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顏健



【摘要】? 目的? 分析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 2022年1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小兒肺炎,根據組間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依從性和家屬認知水平。結果? 實施護理后,觀察組各項癥狀(咳嗽、發熱、氣喘和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更短,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依從性為95.00%,家屬認知水平總分為88.54±4.96分,高于對照組的75.00%和77.48±5.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兒肺炎的護理中應用針對性護理,可使患兒癥狀消失時間縮短,提高患兒依從性,提升患兒家屬認知水平。
【關鍵詞】? 針對性護理;肺炎;小兒;認知水平;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3.7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5--03
小兒肺炎多見于嬰幼兒時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冬春兩季較為多發,與病原體感染、羊水吸入和過敏反應有關[1]。患兒發病后,可有咳嗽、發熱和肺部啰音等癥狀,病情嚴重時,可累及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引起相應的癥狀表現,嚴重時可導致患兒死亡[2]。近些年來,疾病發生率上升趨勢明顯,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和具體表現采取對癥治療措施,也要輔助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治療依從性。與成年人比較,小兒患者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面對陌生環境時接受度不高,易哭鬧,依從性差[3]。針對性護理根據患者疾病類型和特點開展護理工作,在護理工作中充分體現個性化理念,在對小兒患者進行護理時,易為家屬和患兒所接受,可行性強[4]。本研究通過臨床對比,觀察常規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對小兒肺炎的護理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1月- 2022年1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小兒肺炎,根據組間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患兒均被確診為小兒肺炎[5];年齡2~5歲。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疾病者;伴隨其他肺部疾病者;狀態不佳,難以配合者。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3.24±0.45歲;病程2~10d,平均5.72±1.12d;疾病類型:支原體肺炎18例,病毒性肺炎14例,細菌性肺炎8例。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3.29±0.48歲;病程3~8d,平均5.42±1.36d;疾病類型:支原體肺炎15例,病毒性肺炎15例,細菌性肺炎1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監護人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以緩解咳嗽癥狀,定期排痰,以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度;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存在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遵照醫囑用藥,并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有以下內容。
(1)病情觀察:護理人員應著重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時為患兒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緩解缺氧狀態,改善通換氣功能;分泌物過于黏稠,無法順利外排者,可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予以霧化吸入或是通過叩背、翻身的方式幫助患兒排痰。
(2)防治護理:護理人員應整理與評估可能導致患兒出現并發癥的危險因素,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如患兒體溫上升時,護理人員應根據年齡和體重增加液體輸注量,體溫每上升1℃,需增加10%的體液,存在廣泛肺炎病變時,應絕對臥床休息,以緩解呼吸困難癥狀。
(3)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結合患兒疾病嚴重類型和具體表現對患兒與家屬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為家屬說明小兒肺炎具體表現和危險因素,告知家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通過口頭講解、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影像視頻(疾病檢查、診斷、護理與治療)等方式加深患兒與家屬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通過問答的方式了解家屬知識掌握情況,及時指出認知中的錯誤或存在偏差的內容,幫助家屬全面了解患兒病情。
(4)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在喂藥前,應予以患兒適量溫水,以稀釋呼吸道黏液,喂藥時應適當抬高患兒頭部,用小勺子喂藥;咳嗽癥狀較為嚴重時,應遵照醫囑予以止咳糖漿;為家屬說明藥物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指導家屬喂藥,告知家屬規范用藥的重要性,以保障藥物治療效果。
(5)飲食指導:肺炎患兒食欲不佳,不愿進食,護理人員應為患兒制定標準化飲食方案,叮囑家屬關注患兒飲食,確保營養均衡;為患兒提供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存在發熱癥狀者,應予以米湯、菜湯和牛奶等流質食物,及時補充糖鹽水,對呼吸所致水分蒸發予以補充。
(6)心理護理:由于年齡小,耐受力有限,加上疾病的影響,患兒處于躁動不安、哭鬧不止的狀態中,影響護理與治療工作可行性;護理人員應加強與家屬的合作,予以安慰患兒,結合患兒狀態予以相應的疏導干預措施,可為患兒提供兒童玩具、連環畫,陪伴患兒,與患兒一起玩耍,以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用玩具吸引患兒注意力;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用親切的語言交流,以減少患兒情緒波動。
1.3? 觀察指標
(1)癥狀消失時間對比:比較患兒咳嗽、發熱、氣喘和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2)依從性對比:參照自制問卷判定患兒依從性,內容分為檢查配合、規范用藥、合理飲食、按時作息四項,均按照0~3分4級評分法計分,0分為完全不配合,1分為有時配合,2分為大部分時間配合,3分為完全配合,共計12分,0~4分為不依從,5~8分為部分依從,9~12分為完全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觀察例數×100%。
(3)患兒家屬認知水平對比:自行設計問卷判定家屬認知水平,由疾病表現、發生原因、診治要點和日常預防四個方面的內容,每項0~25分,共計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屬認知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認知水平和癥狀消失時間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依從率為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實施護理后,觀察組咳嗽、發熱、氣喘和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依從性對比
實施護理后,觀察組患兒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家屬認知水平對比
實施護理后,觀察組家屬認知水平各維度總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小兒組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免疫力較差,易為各種因素所影響,出現肺部感染的若不及時干預,可使得原有疾病進一步發展,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甚至對患兒生命安全構成威脅[6]。臨床上治療小兒肺炎時,主要是通過對癥治療和抗感染治療實現的,但受小兒患者年齡的影響,在護理和治療工作中配合度不高,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應予以小兒肺炎科學規范的護理服務,以提高治療效果,延緩疾病發展進程。
針對性護理為綜合性護理措施,在護理工作中充分體現個性化原則,圍繞患者性格特征和個人需求開展護理工作,并將尊重、關懷和理解等理念體現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可提高護理工作可行性[7]。與常規護理比較,在小兒肺炎的護理中實施針對性護理,可使得患兒身心需求得到滿足,根據患兒病情需要和具體表現采取對癥護理措施,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治療工作的可行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家屬認知水平更高,主要是因為針對性護理重視對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通過口頭說明、發放宣傳手冊和播放影像視頻的方式幫助家屬理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如疾病發生后主要表現、可能導致疾病的危險因素和日常預防措施等),進一步提高家屬認知水平。觀察組患兒依從性更高,癥狀消失時間更短,原因在于針對性護理實施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從飲食、用藥和心理等方面開展護理工作,可滿足患兒不同層面的護理需求,提高護理工作可行性,對患兒病情有良好的緩解與控制作用,可縮短癥狀消失時間。
綜上所述,予以小兒肺炎針對性護理,可提高家屬認知水平和患兒依從性,也可縮短癥狀消失時間。
4? 參考文獻
[1] 方曉燕,梅建剛,馮金燕,等.小兒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等因子水平及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0):2308-2310.
[2] 仝重師.小兒重癥肺炎病原學分布及預后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4):683-684.
[3] 楊萍萍,鄒德云.互動健康教育結合針對性護理對小兒振動排痰患者依從性、癥狀改善情況[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21,30(7):165-167.
[4] 錢瑾瑜,朱淵.針對性護理在降低食管癌長期鼻飼患者感染率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5):190-192,196.
[5] 桂永浩,薛辛東.兒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220-230.
[6] 張帆,魯菲菲,張爽,等.醫護與家屬協同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價值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25):2843-2845.
[7] 韓麗花.針對性護理在沐舒坦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3):4043-4045
[2022-01-2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