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進軍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以城市大腦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定位從傳統的業務系統信息化正逐步提升到城市新基建的高度,然而其投資建設模式仍以政府直接投資或短期購買服務為主,并未像傳統基建一樣發展出多元化的融資模式,這其中,數字資產的定價是重要的制約因素,筆者嘗試對其難以定價的原因和破解路徑進行探討,為多元融資模式探索奠定基礎。
傳統基建之所以能夠運用債務融資、項目融資等多種融資模式的重要前提就是實物資產能夠被定價,而其定價方式是通過未來收益折現的方式對資產進行經濟性、可計量的描述,比如高速公路通過將未來數十年的預測收費量通過計算模型折現,來表示高速公路的價值。
然而,在現有的社會經濟統計體系下,由于理念和技術的制約,城市大腦等數字資產卻無法被定價。在理念層面,現有體系一般從社會行為而非經濟行為的角度看待公共服務,這使得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的城市大腦只能體現出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交通、城管等都是當前城市大腦發揮作用較為顯著的領域,人們通常將交通擁堵程度降低百分比來描述城市大腦的作用,但實際上通行效率提升,增加了人們的工作、消費、休閑等時間,也具有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層面,現有體系存在聯系性、實時性、精細度三方面的不足導致城市大腦等數字資產的經濟價值無法被計量。首先,公共服務是間接產生經濟回報的,但現有統計方法無法將公共服務與經濟回報之間的要素全部聯系起來。例如由于城市大腦垃圾分類平臺的應用,某垃圾處理廠可以不再采用全部就地填埋的方式處理垃圾,而是從中分揀出20%的廚余垃圾,并通過油水分離等工藝進行二次利用,因此獲得一筆收入。在現有體系中,垃圾處理廠的收入與垃圾分類平臺的建設是兩套完全獨立的系統,體現在不同的報表中,在統計上無法關聯起來;第二,現有的統計基本以月乃至年為單位,無法實時反應經濟的變化情況,那些由于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帶來的經濟變化由于大量數據的累計加總被忽略了;第三,現有的統計顆粒度較粗,對于垃圾處理數據的體現是以區域為主體的,無法具體到是否有垃圾廠得到了哪些廚余垃圾獲得了多少的收入。基于此,筆者認為從以下兩方面出發探索新的統計體系將是破解數字資產定價難題的關鍵路徑。
一是打破底層邏輯,建立廣泛聯系的精細化統計網絡。傳統的統計體系以指標為基礎的樹狀結構,對一二三產、教育文化、科技投入等進行分門別類的計算,如果把指標比作物質,那么支持指標計算的數據就是分子,新的統計體系需要在原有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再進行拆分,拆到原子級別,并在原子級別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系,把原來分割獨立的經濟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是一個網狀結構。例如垃圾廠處理廚余垃圾的數據,在原有體系中,會與其他數據加總之后反映到服務業的統計指標里,但在新的體系中,這一場景涉及的至少四個維度的信息都要被實時、精確地記錄下來,包括垃圾信息,垃圾廠信息,收入信息,這樣原本被分割在一二三產業以及人口中的數據就在一個應用場景中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整體。
二是從應用出發,建立數據總線,重塑數據結構。建立統計網絡從理念上可行,但是到執行層面就會發現,當前各個機構、部門都建立了一些信息化系統,若通過傳統接口的方式進行數據匯聚,再根據某項場景進行數據挖掘,可能會浪費90%以上的算力在無用的數據上。基于此,在技術實現上可考慮建立數據總線,重塑描述社會經濟運行的數據結構。具體來說,就是從應用出發,對共性業務進行抽象和提煉,并對業務邏輯進行解耦,在此基礎上重構數據結構,使數據具備一定的業務特性,從而提升效率。
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各地政府財政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城市大腦企業要積極探索建立新型數據結構,構建新型統計體系,彌補現有統計體系在聯系性、時實性、精細度等方面的缺失,率先破解數字資產定價難題,拓展多元融資渠道,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9DD695EF-4B83-42F6-A371-9E3DB9C09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