板支持。我點了點頭,但內心卻犯嘀咕,一刻鐘會見時間能說多少話呢?

校長辦公室很特別,偌大的房間只擺放了一張寬大的辦公桌和幾把椅子,顯然是這里的主人不希望訪客在此多作停留。三面高墻上掛著幾幅巨幅人像油畫,但校長辦公桌后的一面墻上卻只懸掛著寬約一米高約半米的鏡框,里面兩個中國書法大字非常搶眼:“鋸王”。牟德教授見我進來,立即起身繞過辦公桌來與我握手。他笑容可掬,一望便知是一位充滿智慧和涵養的大學者。落座后,劉教授簡短向他匯報我們談得很好。然后,牟德示意我先說。這時,我沒有直奔主題,而是手指墻上的“鋸王”匾額問道:“我想先請教校長先生,您的這幅字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得來的?”這一問立刻使現場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牟德神采飛揚地給我講了這幅字的故事。他說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我當時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主任,正在辦公室靜靜地工作。突然敲門聲響起,一個20多歲的男生探進腦袋問:“打擾您了,我可以和我的父親一起進來嗎?”我很驚訝,因為我不認識他。但是還是同意他們進來了。小伙子說:“我父親英語說得不好,我想把他介紹給您。”我非常驚訝,說:“請問我認識你的父親嗎?”他說:“不,你們不認識,過去也沒有過任何聯系。但是他想送給您一件禮物。”接著就將這幅書法送給了我。原來,他的父親是位中國教授,多年前在一本專業雜志上看到一篇我的論文,感到很受啟發,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用到很多。如今他的兒子來美國留學,得知我也在這兒,就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敬意,親自寫了這幅書法并當面送給我。他們待了大約10分鐘就離開了,我都沒來得及問他們的姓名和住址,直到現在也沒有再見過面。這件事在我心里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震撼。從此我越來越關注中國和中國人。我一直在想,一個遠隔重洋的中國人偶然讀到我的一篇文章,就這樣記得我,回饋我,他是接受了怎樣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呢?中國文化是怎樣的友善和美妙啊?!從此我將這幅作品裝裱成框,當作最心愛的寶貝,無論是在伯克利當副校長還是來馬大當校長,我都把它掛在辦公室,激勵自己要為中國做點事,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做貢獻。我于1975年第一次訪問上海,是尼克松破冰之旅后,最早訪問中國的美國學者之一。現在馬大已經與中國很多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但都限于理工科,人文領域很少。因此,一聽說有孔子學院,我就立即響應掛牌了,盡管我還不清楚用這張牌子究竟能做些什么,但孔子是中國人,一定有意義!

我被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打動了。但一看手表,一刻鐘時間已過,就打算起身告辭。這時,牟德連忙說:“呦!真抱歉,時間都讓我占了,你還什么都沒說呢!這樣吧,你在這里稍等我一會兒,我去隔壁會議室有個會見,很快就回來,我們一起吃午飯!”

共進午餐時,牟德表示完全贊同我和劉全生教授達成的一致意見,當場任命劉教授兼任馬大孔院的院長,并要求說干就干,馬上在校內挑選兩名合適人選,作為馬大孔院的美方專職管理人員,并以馬大孔院的旗號,聯合世界銀行和美國國會圖書館, 籌備召開一期題為“中國與世界和平”的學術研討會。

那天牟德還問我,“漢辦計劃要在全球開辦多少所孔子學院?”我答:“根據各國需求,不限其數。法語聯盟已有上千個點了,孔院還差得遠呢。”聽了我的話,他不無疑惑地說:“這可是一個冒險之旅啊!孔子學院可不比法語聯盟,后者是由本國政府出資,在外國獨立設置機構,自己聘人,自己做負責人,一切由自己掌控,很容易干成。它更像一個外來訪客,而不是所在國家的一部分。但是,孔子學院是與所在國家合作辦學,是生長在各國的文化里,所在國要接受它管理它并對它負責,就意味著它已融入了本土文化,成為所在國家的一部分。而各國文化都是不同的,你想過怎樣面對因為文化差異引起的矛盾甚至沖突嗎?”我驚嘆牟德敏銳而深邃的思想洞察力。我回答他,“我想中方對孔子學院的定位是以教授中文為主,應該可以自然規避一些可能發生的矛盾和問題。當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可能完全繞開,但我相信中華文化‘海納百川、和為貴’的核心張力,各國人民會歡迎的。同時,我們也要努力虛心學習借鑒各國先進文化。我愿意接受挑戰。”這時,牟德興奮地說:“這樣看來,孔子學院真是個獨一無二意義非凡的好項目!讓各國人民了解占世界人口20%的中國,對于建設健康、繁榮、安全和高度互聯的世界,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孔子學院重任在肩。我會竭盡所能幫助你!”

從此,我和牟德在工作上建立了相互信任而且知無不言的合作關系,在事關孔子學院全局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我都會認真傾聽他的意見。難能可貴的是,2012年初他卸任馬大校長轉任美國工程院院長時,特意寫信提出請求,希望保留他的孔子學院理事會外方理事職務,以便繼續關心支持孔子學院的發展。后來有一次,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同志當面邀請他參加工程院的一個專業會議,當時我也在場,他竟然直率地回答,“我需要知道今年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何時召開,我必須優先參加這個大會。”他的話把周濟和我逗得開懷大笑。從2005年至2016年的12年間,除每年見面長談外,我們互通的郵件有200多封,有時他會寫長達好幾頁。我跟他學到不少用多維度去看待、分析、解決跨文化問題的知識和技巧。當然,我們之間也不是沒有分歧和爭論,但這些分歧和爭論反而更增加了相互之間的深厚友誼。

牟德教授給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幾件事:

一是將馬大孔子學院辦成美國政府和社會各界了解全美孔院的窗口。牟德一馬當先親自擔任馬大孔院理事會美方主席,有請必到積極出席孔子學院舉辦的活動,幫助周圍中小學聘請中國教師開設中文課,大膽采用中英文雙語沉浸式教學實驗,兩種語言教學時間相等,讓學生不僅學會中文,還大大提升了美國課程的成績,因此受到家長們的熱烈歡迎,開設中文課成了當地學校的“搶手貨”。實行開門辦學,主動邀請美國國務院等政界和商界人士參觀訪問馬大孔院,讓美聯邦政府和社會各界管中窺豹,進而對全美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有所了解。2014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夫人專程訪問馬大孔院下設的孔子課堂。高潮時,馬大孔院一年的各類中文學生總數曾達3770人,中美專兼職教師和志愿者74人,舉辦文化交流活動20多場,受眾1.8萬人。

二是率先提出建立孔子學院總部美國中心。由于貫徹了中外雙方共建共管共享的辦學總方針,孔子學院在各國廣受歡迎,布局規模和學生人數增長之快,大大超出預料。到2008年,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已在78個國家安家落戶,總數超過300家,學員13萬人,中外專兼職教師2千多人,漢辦每年接待外賓數量突漲至3萬人,國家漢辦全員日日加班加點工作仍應接不暇,僅我本人全年親自回復的英文郵件就達1500多封。隨著孔子學院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國際上反共反華勢力的詆毀破壞事件也在攀升。面對日益復雜的形勢變化,2009年春,牟德專門致信給我,指出,建議孔院總部考慮在孔院數量較多的國家設立“孔子學院地區中心”。首先應在美國建立。這樣做可以分擔漢辦的管理壓力,靠前及時了解答復并解決當地孔院臨時急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各國主流媒體越來越關注孔院,如,《紐約時報》或《華盛頓郵報》要了解孔院,他們應該打電話跟誰聯系呢?他們如按照想象打給美國某地的某個中國人,那個人可能對孔院一無所知或缺乏了解,就無法給出正確信息甚至會產生誤導。他們一般不會直接聯系中國國家漢辦的。如果在華盛頓建立地區中心,就可以承擔起向美國政界、媒體和各界提供孔院準確信息的職責。

在后來的多次見面和通信中,牟德不斷地強調做這件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甚至對怎樣設計美國中心的具體職能、怎樣挑選負責人以及依據美國相關法律等問題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漢辦十分重視,經過認真研究論證和緊張籌備,在其他美國友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于2013年11月21日在華盛頓舉行成立儀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教育部長袁貴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斯蒂文·納普(Steven Knapp)、美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和亞洲協會主席喬賽特·希蘭(Josette Sheeran)等共同為中心揭牌。后來的事實證明了牟德作為戰略科學家的政治遠見。美國中心運行以來,面向美國國務院、主流媒體及社會各界,為加強中美語言文化交流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增信釋疑工作。

三是力主堅持全球孔子學院年度大會機制。從2006年起,孔子學院總部每年12月召開全球孔子學院大會,邀請各國孔院院長和所在大學校長與會。大會主題和分會場議題在當年暑期廣泛征求各國孔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之后,漢辦于9月發出大會通知,各國孔院11月底提交有關經驗交流材料。每年會期三天,其中前后有兩場大會交流,中間用兩天分別舉辦校長和院長論壇,論壇實行開放式,與會者可根據自我選擇隨時調轉會場。此外,還同步舉辦中文教材和圖書展。大會受到各國孔院和大學校長的熱烈歡迎。牟德盛贊大會是“教育達沃斯”。他曾多次對我說,你想想看,每年都有三天時間,來自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歡聚一堂,都在說中國文化如何之好,都在交流怎樣學好教好中文,這是多少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大好事啊!但曾有一段時間,有人認為沒有必要每年召開規模如此之大的會議。牟德對此非常著急。他在寫給我的信中說:“年度孔子學院大會對于孔院的成功來說是必須的。只有這種每年一次的機制,才能使大家有機會感受機構的整體力量和統一原則,才能將各自的經驗和信息比較充分地交流,才有助于思考為什么會與這群有著同樣熱情和使命的人走到一起。如果沒有這樣的大會,就沒有了統一的主線牽引連接彼此。如同任何組織一樣,孔院項目有‘文化’也有領導。年度大會便是為所有孔院加強這種文化的。沒有統一的文化,就沒有了組織。”他還當面向劉延東同志陳述自己的上述意見。當聽到肯定的答復時,他會心地笑了。

四是重視不同文化差異,促進“跨文化理解與接受”。正如牟德當初的預見,孔子學院在經歷了最初10年井噴式發展后,開始從創始期進入成熟期。所謂成熟期的標志有兩方面,一方面,各國合作方對自主運行孔子學院積累了一定經驗,越來越把孔子學院當做自己的事來辦,變成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再是客人了;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文化與當地文化的差異有一些已經彼此吸引交融,但有些尚沒有被相互包容和理解,由此引發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顯露。如何正確對待和審慎處理這些問題,成為全球孔子學院普遍面臨的新階段新挑戰。對此,牟德經常當面或書面坦誠而詳細地表達他的建設性意見。2015年6月在夏威夷北美和大洋洲孔子學院聯席會上,牟德再次強調:“決定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自身如何實現跨文化理解與接受。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第一,兼顧三方利益。孔子學院存在重要的三方,一是孔院自身,二是孔院所在社區,三是中國資助方。必須不斷滿足三方利益,確保三方共贏,并接受多元文化的理念,這是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第二,要堅持孔子學院的初心和使命,即,建立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孔子學院數量眾多,潛力與價值是無限的,孔院本身就是其使命和價值觀的鮮活范例。”可以說,牟德的觀點集中代表了各國孔子學院的意愿。

(責任編輯:龐潔)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网站|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在线国产毛片| 欧洲在线免费视频| 操操操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亚洲香蕉久久|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天天色|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香蕉在线|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婷婷六月综合网|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午夜网|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色综合天天操|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欧美在线一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青青操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色婷婷综合在线|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伊人成人在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欧美h|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一区|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在线无码九区|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久夜色精品| 色有码无码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精品|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激情亚洲|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