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曉旭
2013 年6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要在學習中入腦入心,在認識上明理增信,在落實上學以致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引領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歷史在人民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黨團結帶領人民又造就了中華文明新的歷史輝煌。
回望來路,風雨如磐。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入侵、山河破碎,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救亡圖存找出路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以失敗告終;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發起的救亡圖存運動都沒有能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讓中國人認識到,要謀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必須有先進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羅霄山脈到寶塔山下,從“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到帶著隊伍進京趕考,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通過28年艱苦斗爭,推翻了日本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勝利,進而建成社會主義國家是歷史潮流之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一切為了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發展史。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創造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奇跡,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影響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人民徹底告別了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的日子,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 歲增長到77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新中國成立前增長近60 倍,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成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國家;面對新冠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僅用3 個月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建設,確保了就業與發展,交上了舉世矚目的抗疫答卷!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新中國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成為了人民的主心骨。中國人民作為中國共產黨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始終以最為質樸、最為深沉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堅定歷史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
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帶領人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造鄉鎮企業、取消農業稅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興辦經濟特區、沿海沿江沿邊沿線對外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有制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氣象。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深化改革,堅持改革開放這一興黨強國的戰略不動搖,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重大改革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創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科學方法、有效路徑,帶領全黨全社會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闖過了一個又一個激流險灘,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的歷史性偉大成就。
“我們距離民族復興的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為民族復興偉大征程舉旗定向、引航掌舵。
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宣言”署名文章《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宣告具有500 多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中國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21 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回顧社會主義發展史,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遭到重創再到新中國“這邊風景獨好”,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完全正確的,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重視學習和總結歷史,重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黨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是黨的成功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學習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提高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考察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出席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紀念活動。多次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發表重要講話,引領人們抵達歷史的深處,傾聽歷史的回響,揭示歷史的邏輯,闡釋歷史對今天的深刻啟迪。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我們要在學思踐悟中將初心融入血脈,在奮發有為中以使命召喚未來。歷史長河不息,時代考卷常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的重任,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前進的道路上,風險考驗將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從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中汲取開拓前行、開創未來的智慧和力量,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當好新時代的奮進者、搏擊者、攀登者,知重負重、攻堅克難,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與責任。我們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忘我工作,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創造出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