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東
人類的誕生和成長,有萬億生命伴隨。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出自《荀子·天論》,意思是萬物各自得到了自然融合的和合之氣而產生,各自得到了相應的滋養而成長。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先哲就明確指出了多樣、和諧、平衡的重要。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 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曾經有過這樣的設想:如果地球上沒有了別的生物 ,人類會怎樣?結論是:人類將無法生存下去。
另一個方面的設想是:如果人類這一物種在地球上 消失,將會怎樣?結論是:整個地球生態系統將正常運行。
我們提倡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僅因為它們是人類 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的,人類的能量來源要依靠其他物種:豬、牛、羊及魚類等動物作為人類食物的作用 自不必說,而歷史上,人類曾使用過7000種植物作為食物,目前大規模生產并食用的作物還有150種。人類 的健康同樣要依靠其他物種,中國傳統醫藥的85%來源于植物,西醫常用藥物之中,也有74%來自植物、 18%來自真菌、5%來自細菌、3%來自脊椎動物。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演化 的結果,復雜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氣候資源、古老的地質歷史,孕育了極其多樣化的植物、動物、微生物 物種,造就了這個紛繁多彩的世界。我們提倡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為了各種生物不會因為人類的放縱而滅絕 ,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
然而,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含義:我 們人類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我們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人類的發展已經使我們對自然界的影響遠遠 超過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復能力。作為自然界的一員,我們沒有權利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生物多樣性保 護,不僅僅是義務和需求,也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2021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 會第十五次會議在中國昆明召開,提出在2030年之前扭轉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的趨勢,在2050年之前實 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與此同時中國發布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呼吁各方采取行動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2022年5月22日,我們迎來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 日,本期《知識就是力量》將帶領讀者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到海洋、林地、洞穴、極地等環境去了解 中國科學家在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上作出的重要努力和貢獻。
讓我們攜手,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0F59F40A-4F82-4C6B-BE80-4F86E3FE2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