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芹,張海燕,吳小莎
(安陽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胃癌是在胃壁黏膜上皮產生的惡性腫瘤,其發生率居消化道惡性腫瘤排行榜的首位[1]。早期胃癌可通過手術成功切除,治愈率較高,預后較好;但中晚期胃癌患者即使在進行放化療后,仍然存在復發及轉移的危險,預后較差。臨床上主要通過病理活檢、消化道造影等相關檢查技術發現胃癌病灶,但病理活檢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并且消化道造影會受患者檢查依從性的影響,容易漏診[2]。隨著腫瘤標志物研究的不斷發展,糖類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等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為腫瘤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依據[3]。近年來,胃泌素17(gastrin 17,G-17)等胃腸激素檢查逐漸應用于臨床診斷中,且主要用于鑒別診斷胃炎和早期胃癌[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胃癌患者腹水中CA724、G-17水平的檢測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安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臨床資料,將其納入觀察組;并回顧性分析同期70例慢性胃炎患者臨床資料,將其納入對照組。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2~75(42.55±4.23)歲;病程3~10(7.22±0.87)個月;體質量50~60(55.08±1.50)kg。對照組:男30例,女40例;年齡23~74(41.65±4.22)歲;病程4~11(7.18±0.88)個月;體質量51~61(55.21±1.49)kg。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胃癌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中診斷標準,且經胃癌實驗室檢查及病理活檢確診;2)慢性胃炎符合《內科學》中診斷標準[6],且經胃鏡檢查確診;3)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不少于6個月;4)精神及意識狀態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1)機體耐受力差;2)患免疫系統疾病;3)患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4)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1.3 方法檢測醫師對患者均實施腹腔穿刺,采集空腹腹腔的積液,并盡快送檢,在2 h內完成離心操作,4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儲存于-80 ℃冰箱待檢。選擇安圖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利用電化學發光法嚴格按試劑盒要求檢測CA724水平。選擇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利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嚴格按試劑盒要求測定G-17水平。正常范圍:CA724為<6 u/mL,G-17為<15 pmol/L。

2.1 2組患者腹水中CA724、G-17水平比較觀察組腹水中CA724、G-17水平均高于對照組(t=77.636,P<0.001;t=49.787,P<0.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腹水中CA724、G-17水平比較
2.2 腹水中CA724、G-17水平對胃癌發生影響腹水中CA724、G-17水平升高是胃癌發生的影響因素(OR=3.014、2.214,P均<0.001)。見表2。

表2 腹水中CA724、G-17水平對胃癌發生的影響
2.3 腹水中CA724、G-17預測胃癌的價值腹水中的CA724、G-17及聯合診斷胃癌的AUC分別為 0.744、0.723、0.801,均P>0.7,其中聯合診斷價值最好。見表3、圖1。

表3 腹水中CA724、G-17預測胃癌的價值

圖1 腹水中CA724、G-17水平預測胃癌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圖
胃癌的早期診斷仍存在一定困難,主要是因為早期胃癌的臨床癥狀較為隱匿,缺乏特性的體征以及癥狀,易與慢性胃炎相混淆,容易出現漏診及誤診,造成了胃癌早期診斷率較低。患者在入院確診時往往已發展到胃癌中晚期階段,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導致患者預后情況不佳,故尋求簡單快速的診斷方法十分重要。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腫瘤標志物已經逐漸用于腫瘤疾病的臨床診斷中;腫瘤標志物主要是由腫瘤細胞所產生的激素、抗原或者酶等多種代謝物質,大量存在于腫細胞組織中,伴隨著腫瘤細胞不斷侵襲其他臟器組織,會直接分泌至宿主體液中,如分泌到腹水中。本研究中對胃癌及慢性胃炎患者腹水中CA724及G17進行測定,結果顯示,胃癌患者腹水中CA724、G-17水平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且腹水中CA724、G-17水平升高是胃癌發生的影響因素,表明胃癌患者腹水中CA724、G-17水平明顯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且腹水中CA724、G-17水平升高是胃癌發生的影響因素。CA724是惡性腫瘤基因表達的產物,可以大規模存在于患者的血液與體液中,而腫瘤細胞會侵犯漿膜,淋巴結、淋巴管以及靜脈,在上述組織部位被侵襲后,CA724可大量釋放到體液中,也就導致了胃癌患者腹水中CA724水平明顯升高。雖然CA724是診斷胃癌及多種消化道腫瘤的標志物。但CA724也是一個非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常見于以下幾種疾病:肝臟疾病、肺病、風濕類疾病、婦科疾病、卵巢良性疾病、卵巢腫瘤、乳腺疾病和胃腸道疾病等[7]。相較于其他標志物,將CA724用于診斷良性病變中的特異性較高,良性胃病僅不足1%的患者CA724水平提升[8]。但是因為腫瘤細胞本身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且不同腫瘤或相同腫瘤的不同組織類型所產生的腫瘤標志物類型及數量不盡相同,故臨床單一進行CA724檢測具有局限性[9-10]。因此,可將CA724腫瘤標志物用于胃癌患者的篩查與隨訪中,出現異常結果時,很可能患有胃癌或其他惡性腫瘤,但如果要明確診斷還必須結合其他檢查結果[11-12]。胃泌素是由胃竇以及十二指腸的胃泌素細胞分泌的一種胃腸激素,能夠有效調節消化道功能,并且可維持消化道結構的完整性,機體中超過95%的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均是α-酰胺化胃泌素,包含G-17以及G-34等2種異構體,其中90%以上為G-17[13-14]。G-17只能是由胃竇部胃泌素細胞產生,G-17水平在消化道腫瘤患者血清及腫瘤組織中明顯升高,且臨床分期越高患者G-17水平越高[15]。G-17能夠通過結合其受體,如胃泌素以及膽囊收縮素-2受體,能夠明顯刺激多個信號傳導路徑,繼而引起腫瘤細胞增殖。此外,G-17能夠刺激混合譜系激酶3等激酶的活性,活化金屬基質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從而參與腫瘤細胞的浸潤與轉移過程[16]。因此,G-17可作為胃黏膜損傷程度的高效反映指標,能全面判斷胃黏膜狀況,評估胃酸水平,提示胃癌風險。當前,G-17被認為在胃癌篩查及胃部癌前疾病早期診斷中均能夠起到高效的診斷作用,且在篩查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在內的胃部癌前疾病及早期胃癌中被廣泛應用[17]。但G17不僅在胃癌患者中會明顯升高,在老年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體胃炎等胃部癌前疾病患者以及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中也會相應升高,故單一檢測G17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特異性較差[18]。為了提升胃癌診斷的準確性,聯合多種生物標志物的檢測逐漸成為診斷的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腹水中CA724、G-17及聯合測定診斷胃癌的AUC分別為0.744、0.723、0.801,均>0.7,其中聯合診斷價值最好。這表明臨床可動態監測腹水的CA724、G-17水平來診斷胃癌的發生情況,聯合檢測較單一指標檢測能明顯提升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腹水中CA724、G-17水平升高是胃癌發生的影響因素,且腹水CA724、G-17水平聯合檢測用于胃癌的臨床診斷中的價值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