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倩



【摘要】? 目的? 探究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end 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監測在昏迷患者留置胃管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21年6-12月醫院收治的62例留置胃管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行常規胃管插管,觀察組32例在PetCO2監測下進行胃管插管,對兩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時間、置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置管期間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置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嗆咳、惡心嘔吐等置管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程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etCO2監測在昏迷患者留置胃管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昏迷患者;留置胃管
中圖分類號? R472.9?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5--03
留置胃管是急危重癥患者護理期間常用的一種護理操作,其既可以起到對患者胃腸進行減壓的效果,也可以為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滿足患者機體營養需求[1]。當前臨床多采用盲插法進行胃管留置,這種操作方法針對意識清晰患者較為適用,在患者配合下成功率較高,但針對一些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插管期間患者難以進行配合,不僅導致插管難度增加,而且插管過程中引發不良反應較多,甚至會出現誤插入患者氣管情況,引發患者窒息甚至死亡[2]。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end 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監測是現代醫學研究的一種新型無創監測技術,此技術操作較為簡便且能夠連續直觀提供監測數據,在通氣循環功能評價、疾病輔助診斷、確定氣管導管位置等方面均有應用,并且應用效果較好[3]。此技術在國內各醫院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當中的應用較少,應用經驗不足。對此本研究探究PetCO2監測在昏迷患者留置胃管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6-12月醫院收治的62例留置胃管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72±8.31歲;平均BMI 24.86±3.82;平均Glasgow評分5.65±1.52分。觀察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96±8.48歲;平均BMI 24.67±3.85;平均Glasgow評分5.71±1.49分。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年齡均不小于18歲;Glasgow評分為3~8分;均需通過胃管留置方式進行胃腸減壓或腸內營養;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
(2)排除標準:血流動力學指標不穩定患者;已進行氣管插管患者;已行氣管切開患者;伴有食管賁門狹窄或梗阻患者;嚴重心力衰竭及高血壓患者;鼻咽部有腫瘤和急性炎癥的患者;服用碳酸氫鹽藥物或胃酸抑制劑患者。
1.2? 胃管插管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一次性硅膠胃管進行插管,并且插管期間與所用生命體征檢測儀器相同。插管操作護理人員均具有5年以上急診科護理經驗,由醫護人員共同確認胃管是否成功插入到患者胃部。
1.2.1? 對照組? 行常規胃管插管,操作要點為:按常規準備好插管所用的相關物品,對胃管插入深度進行測量并做好標記,隨后對待插入胃管前端進行潤滑,將胃管緩慢插入,待插入深度位于患者咽喉部位即胃管插入10~15cm后,將患者頭部用左手托起,促使其下頜部位接近胸骨柄,從而有效擴大患者咽喉通道弧度,以確保順利插入胃管并通過患者的會咽部,隨后繼續進行緩慢插管直至到達標記位置,最后驗證插管深度已達患者胃內,對胃管妥善固定。
1.2.2? 觀察組? 在PetCO2監測下進行胃管插管,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測定應用理邦eliteV8型監護儀附帶的旁流二氧化碳模塊系統測定。具體操作要點為:除按常規準備好插管所用的相關物品外,另外進行PetCO2監測模塊、氣路延長管及水槽等用品的準備,將氣路延長管一端連接于胃管末端,另一端連接于水槽,并將水槽安裝到PetCO2監護儀模塊上。對胃管插入深度進行測量并做好標記,隨后對待插入胃管前端進行潤滑。將胃管緩慢進行插入,待插入深度位于患者咽喉部位即胃管插入約10cm后,由醫護人員共同依據PetCO2監護儀顯示的數值、波形以及插管期間患者的癥狀表現實施后續插管操作。插管期間觀察到PetCO2檢測數值超過15mmHg或監測儀上出現突起的高濃度二氧化碳波形時,代表胃管有可能插入到患者的氣道中,此時應立即停止繼續插管,并將胃管后退,重新對插管方向進行調整后再行插管。觀察到PetCO2檢測數值超過10mmHg但尚未超過15mmHg或監測儀上出現較高突起的二氧化碳濃度曲線時,應密切關注患者此時的癥狀,如患者存在嗆咳、發紺等異常癥狀,應停止繼續插管,并撤回胃管,重新插入,如患者未伴有不良癥狀表現,且PetCO2檢測數值低于10mmHg或突起曲線逐漸平穩代表插管正確,可繼續進行后續操作,直至插入到標記位置,最后驗證插管深度已達患者胃內后,對胃管進行妥善固定。
1.3? 觀察指標
(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時間:置管成功與否由醫護人員共同通過抽吸物pH檢測法和聽氣過水聲法進行確認,如通過此兩種測定方式難以進行確認可通過X射線檢查法確認,統計兩組置管一次成功(插管一次完成無重復操作)患者數量及其占比即一次置管成功率進行對比。統計兩組患者胃管潤滑完成至確認胃管順利插入到患者胃內的時間即置管時間。
(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兩組插管期間出現嗆咳、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及其占比即置管不良反應發生率。
(3)生命體征指標:統計兩組患者置管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平均動脈壓等生命體征指標數值,計算插管后與插管前變化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時間比較
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置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置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嗆咳、惡心嘔吐等置管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置管期間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程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管插管期間,會反復刺激患者咽喉部、氣管以及胃內的神經感受器,從而提升反射性交感神經活性,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雖然這些變化持續時間并不長,對于病情較輕患者并無影響,但對于一些危重癥患者如昏迷患者會產生非常嚴重影響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PetCO2監測下留置胃管期間醫護人員可以通過檢測儀顯示數值和波形變化判斷胃管插管是否順利,從而能夠減輕插管期間對患者機體產生的不良刺激,進而有效減輕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在PetCO2監測下進行胃管插管患者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程度均低于常規胃管插管患者,說明PetCO2監測下進行胃管插管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程度。
常規胃管插管期間,由于難以準確把握插管的正確性,在對于昏迷等危重癥患者插管時難以保證一次插管成功需反復多次,從而易對患者插管部位產生不良刺激,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嗆咳等不良反應,嚴重導致患者機體不適。PetCO2監測下留置胃管讓胃管插管更加直觀,能夠更加有效保證插管過程順利完成,從而減輕對患者插管部位產生不良刺激,降低惡心嘔吐、嗆咳等不良反應發生。其中有研究表明,旁流型CO2監測法用于確定鼻胃管插管位置的準確性與X射線法完全一致[4]。本研究結果表明,在PetCO2監測下進行胃管插管患者惡心嘔吐、嗆咳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胃管插管患者,說明PetCO2監測下進行胃管插管能夠有效降低胃管置管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此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5]。
綜上所述,PetCO2監測下留置胃管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程度,降低胃管置管期間不良反應發生,同時提升一次置管成功率,縮短置管時間,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林潔芬.提高徒手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方法[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0):197-198.
[2] 王穎,楊雪柯,曾鐵英,等.鼻胃管喂養護理風險分析及管理策略[J].醫學與社會,2018,31(8):57-59.
[3] 鄧云霞,陳琦,肖海濤,等.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9,33(2):306-309.
[4] 田麗源,史冬雷,王晶晶,等.旁流型二氧化碳監測法在危重癥病人留置鼻胃管位置確認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4):1395-1396.
[5] 劉亞萍,陳繒,沈正華,等.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法在指導鼻胃管置管正確率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5):469-471.
[2022-03-0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