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珍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養生保健體育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它包含了運用傳統養生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人的身體活動或運動的理論與實踐,既有醫學的含義也有體育的屬性,但又有區別。一般的醫療方法,主要依靠藥物的性能和醫生的技巧來進行治療康復,對病人來講,自身是被動的;而傳統養生保健體育旨在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身的鍛煉,有意識地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動,取得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效果。體育運動除了有增強體質的要求外,還具有競爭性和對抗性,如跳高時要求跳得高,舉重時則要求舉得重,體操動作追求“高、難、美、新”,球類運動的對抗性更為激烈。這些運動常有挑戰人體極限的目的和要求,追求人體外在的強壯和健美。傳統養生保健體育則重視加強人體內部運動,調整人體內部的機能,也就是精、氣、神的鍛煉,它不追求短期內身體的激烈運動和外在的變化,而是通過姿勢、呼吸、意念的整體取練,逐步地調整生理、心理功能,加強對機體的健康效應。它的動作一般具有柔和、緩慢的運動特點,這種運動方式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由于劇烈運動而給身體造成的損傷,是一項適合各種年齡和人群活動的健身體育項目,尤其適合體質弱者和慢性病患者。
目前網絡上已有的養生保健體育主要有兩大受眾,一個是針對普通民眾,一個是針對專業中醫院校學生。對于普通民眾的視頻主要側重的是功法作用、規范動作、易錯動作等方面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淺顯、每段教學視頻時間長;針對專業的中醫院校學生的健身氣功網絡課程,側重的是理論方面的教學,將每個功法的健身作用講解得非常透徹,對于功法動作的具體標準講解的相對不夠具體。本課程將對這兩個方向的課程形式進行整合,在注重功法動作講學的基礎上結合本校護理康復專業學生的需求對每個功法動作的治病原理和治病作用進行講解。讓學生學會動作的同時知道動作的治病療效。
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在對功法動作、功效原理、易犯錯誤、呼吸方法等功法教學的基礎上,側重歸納總結不同功法動作相對應的康復病癥、習練禁忌。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明確不同病癥如何選擇相應的功法進行習練。進一步提升體育與康復專業的結合度。
1.2016年以來,我校以醫學院為試點,開展了特色體育課程研究與實踐,以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融通配合為出發點,思考并研究“醫體結合、能力本位”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并依托于2016年團隊結題的《健身氣功·五禽戲對醫學院校女大學生血脂和體脂的影響》,系統建成了《養生保健體育》課程體系。融通配合我校不同學生專業特點。研究建成的《養生保健體育》課程與高職醫學臨床康復護理等專業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掌握養生保健體育、健身氣功和經絡瑜伽的運動處方,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指導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更好地為病患服務,提高病患的康復率;“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助推了專業發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校的體育鍛煉氛圍。
2018年12月獲批全國高等職業院校第二批“一校一品”體育工作示范基地稱號。醫學院學生學習參與度因此持續上漲,受益學生達到2萬余人,得到醫學院學生和社會的高度認可。雖然我院的養生保健體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原有的課程建設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繼續更新進步。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一方面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發展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生需求孕育而生的必要需求。
2.在團隊建設總最少需要三類人才儲備,包括理論、技能、技術三類。其中理論型師人才具備養生保健體育專業項目理論知識。可以簡潔明了講述養生保健運動理論知識。技能性教師人才具備能夠精準地做出養生氣功的功法動作,能夠展示出標準動作、知曉易錯動作、指導改正技術動作。技術型教師人才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夠流暢上傳教學資源、監控教學過程、跟進發布教學任務、更新課網絡程、統計課程應用情況等。
保健與康復作為醫學的一個專用術語,是近代西方醫學傳人我國后才有這個名詞的,它是指集體和個人所采取的醫療預防和衛生防疫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養生保健體育是養生學和傳統體育的有機結合,它既體現了養生學的特征,又發揮了傳統體育的特有功能。它是理論與實踐、考古與展望、自然與社會、生理與精神等多種復合成分的綜合,真正體現了體育鍛煉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功效,并具有豐富的人類文化學內涵。
護理康復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人體解剖學基礎,對于中醫人體經絡學位的知識比較欠缺,作為護理康復專業的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康復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養生保健體育課程的教學可以很好地對接學生護理康復需求,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養生保健體育的學習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條件。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結合本校學生的基礎,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專業需求制作適合于高職護理康復專業的養生保健體育在線開放課程(見表1)。

表1 養生保健體育課程整體結構(續表1)

表1 養生保健體育課程整體結構
養生保健體育課程的教學設計基于課程為專業服務的理念,結合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護理專業知識背景、護理專業崗位需求,將養生保健體育知識、技能、課程思政等內容,靈活地安排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注重課程內容導入、課堂組織教學進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將多元化教學手段補充到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例如,瑜伽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身體形態的培養,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同時知曉瑜伽體位相應的練習功效。八段錦教學設計中結合了學生醫學專業背景,穿插對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中醫經絡和穴位等知識的引入,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在正式的視頻拍攝前將相應的視頻腳本充分合理的準備到位,設計好視頻背景(室內、室外)、音樂背景、出境人員(教師、學生等)、服裝(武術服、太極服等)、話外音(主講音、后期配音)、字幕(字體、字號、位置等)、其他素材(PPT、圖片、動畫)。
在拍攝的過程中注重主講教師的妝容、站位、手勢、教態、表情等。在本課程拍攝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主講教師的教態等方面的事項,更加重要的是在技術動作的示范中應當強調動作的規范性和正確性,加強對于易錯動作的糾正方面的拍攝。以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規避掉常見的錯誤動作。
智慧職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是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成果面向全社會共享的指定平臺,為廣大職業教育教師、學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數字資源和在線應用服務,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擴展教與學的手段與范圍,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與效益,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在“職教云”中構建屬于自己的在線教學環境,幫助教師或培訓師整合平臺資源和自有資源,為自己的學生和員工開設專屬在線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將制定好文字材料,包括課程簡介、教學目標、教學大綱、評價與考核標準等。相應的課件、作業、討論、答疑等內容。按照課程整體結構模塊、逐單元上傳在課程結構管理欄。設定好題型、提交時間、等相關要求。設置簡潔清晰,導航明確,以方便學生的查閱和學習。
根據每個學期的教學實際情況推送課程資源,定期發布課程公告,教師每周定時參與發帖、回帖、討論、答疑。課前設置上課時間、發布學習任務,學生觀看教學微課視頻,了解相應的功法特點、功法作用等相應的理論知識,學習功法大概動作樣式,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于養生保健體育相應的提前知識儲備。課中,結合教師課堂講解示范,觀看完整動作視頻,教師的糾錯指導、學生的反復練習、發布測驗、討論等對知識點和技術點進一步的鞏固。課后,學生跟著視頻反復練習,指導他人練習實現能力的提升。實現高職“醫體結合,能力本位”體育特色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的過程側重歸納總結功法的治病原理,總結功法針對的康復病癥。創新性的結合我校護理康復專業的實際打造養生保健體育在線開放課程。
探索適應高職護理康復專業學習習慣和特點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學習路徑,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體育線上課程一直以來都是重視建設而輕運用,在建設的基礎上,重視課程后期的運用和維護,充分的發揮線上課程的作用,以建促教、在教中用。制定線上課程運行的任務工作分配,制定好課程后期正常運行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