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晨曦 周杰 付翊宸 李陽 張亞楠
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系統闡述新形勢下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一系列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世界主要國家根據國際環境和本國國情采取了不同的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的政策和做法,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加強國防建設,推進軍民結合,堅持寓軍于民是當前世界主要國家趨同的政策取向,亦是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規劃性特征。本文選取4 個國家軍民融合路線進行對比(見表1)。雖然經歷的發展道路不盡相同,但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層面積極推進軍民融合、寓軍于民,是世界主要國家采取的共同發展戰略和政策取向。
表1 各國軍民融合路線對比
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下文簡述為公司),隸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為國內大型的航空航天領域緊固件研發制造單位,現有員工700 余人,設備700 余臺套,總資產約8.8 億人民幣,年產值約8 億人民幣。結合公司軍民融合發展的歷程,給出以下軍工企業軍民融合發展途徑。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軍品市場環境下,積極動員全體員工,踴躍參與到軍民融合戰略實施過程中,員工從上到下思想上重視、觀念上認同、行動上積極,認清市場形勢,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軍民同重的戰略思想,徹底摒棄“軍品是‘主業’、民品是‘副業’、從事民用產業是權宜之計”等機會主義思想,切實將民品和軍品放在同一戰略高度對待,從而進一步加強軍民結合戰略謀劃,貫徹軍民結合發展思路,構建有利于軍民融合、互動的發展環境。促進軍民技術的有效轉換和資源共享,形成軍民協調發展新局面。
公司借助內部人才、技術、設施等方面的絕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按照“提高產業關聯度和集中度”原則,調整產業結構。將市場產品定位為“中高端緊固件”,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風險分析,最終將發展領域定位至“軌道交通”,內部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投入,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高附加值、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形成具有規模效益的標志性支柱產品。
據統計,主要軍事強國的軍事核心技術同時也是民用關鍵技術,80%以上的關鍵技術被直接用于軍事目的。公司充分分析軌道交通領域緊固件的特點,與航空航天領域緊固件進行對比分析,從材料、性能、工藝、工況等關鍵方面進行剖析,最終將市場定位到軌道交通領域用高性能緊固件(圖1)。借助于國內高鐵國產化進程,發揮廠內技術實力,實現技術營銷。對核心產品由自主生產制造代替進口,由自主創新設計代替仿照國外,并逐步實現技術壟斷,實現技術提升的同時助力軍民融合戰略的實施。
圖1 軌道交通用高強度變徑螺栓
本著把民品做大,軍品做強的理念。公司抽調廠內骨干組建民品事業部,現有員工20 余名,負責民用產業的市場營銷、產品研發、質量保證、后勤保障等業務。以培養、吸引和使用高層次人才為重點,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完善人才獎懲、晉升、激勵等多方面政策,組建一支核心人才隊伍,以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民用市場。
公司為應對日益變化的民用市場,按照“產權結構多元化,公司治理規范化,激勵機制市場化”的原則繼續推進企業改造。逐步形成了軍民融合產業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發展格局,以加快實現資本和產業層面的軍民融合。
借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云制造”技術體系架構,推動緊固件領域制造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線下智能化改造,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制造服務結合、創新創業結合的工業互聯網生態架構。實現按需動態架構、異構集成、超強快速、在線互動、協同共進、全生命周期智慧制造。
近幾年,由于國家戰略調整,導致許多老牌軍工緊固件企業軍品任務銳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軍工緊固件企業需要快速調整并平衡發展,資源統籌和結構化布局優化,從生產制造、工藝改進等方面實施“精益生產”,針對批量大,質量穩定的產品組件智能制造生產線,逐步實現智能機器人替代人工。組建軍、民品專用生產線,保障生產交付實現科學統籌發展。
公司通過技術營銷、網絡云平臺等手段多管齊下,積極拓寬民用市場,以軌道交通領域為突破口,以豐富的緊固件制造經驗及完善的服務流程大力開發客戶群體,成功實現軍民融合二次成功創業,民用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從2015-2021 年,民品收入翻四番,預計2022 年收入將達到2015 年收入的20 倍。民用產業發展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公司民用產值遞增圖
作為軍工緊固件企業,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重點開拓民品市場,精準定位配套產品,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早日實現軍民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