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敏 王子怡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
以文化人、以體育人,既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邏輯起點,也是貫穿其中的價值遵循。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發展倡導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打造全方位多層次文化育人格局仍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體育教學管理工作者全面審視體育文化的作用和定位,聚焦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與文化引領的價值導向。在正確價值導向的基礎上,使價值塑造貫穿體育文化建設發展始終,引領廣大青年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闊步向前。
“價值認同是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文化育人的過程。從整體上看,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要立足國家發展大局和教育發展大勢構建大學體育文化引領方針,首要的是使學生增強對于體育文化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強化師生情感交流,結合多媒體技術營造教學情景等方式,推動新時代優秀體育精神入腦入心。以體育文化的視角審視高校體育教學體系建設,有助于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提供新的理論支持和路徑參考。高等教育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始終是備受關注的議題,體育文化建設價值導向的目標在于使大學生樹立團結協作、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等優良品質,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高校體育文化是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關鍵部分。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必須服務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因此,高等教育要深入挖掘體育學科育人價值,構建體育文化“軟”環境、“硬”環境、“虛擬”環境,在體育強國視野下,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校從一定高度規劃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出發點,始終堅持文體育人的價值導向,全面服務學生的發展需求,將學生培養成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境,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一個微妙的領域。”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體育文化環境,正是為了發揮高校體育文化育人功能。為此,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要精準把握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與成長規律,緊緊圍繞文化育人的核心任務,在體育課程教學理念革新中提升教學實效,在教學策略創新中,傾聽學生的發展訴求,在體育競技賽事的設計中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在對體育文化的深入思考中立大志、明大德。
目前,傳統的高校體育課程設計是圍繞著體育項目活動以及技能傳授開展的,其重點工作體現在體育運動技能傳授的實踐環節。然而,大學生參與體育技能學習僅僅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一部分,并不是高校體育課程理論教學的全部構成。由于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管理理念較為落后,仍然沿用著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對運動技能傳授與練習相關的環節較為重視,而對于與健康知識、體育道德、體育價值等密切相關的體育文化教學不夠重視,忽視了體育教學的育人價值,使得體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發展極為滯緩。體育實踐教學和體育價值引領教學相互促進,共生發展,是體育教學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多年來,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只重視體育實踐教學的理論、技巧方面,必然會影響到體育文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影響大學生了解體育項目背后的精神內核,制約其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與健康技能的全面發展。近幾年來,相關行政機構和學校對體育課程的思政文化教學不斷重視,但管理制度的源頭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體育文化教學成效不足,所取得的效果亦差強人意。鑒于此,要從體育教學理念的根源抓起,貫徹人本理念,強化體育學科價值引領,合理安排體育競技教學,豐富課堂思政的融合方式,實現體育理論實踐教學與體育文化教學的和諧共生,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從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視角來看,高校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文化理論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提升體育綜合素養,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然而,當前多數高校的體育文化理論教學與體育實踐教學的內在聯系性不強。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以運動技能與方法的傳授為主,只有在天氣、場地等條件不具備開展體育實踐教學的情況下,部分教師才會對學生進行體育文化理論教學,并且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的系統化和規范化不足,甚至相當部分的教師會讓學生自由活動,不曾開展體育文化理論教學活動。在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等環節,更沒有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的存在。目前我國只有很少的學校開設了系統化的體育文化理論教學課程,配備了專門的體育文化理論教師,總體上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缺位,且體育文化理論教學與體育實踐教學相對獨立,處于分離狀態。
在體育強國視野下,國家頒布了多項指導性政策文件在相應層面定位體育教學改革,但高校當前的體育教學理念不盡人意。因此,體育理論教學理念革新不僅僅要體現在體育教學的政策層面,而且要切實結合社會發展與國家要求,迎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體育強國為體育教學理念革新尤其是體育理論教學理念革新指明了方向。在體育強國的背景下,體育教學工作者在體育教學中應采取多元化策略落實課堂思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發展,同時注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進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無疑是體育理論教學的發展趨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強化體育文化知識與能力傳授的理念,以體育價值、健康知識、預防醫學、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等為導向,增加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拓展教學形式與方法,將體育文化知識與體育技能有機融合于體育教學之中。同時,改善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的物質基礎,更新體育理論教學的場地和設施,為體育理論教學理念革新提供保障。體育學科的文化教學因其學科優勢,必然承擔更多的健康使命。革新體育理論教學理念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圍繞體育強國的實際目標,強化體育理論教學的健康理念導向。調整體育理論教學內容結構,明晰體育理論教學所擔負的健康責任目標與實施路徑。將健康知識、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安全應急等知識納入體育理論教學之中,并進行一體化系統設計,把體育文化宣傳與體育實踐教學內容相銜接。二是要深化體育教學的管理精細化導向。配備體育文化理論教學人員或通過培訓使現有體育師資力量得以強化,制定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的規章、實施辦法,明確專兼職教師的體育文化理論教學任務與職責,并與體育實踐教學人員建立密切的聯動工作機制。三是強化教育行政機構管理力度與經費額度增長導向。通過政府行政手段,定期對體育文化理論教學進行監督、評價,同時按照高校學生人數、師生比等保障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的保障性經費,確保體育實踐教學和體育文化理論教學同步改革。四是優化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的考評導向。合理的考核與評價不僅可以檢驗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的實施效果,而且能反映出體育文化理論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的合理性以及目標的達成度。在大學生體育成績評定中,應當適當增加體育文化理論成績在總成績評定中的分數比重,使體育課程教學考核與評價更加全面、合理。基于體育強國的方針要求,積極構建體育理論教學與體育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模式,推進體育實踐教學與體育文化理論教學有機融合非常必要,這種教學模式不是體育實踐教學與體育文化理論教學簡單疊加,而是在體育實踐教學中滲透體育文化理論教學,并在體育文化理論教學中結合實踐教學,以體育運動項目的實踐教學為載體,來促進體育文化理論的學習,實現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功能。
高校體育教學要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必須發揮體育文化引領作用。文化引領方針是對傳統“教—學”關系的一種突破,體育文化的育人作用相比“第一課堂”的顯性教育并不是直接的,但其提供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情境與互動的場景,創造了浸潤式的教育氛圍,是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大氧艙”,也是折射學生整體發展的“晴雨表”。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應提升體育文化教學內容的比例,從而推進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教”的設計中,教師要立足于既要“教會”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等,又要“教會”學生“文化自信”(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等)、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與優秀的體育品德等。一些缺乏育人實效的“教”的內容在設計時就要杜絕出現。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預設”通過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智慧等變成課堂的有效“生成”,在教學實踐中滲透體育文化。
例如,在武術項目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注意不要將“天馬流星拳”“降龍十八掌”等動畫片或小說中虛構的情境或事物引入體育課。從現實看,上了武術課、練了“武術動作”,根本無法學會這樣的“神功”,這樣錯誤的文化傳輸會讓學生對武術學習產生錯誤理解,因此類似這樣、不合理的設計要盡量避免。在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引入具有正能量的真實人物和先進事跡,融入“保家衛國”“強身健體”“新時代武德”的知識或情境等,促進優秀體育精神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懂得基本功是武術教學的基礎和關鍵,需要通過長時間認真地練習才能獲得。武術對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考驗學生的恒心有較大的作用,教師應通過準確的武術動作示范、明晰的武術動作要領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幫助學生學會武術動作,提升“健身育人”功效。
課堂體育競技的設計是促進體育競技精神發展,提升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良好策略,通過體育競技,學生不僅可以感悟體育運動的魅力,激發自主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還能在參與競賽的過程培養團結協作意識,促進自身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在設計課堂體育競技活動式時,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統籌謀劃各課時的“賽”;另一方面,教師要打破傳統的競技比賽思維模式的束縛,通過簡化、游戲化、組合式、提取式等方法與手段,根據單元不同課型、不同課次,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比賽”。當然,還可以借鑒國外的“運動教育模型”,以賽季的形式整體設計。在實施中,教師一方面要展現較強的運動能力和比賽水準,給學生樹立榜樣和威信,讓學生將所學運動技能在比賽中得以運用;另一方面,要適時扮演好不同服務者的角色,以身示范,以優秀體育品德鼓舞學生、帶動學生,讓學生在對體育競技文化的自主感悟中強化自身體質,最終讓學生賽出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和健康行為,真正享受比賽的樂趣,獲得運動愉快感。
在體育強國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應通過各種方式,推進傳統體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通過體育文化在教學中的全面滲透,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完善,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的多元設計,從而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導向,激發學生體育潛能,以充分彰顯體育教學對高校教學的積極影響,更好地滿足高校體育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