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梓含,王云軒,田佳禾,王 鵬
(1.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北京,100034;2.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北京100069;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護理部,北京,100034)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中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0.4%[1]。糖尿病不僅威脅患者健康、影響其生活質量,還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睡眠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患者睡眠覺醒、節律紊亂,導致睡眠質量低,或睡眠中行為異常的臨床綜合征[3]。睡眠障礙易使人出現疲勞、頭昏、精神不振、乏力等癥狀,影響患者社會功能[4-5]。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會加劇胰島素抵抗[6],血糖波動不易控制,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加重病情[2,7]。本研究旨在調查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質量并探究其影響因素,為干預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改善睡眠狀況、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依據。
采用方便抽樣,選取2019年4月—5月北京朝陽醫院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2型糖尿病;②年齡≥18歲;③知情同意;④具備溝通與交流能力。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1.2.1 一般資料問卷:自設問卷,收集:①人口社會學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情況、婚姻、家庭收入等;②疾病和治療資料:身高、體重、診斷、病史、、是否出現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家族史等。
1.2.2 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定患者睡眠質量。該量表由Buysse等[3]開發,用以評價患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量表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使用、日間功能障礙7個因子,包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量表總分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0~5分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良好,6~10分表明患者睡眠質量一般,11~15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較差,16~21分表明患者睡眠質量很差。Cronbach's α 0.84,分半信度0.87,2周重測信度0.81。
采用SPSS 22.0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中位數(四分位間距)[M(Q25,Q75)]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睡眠狀況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收集223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齡24~92歲,平均(59.80±12.40)歲,BMI 17.2~39.1 kg/m2,平均(25.70±3.50)kg/m2,HbA1c 5.2%~30.2%,平均(8.1%±3.1%),空腹血糖3.5~18.0 mmol/L,平均(7.5±2.1)mmol/L。
本研究患者PSQI得分0~16分,平均(4.00±3.10)分。173例(77.58%)患者睡眠質量良好,39例(17.49%)睡眠質量一般,10例(4.48%)睡眠質量較差,1例(0.45%)睡眠質量很差。
對患者PSQI得分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PSQI得分在女性、年齡≥45歲、文化程度高中/中專及以下、不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出現過低血糖者更高(P<0.05)。見表1。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PSQI得分單因素秩和檢驗結果(n=223)
取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變量為自變量,以患者睡眠障礙(PSQI得分≥6分)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低(P=0.007)和出現過低血糖(P=0.016)為患者睡眠障礙獨立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PSQI得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173(77.58%)例患者睡眠質量良好,39(17.49%)例睡眠質量一般,10(4.48%)例睡眠質量較差,1(0.45%)例睡眠質量很差,睡眠障礙患者50(22.42%)例。與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比例較低[8-9]。可能的原因有:①本研究樣本來自門診,患者病情相比住院患者較輕。②本研究中患者依從性較高,遵照醫囑規范用藥、嚴格控制飲食及堅持鍛煉等,患者血糖控制較好。
本研究對患者PSQI得分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女性患者睡眠質量明顯低于男性患者。這可能因為女性相對于男性心思更細膩,對糖尿病所帶來的限制更容易產生煩惱,從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10-11]。年齡≥45歲糖尿病患者睡眠質量顯著低于年齡<45歲患者(P=0.001)。可能原因是:①隨著年齡增長,患者所需睡眠時間減少;②糖尿病患者多尿癥狀和老年人本身存在夜尿增多問題導致患者起夜多,影響睡眠;③隨著年齡的增長,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癥、并發癥增多,糖尿病對患者生理、心理上造成的負擔加重[12]。
對患者職業狀態的分析結果表明,非在職(不工作)患者睡眠質量低于在職患者。非在職患者大部分已經退休,老年人居多,睡眠生理節律分布發生變化,白天睡眠增多、夜間睡眠減少,且淺睡眠比例增多,導致睡眠過程中有多次短暫覺醒。而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減退,對睡眠各階段轉變耐受力較差,因而影響了整體睡眠質量[13]。提示醫務人員應重視非在職患者睡眠情況,如鼓勵其減少日間睡眠,培養規律睡眠作息等,以改善其睡眠狀況。
對患者受教育程度的分析結果表明,高中/中專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PSQI得分顯著高于本科/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是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獨立影響因素(P<0.05)。這可能是因為文化程度越低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對糖尿病認知與管理能力相對較差,更加擔心疾病惡化及不良結局,因而睡眠質量較差[14]。此外,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患者睡眠質量顯著低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患者(P=0.001)。這可能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治療,其相關醫療開支對較低收入患者造成經濟負擔,患者對治療費用的擔心導致睡眠質量降低。
針對是否發生過低血糖的分析表明,發生過低血糖患者,其睡眠質量越差(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這可能是由于發生過低血糖患者會對低血糖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影響睡眠。此外,夜間出現低血糖可干擾患者正常睡眠,突然覺醒、失眠、噩夢、睡眠驚跳等會不同程度打擊患者精神狀況,易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慮,最終導致患者睡眠質量降低[15-16]。因此醫務人員在應注重評估患者是否發生過低血糖,并給予低血糖預防和處理措施指導,提高其對低血糖認識及應對能力,以減少患者低血糖發生頻率和降低其對低血糖恐懼[17]。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223例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質量調查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比例較高。女性、年齡≥45歲、不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尤其高中/中專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出現過低血糖患者更可能出現睡眠障礙。醫務人員應當關注糖尿病患者睡眠狀況,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不適癥狀和臨床結局。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