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主要功能是向大眾傳播文化知識。隨著科技的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逐漸運用在圖書館服務和建設中,在此情況下,智慧圖書館應運而生。智慧圖書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圖書館管理水平,推動圖書館讀者服務和運營能力的完善,對圖書館服務創新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智慧圖書館可以運用人臉識別方式獲取讀者身份,促進數字資源進行推廣和利用,也能運用文獻資源智慧采購平臺。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數字化技術獲得了有效應用。為使智慧圖書館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與價值,應加強館藏資源建設,積極進行資源開發,促進資源共享,進而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二、智慧圖書館概述
智慧圖書館在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的背景下產生,最早由芬蘭學者提出,隨著智慧地球這一概念的形成,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醫療等提法逐漸出現。[1]智慧圖書館的特征和操作指標更加細化,可以將智慧圖書館視為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和圖書館之間的結合。[2]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智慧圖書館主要包含如下方面:首先,云計算、物聯網、云服務、信息技術、智慧設備、物聯網;其次,和讀者進行溝通服務時的智慧化;再次,以人為本,將讀者需求作為基本導向;最后,個性化服務、共享服務以及互動服務彼此之間的結合。[3]除此之外,智慧圖書館不會受到時空限制,服務效率較高,發展方向面向未來,是服務技術、服務觀念、服務模式等發展主流趨勢。智慧圖書館主要將大數據互聯網作為基礎,通過空間地理運算、信息技術、云計算等多種技術,促進圖書館實現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服務,圖書館從建設、規劃、搭建平臺、服務等多個方面,均運用智慧化方式進行管理與運營。
另外,智慧圖書館建設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讀者獲得知識性、便捷化智慧服務,進而使讀者獲取知識和信息時更為快捷和輕松,有效實現對大量數據進行的篩選、分析以及分類,加強對讀者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行為的分析,智能辨別用戶存在的隱形要求以及顯性要求,進而為讀者提供信息資源時更具有針對性。同時,智慧圖書館還可做好信息資源加工工作和融合工作,充分挖掘資源之間存在的聯系性,提高知識推廣以及傳播效率。
三、智慧圖書館資源建設具備的功能
(一)管理智能化
智慧圖書館使圖書館當前業務均實現了管理智能化,其中包括書籍采購、書籍借還、書籍上架、文獻推薦、文獻傳遞等,各項業務智能化比例較高。
(二)服務智慧化
在實現服務智慧化過程中,需要技術、資源以及人員進行配合,資源為基礎,人員為核心,技術為導向,基于資源層面進行分析,需要從存儲、整理、采集,一直到提供服務實現智慧化。[4]基于技術層面進行分析,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逐漸在智慧圖書館中獲得了應用,讀者的工作效率、學習效率獲得了大幅提高?;诠ぷ魅藛T層面進行分析,在提升智慧服務能力與水平的同時,也要注重和讀者之間的溝通。
(三)環境智慧化
智慧圖書館處于智慧化環境中,環境包括設施、技術硬件環境,即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并且運用感知執行系統;同時,也包含人性化管理標準、管理制度以及政策法規等多方面軟環境。[5]制度與標準對于智慧圖書館建設會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且智慧圖書館和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的發展聯系緊密。
(四)隊伍創新性
圖書館在進行智慧化管理過程中,需要管理部門具有一定創新性,應積極對業務部門進行整合,將冗余部門削減,強化部門合作。因此,智慧圖書館往往具有配合程度高的館員隊伍,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專業性、個性化、集約化服務,也能對用戶智慧化管理能力進行培養。這就需要館員注重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不斷提高自身數據素養、信息素養、技術素養等。
四、智慧圖書館開展資源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特色資源有效推廣
智慧圖書館開展資源建設,能夠促進特色資源的推廣,圖書館一般館藏資源中的特色資源具有一定規模,特色文獻資源具有專業性與針對性,并且圖書館中有較多珍貴圖書與史料,可以為地方科研提供良好條件。[6]但紙質文獻在使用時往往會具有一定不足之處,難以體現出較高的利用效能,進行共享時整體效率也相對較差,特色資源難以進行高效開發,傳播利用實際需求也難以獲得充分滿足。[7]針對智慧圖書館進行資源開發,可以使問題獲得有效解決,通過可視化技術針對珍貴史料開展掃描存儲,防止史料在借閱時出現損壞,推動史料進行有效利用與傳播,也能使特色資源整體利用群體獲得拓展,促進特色性資源內在價值的充分發揮,推動資源進行全面優化。
(二)有利于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共享
對智慧圖書館來講,資源建設可以通過互聯網環境促進知識資源進行高效傳遞,加強對數據分析以及相關技術的運用,推動知識服務的順利實施。[8]建設智慧圖書館資源時,須理性分析數字資源,高效整合信息資源,并且將個性化服務和知識服務之間進行結合,針對知識資源展開有效存儲與分類,通過數字存儲封裝知識資源。通過知識本體,將檢索過程和語義不同的結構數據有效結合,使科研成果進行分類整理與集中聚合,推動知識資源實現高效共享。
(三)有利于用戶提高使用積極性
對智慧圖書館來講,積極開展資源建設,可以針對特色文獻資源進行有效使用,促進特色性館藏資源的開發,便捷且高效地獲取特色資源。一般來講,使用特色資源時,用戶要到圖書館通過實地方式查詢資料。[9]在圖書館難以保證用戶特色資源需求的情況下,用戶精力和時間便會出現浪費,進而對圖書館整體服務效率造成影響。[10]建設智慧圖書館,可以使問題有效避免,通過移動終端能夠為用戶通過遠程方式進行特色資源輸送,并且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數據共享系統為用戶提供遠程服務,進而用戶可以在家中獲取特色資源。同時,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將個人請求向圖書館工作人員發送,進一步確定資源目錄以及服務時間。智慧圖書館可以將時空存在的限制打破,使用戶獲得全天知識服務,知識服務時效性更加明顯,知識資源在提供時也更為便捷。在此情況下,服務時效性可以獲得明顯提高,用戶資源獲取主動性也會明顯提高。
(四)有利于圖書館優化職能
智慧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實施,可以使館藏資源獲得有效利用和開發,將館藏資源自身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圖書館在科研方面功能的發揮,實現對科研工作人員的輔助。同時,可以基于特色館藏資源的整理、保護、利用以及開發實現對圖書館職能的拓展,增強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除此之外,可以加強對未開發資源的整體開發力度,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對智慧圖書館的利用,加強對資源建設新視角以及新技術的探究,將館藏資源蘊含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
(五)有利于服務實現多元交互
智慧圖書館資源建設能夠為讀者提供智慧服務,將智能技術作為基本橋梁,盡量將服務對象和知識資源之間的距離縮短,運用學科服務、智慧推薦等多種服務內容構建多元交互讀者智慧服務。通過云共享、云存儲獲取資源,體現出資源服務的共享性以及可用性,適應讀者閱讀需求,從更高維度針對信息進行整合與加工。同時,也能利用服務系統建設長效服務反饋機制,進而針對智慧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成效進行評估,使智慧圖書館和讀者之間可以進行有效互動,使讀者需求獲得比較充分的滿足,也能加強圖書館自身建設。
五、智慧圖書館資源建設策略
(一)做好資源建設規劃工作
進行智慧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須注重建設規劃的實施,運用分步驟和分階段的方式制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使資源建設與時代特點之間相適應,保證資源建設和自身要求相符,適應讀者個性化需求。隨著信息數量的不斷增長,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法也應進行轉變,由原本被動由讀者搜尋信息,逐漸向著主動推送個性化信息發展。這就需要圖書館積極進行思考,在原本服務基礎上,將讀者作為基本導向,針對資源建設進行新方向和新路子的探索,進而使館藏資源獲得讀者的廣泛使用。具體實施時,可以讓讀者定制個性化資源,并且在平臺中提出資源建設建議,向讀者推薦資源,運用定位查找方式使讀者獲取所需的資源。同時,智慧圖書館應重視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理念和新理念之間的融合,促進館藏資源被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二)發揮技術支撐作用
智慧圖書館進行資源建設時,應注重工作人員在技術水平方面的提升,加強對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的運用,強化數據存儲、數據采集、數據檢索等多種能力,將新技術和新工具積極引進,實現化繁為簡,使用戶可以獲得便捷且高效的服務,并且提供準確且完善的資源信息共享服務,通過階段性方式對館藏資源進行更新,館藏資源可以和其他館之間進行共享,進而提供比較深入的服務。通過新技術的作用和協助,可以將服務時間延長,促進服務效率的有效提升,推動服務質量的不斷完善。還可以定期作出反饋,實現對館藏資源的針對性檢閱,以及對館藏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
(三)積極構建資源共享平臺
智慧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已有館藏資源的重新整理與科學分類,這個過程并不是僅僅推動館藏資源實現數字化,而是可以針對館藏資源進行二度利用和開發,通過信息技術針對珍貴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其中主要為圖片高清掃描、電子版文字化、文字修復整理多個方面。在完成數據采集以后,對數據進行進一步跟蹤,針對館藏資源進行有效分類,并對資源進行整理與上傳,做好加密、維護以及分級多項工作。運用這種方式可以使館藏資源變得更為豐富,也能實現對紙質資源的有效保護,促進紙質資源的整理、修復。建設館藏資源特色數據庫,有利于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同時,在數據庫完善過程中,要跟蹤和記錄用戶需求,這不僅有利于數據庫構建,也能使智慧圖書館在提供個性化服務時的整個過程更為專業,實現對館藏資源的深度開發,進而在數據庫基礎上針對數據共享平臺進行打造,使館藏資源整體上更為豐富,推動資源共享,也能使圖書館知名度獲得較大程度的提升。
(四)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需求
圖書館提供文化服務為其服務重點,智慧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方式,基于自身館藏資源,結合上游文化供給,使讀者獲取優質文化服務,進而使讀者的文化需求獲得滿足。對智慧圖書館來講,配置文化資源時可以發揮集成作用與優化作用,也能促進傳播與推廣文化成果。這主要是由于智慧圖書館在服務傳輸體系上較為完善,能夠通過智慧系統針對文化需求對應反饋渠道進行完善,結合群眾需求對文化生活進行引導。并且智慧圖書館能夠加強和展覽館、博物館之間的合作,構建文化服務科學架構體系。在進行館藏資源建設過程中,應將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充分考慮其中,通過云計算對資源進行合理整合,進而使讀者可以獲得一站式服務,讓讀者使用移動終端、電腦、收集等便能獲得自己所需的文化服務。
(五)發展AI機器人服務
運用人工智能能夠對人的思維、意識展開模擬,并且通過強大的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完成人腦難以完成的工作。圖書館存儲大量的數字資源,包含各種語言類別,使用AI機器人可以在輸入關鍵詞以后,將相關語言數據呈現出來。同時,運用較強數據收集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分析讀者偏好與習慣,做好讀者信息存儲與更新,為讀者提供針對性的信息服務。
六、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智慧圖書館加強資源建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過程中,應通過智能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加強對館藏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有效開發原本圖書館資源的同時,積極對特色館藏資源進行挖掘,推動資源進行深度共享,進而通過館藏資源建設使用戶實際需求獲得充分支持,提升館藏資源的整體利用效能,并且使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獲得充分滿足,推動圖書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奕.智慧圖書館資源聚合與服務研究[J].蘭臺內外,2021(13):61-63.
[2]張燕飛,雷燕,陳虹嬌.基于智慧圖書館管理平臺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的決策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22):128-130.
[3]孟冬晴,牛莉麗.智慧圖書館建設背景下的資源推廣服務模式探索[J].醫學信息學雜志,
2021,42(10):77-81.
[4]王莉紅.智慧化趨勢下基層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共享策略分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
41(11):126-127.
[5]田小俊.論智慧圖書館開放存取資源的安全管理[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21,45
(3):37-39.
[6]馮睿琳.面向深度學習的智慧圖書館文本相關性資源數據檢索模型設計[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21,40(12):41-44.
[7]顧婷,李仲良,王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智慧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問題和策略[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21,35(1):29-31.
[8]易平.“互聯網+”時代智慧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分析[J].卷宗,2021,11(14):142-143.
[9]盧小賓,宋姬芳,蔣玲,等.智慧圖書館建
設標準探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1):
15-33.
[10]楊文建,鄧李君.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建設困境及優化路徑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2):52-58.
(作者簡介:王靜,女,本科,濱州市濱城區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