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中利集團是在黨的殷切關懷指導下成長起來的,有責任、有義務在助力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貢獻力量。
5月17日,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云明公布了一項令國人振奮的數據——我國已建成5G基站近160萬個,網絡質量達到甚至優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看到這條信息,中利集團(下文簡稱中利)總裁王偉峰平靜的外表下,內心起了些許波瀾:我國5G事業的蓬勃發展背后,凝結著千千萬萬中國企業的匠心和耕耘,也藏著默默撐起行業快速發展的“隱形王者”。這其中便有在線纜、光纜等領域俯首躬行三十余載的中利集團。
在兩代人的不懈奮斗中,在“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技術鉆研中,如今的中利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集團企業,坐擁光伏全產業鏈板塊、電纜及高分子新材料產業板塊等。中利集團正以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為脊梁,成為“中國制造”品質的擔當者。
創新路上執著前行
在中利集團所獲各項榮譽與認證中,連續多年獲得的“華為全球戰略核心供應商”極其亮眼?!叭A為全球戰略核心供應商”的評選標準以嚴苛著稱,無論是對產品品質還是對服務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一個小瑕疵或是一次投訴便意味著與“金牌供應商”無緣。因此,能夠獲得“華為金牌供應商”,被許多行業奉為對自身品質與服務的一項極高肯定與榮譽。
“堅守品質”這簡單樸素的四個字讓這家創辦于1988年的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獲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自主創新十強企業、中國民營企業品牌最具競爭潛力100家等多項殊榮。王偉峰說,在一個行業當中,中利哪怕只是產業鏈中的一小段,也一定要做到極致。
在制造業中,只有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和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更好地參與到行業標準制定中去,從而擁有更多話語權。王偉峰認為,過去中國企業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就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及產品。因此中利集團一直在創新研發的路上執著前行。從1994年首創阻燃耐火軟電纜,打破跨國公司在該領域的壟斷并起草行業標準開始,中利的創新研發便從未停止。也正是如此,中利集團可以屹立于行業前沿。王偉峰非常享受這個過程,雖然艱辛,但每走一步都有可能實現突破。
從創新與研發入手,中利一路壯大,而創新與研發也早就融入中利的基因之中。近年來,在王偉峰的帶領下,中利集團不斷加強專利和技術創新工作,在江蘇、廣東、遼寧、青海、寧夏等省區已發展擁有1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多項技術突破——“低煙無鹵阻燃電纜及其制備方法”“易削邊得光伏組件”獲得中國專利獎;“提高智能感溫火災探測電纜的感溫性能”“基于TRIZ理論減小晶硅太陽電池光學損失”項目獲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江蘇賽區一等獎;“系列化低衰減超柔性的5G系統傳輸纜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江蘇省科協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
研發上的突破與成就和中利集團的研發力量及人才儲備不無關系。在王偉峰的帶領下,中利集團已建設成為一支“雙院士、多博士、跨學科領域”的高層次研發團隊,由著名院士、科學家、高校教授及數百名電纜、光伏領域專家組成,擁有研發人員213人,其中博士23人、碩士106人、高級工程師50人。
如今的中利集團已躋身中國十大晶硅組件制造商之列,擁有有效專利1137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50件、實用新型專利854件、外觀專利33件、國際專利8件,申請國際專利43件;發表學術論文及報告51篇。此外,中利集團還參與制定了94項國際、國家級行業標準,其中國際標準13項、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22項;牽頭起草了《通信電源用阻燃耐火軟電纜標準》《通信電源用鋁合金導體阻燃軟電纜標準》《精準扶貧——光伏農業項目運營管理規范》等標準。在中利集團的諸多產品中,有3項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的有160余項。此外,中利集團還承擔了國家級、省級火炬計劃項目20余項。
推動產業發展
技術上的突破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為我國線纜、光伏等行業的升級與“彎道超車”以及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助力。
中國高鐵因其高超的技術水平已經成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的一塊金字招牌。作為線纜行業的佼佼者,中利線纜產品也成為這塊金字招牌的一塊拼圖。經過多年的研發與積累,憑借過硬的技術水平和卓越的制造工藝,中利集團帶頭研發的鐵路線纜相關產品因其穩定的產品質量獲得CRCC產品認證、IRIS體系認證等,已廣泛應用在國內外高鐵的主干線路中?!霸诰┬鄹哞F、商合杭高鐵、京廣鐵路、拉林鐵路、鄭萬高鐵、連徐高鐵、安哥拉等鐵路工程中,都有中利線纜的身影?!蓖鮽シ逭f。
不僅在高鐵工程中,在其他領域,中利集團也在通過其在線纜領域的積累與創新,助力產業的發展。
2010年,中利集團著手研發新能源電動汽車配套相關線纜產品,參與起草國家標準《電動汽車充電用電纜》。十年磨一劍。如今,該系列產品已獲得CQC、DEKRA、TUV、UL、EN等全球全系列認證,通過IATF 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認證,為BYD、蔚來汽車等眾多汽車及相關配套企業提供線纜產品,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同時,中利集團也在積極配合相關企業開發大功率直流充電液冷電纜,并參與DEKRA起草的相應產品標準。“目前,研發的產品正在進行測試及認證,希望產品問世后能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綿薄力量?!蓖鮽シ逭f。
在光伏領域,從最初涉足光纖到光纖預制棒的研發生產,從光伏電池、組件制造到光伏電站投資建設,中利始終能準確把握產業的發展脈絡。
在銅價居高不下的今天,為替代傳統鍍錫銅導體的光伏電纜,中利集團創新性地研發出鋁合金光伏電纜,不僅減輕了電纜重量,減少設備和電纜的磨損,還能大幅降低安裝成本。目前,這款產品已通過TüV南德在電氣性能、機械性能、環境性能的傳統光伏線纜測試以及含抗壓蠕變在內的6項鋁合金導體專門測試。王偉峰表示:“新產品的研發成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深耕光伏市場的信心,為光伏電站安裝鋪設的技術革新和成本節約創造了條件。”
在光伏組件上,中利集團研發出擁有更低內部電流、更優發電效率增益的效單晶PERC太陽能組件12BB雙面雙玻切半132片、120片電池系列。這款產品因其無透水率及高耐磨性等特點,能夠更廣泛地應用于諸如高濕度、強風沙等惡劣環境中,大大地拓展了光伏組件的應用場景。
此外,在異質結電池(HJT)領域中,擁有強大研發能力的中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騰暉光伏已蓄勢待發,擁有HJT電池及組件研發專利等技術儲備十多項。
不忘報國初心
作為新能源電站建設領域的先行者,中利集團先后創新推出了三代光伏電站模式。
第一代為“智能光伏+科技農業”,中利集團創新性地將光伏產業與現代化大農業相結合,成功研發了“智能光伏+科技農業”農光互補項目,突破了傳統農光互補僅用于喜陰作物和養殖業的局限,填補了全球空白,創造了光伏產業與現代農業有機融合的新業態,中利集團也因此榮獲“2017年度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
第二代為“貧困村光伏農場”,此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村級扶貧重點項目。截至發稿時,中利集團在全國60個貧困縣約2500多個貧困村建設扶貧電站,實際累計建設達到1.1GW。
第三代為創新“6+1”綠色智慧光伏模式,是中利集團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創新推出的針對整縣實現碳中和的重點開發模式。該模式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整縣范圍內的屋頂、土地及水面等可利用的資源。今年2月,中利集團與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光伏發電產業投資、能源科技創新為重點,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深度戰略合作,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完成不少于1GW光伏電站項目合作,以此進一步探討以光伏為主的綠色低碳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的應用。
談起這些與社會責任高度關聯的創新性光伏電站模式,王偉峰說:“中利集團是在黨的殷切關懷指導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在助力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貢獻力量。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漫漫征途上,中利人將繼續奮斗,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