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未尖
1~2年級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勞動,如擇菜、洗菜等;3~4年級學會做涼拌菜、拼盤,學會蒸煮方法;5~6年級做2~3道家常菜,還要會設計一頓營養食譜;7~9年級能設計一日三餐的食譜,獨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在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勞動課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每個學段的勞動課作出不同規劃。該課程標準將于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5月8日《西安晚報》)
這樣的勞動課被網友稱為“新勞動課”,不僅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農業生產等傳統勞動,還包括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這與70后、80后乃至90后經歷的做掃帚、學剪紙、掃操場、撿煤渣等勞動課比起來,無疑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如果每一個學段都能認真執行,有助于學校全方位、多維度做實做細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探索精神、奉獻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新勞動課在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上效果可期,但也有不少人擔心執行時“跑偏”。
首先,擔心新勞動課淪為“拍照打卡”。如果學校在勞動教育并沒有實打實地開展勞動實踐,只看勞動的結果,不重視勞動實踐過程,那么,所謂的“新勞動課”,恐怕也會淪為一種擺拍造假,只為完成“打卡”任務。
其次,擔心新勞動課淪為“應試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勞動教育要納入學生必修課程,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還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督導結果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在勞動教育獨立成課后,有人擔心,學校會不會為了應付考核,只在某個時間點重視勞動教育,不重視平時的教育與實踐?事實上,真正的勞動教育重在平時,貴在持之以恒。
再次,擔心新勞動課淪為“家長作業”。勞動課需要配套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校沒有勞動實踐場地和硬件設施,也無相關師資,很多勞動課就難以走進中小學校園。因此,有不少家長擔心學校把勞動教育的任務都壓到家長身上,變成徹頭徹尾的“家庭教育”甚至“家長作業”。
因此,勞動課不能變成只布置課后作業,不開展課堂實踐。勞動教育要打通時間與空間限制,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發力,家庭發揮基礎作用,社會發揮支持作用,學校則要發揮主導作用。
除上述諸多疑慮外,還有人擔心新勞動課只是技能學習。
不管是洗菜、做菜、蒸煮,還是設計食譜、烹制午餐和晚餐,這些具體規定對小學生和中學生來說,看似有執行難度,但做出的菜或湯的觀感與味道如何,應該是其次的。
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擁有自主生活的必要技能,這是應該的。我們更要看到,勞動教育具有強體、增智、育美、樹德的綜合育人價值。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開展勞動教育都要把握育人導向,引導學生摒棄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的思想,體會勞動的辛勞,珍惜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一句話,要以正確的育人理念與方式來推進勞動教育,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5310C084-4896-4E39-916C-9A1D43B46C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