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本文聚焦播音主持專業,對四川電影電學院的播音主持專業考試模式進行了現狀綜述及改革路徑分析,旨在為播音主持專業及其他實踐類科目的考試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播音主持專業 考試模式改革 實踐考核
一、播音主持專業傳統考試模式現狀綜述: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意見》中指出:一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二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刻苦學習;三要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四要嚴把考試和畢業關。考試作為學生學習質量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應當具備反映學生學習結果,監督檢查教學質量的雙重作用,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考試模式改革也勢在必行。
在教學實踐中,播音主持專業作為藝術類應用型學科常見的考試測評通常以平時成績+考勤成績+期末成績的形式計分,這種傳統的成績測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結果,然而學期制的考核往往使教學反饋周期增長,不利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及時根據學生成績反饋進行教學調整。除此之外,在長期教學觀察總結中,筆者發現傳統考試模式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播音主持專業傳統考試形式相對較為單一,理論類考核常以筆試形式進行,實踐類考核常以口試形式進行。兩種形式在考試中通常是擇一進行,而作為應用型學科,播音主持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不可分割,理論以指導實踐為目的,實踐以理論支撐為基礎,單一考試形式可能使學生在備考過程中出現“為考而學”的情況。例如面對理論筆試,學生通常會選擇突擊背誦理論概念,忽略理論概念在實際應用中的指導作用,而面對實踐口試時,則反過來僅重視實踐內容的重復準備,忽略理論基礎的復習整理。綜上,播音主持專業采用單一考試形式,對于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成果檢測效果存在不夠全面的問題。
同時傳統考試周期通常為一學期一次到兩次,即期末一次或期中+期末兩次。作為教學效果監督反饋的重要手段,考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教學調整提供參考和指導,以一學期或半學期為周期進行教學反饋不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相關調整和改進。例如教師按照教學計劃推進教學內容時,通常以教學內容劃分章節與教學周期,教學章節內容完成后應當及時推進下一章節的內容以完成教學進度,然而先期章節的教學內容檢測同樣是在期中或期末考試中才能體現,這時學生的考試已經完成,教師失去了教學調整的時間與機會,所以長周期的考試模式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存在部分章節掌握不扎實,影響學習效果的問題。
播音主持專業受考試形式及考試時長的限制,在實踐中大多采取題庫備考,現場抽題的形式進行考試。以一學期一次期末考試的考試模式為例,期末考試題庫中包含一學期以內的全部考點內容,班級為單位的考核范圍能夠達到檢測目的,但針對個體考核對象對具體章節的重難點掌握程度就很難有具體的考核數據支撐。另外,針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習與考試中實踐性強這一特點,傳統考試模式中對于不同的考核重難點往往需要在同一素材的實踐處理中體現,在實際考試中,教師很難在考試過程中準確的區分重難點給分,最終造成考試結果不能對學生在不同重難點上的學習掌握結果進行準確的反映。同時,基于考點設置考題的題庫組成方式還有可能造成重難點題目抽取結果隨機,難以保證考試中題目難度的合理分配。
二、考試模式改革路徑探索——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學院《主持人思維》課程為例:
《主持人思維》課程作為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學院的重要專業課程,結合《主持人思維》課程本身的特點與考核要求,筆者與團隊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考試模式進行了改革嘗試:
1、豐富考試形式:
基于播音主持專業特性,與《主持人思維》課程特點,在考試形式的改革嘗試中,團隊將學生課程筆記納入其中、期末考核的計分單元,通過對學生筆記的檢查與評價,將理論部分知識的考核項目融入到最終成績中來,同時在實踐口試中對學生的筆記使用率提出要求。這一改革能夠使學生在備考過程中主動重新梳理筆記作業,強化自身對理論概念的認知,自覺地使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口試的考核中,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的實踐表達,檢查學生對于理論的掌握程度,在不額外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更加全面的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一舉兩得。
2、調整考試反饋周期:
傳統考試模式一學期的考試次數為一到兩次,考試時間按照學期教學周劃分,通常設置在期中和期末。這樣的考試設置作為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成績參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相對的教學反饋功能就有所不足,對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情況缺少實時監督。因此,筆者在進行考試模式改革實踐的嘗試中,結合《主持人思維》課程原有的小測驗設置,將考試增加到一學期四次,并按照章節分布重新排列考試時間。在一學期的四個章節教學內容中,基本做到一章一測,一測一章,即完成第一個章節的學習后進行第一次小測驗。在保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難度和全面性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對學生每一章節學習內容的監督和反饋。
3、考試內容全面覆蓋:
傳統考試模式通常在期末考試時一次性考試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從而造成重難點分布不均的問題。在《主持人思維》課程的考試改革嘗試中,筆者增加考試次數,并按照教學章節而非教學周次安排考試時間,這樣就把一學期的重難點進行了合理的拆分。在第一次小測驗中可以將第一章節的重點內容進行大范圍的考核,而期中考試中除了鞏固第一章節的重點內容外,則可以兼顧到第二章節新學習的內容。同理在后半學習的小測驗與期末考試中,也可以將學習重點重復多次進行檢測,在檢測完成后適當的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調整,從而在期中、期末考試中避免學生出現同類的錯誤。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于重視實踐的播音主持專業來說,考試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對教學改革成果的證明與反饋,多元化的考試形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成績,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譚艷華,江六一.我國應用型高校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02):127-130.
[2]馬兵.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民辦高校《聲樂演唱》課程“N+1”考試模式改革研究[J].文化產業,2022,(05):145-147.
[3]易素紅.淺議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試模式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177+186.
[4]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探索研究[J].胡迎剛.人才資源開發.2015(16)
[5]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探析[J].魯敏,雷玉蘭.山西青年.2019(20)
基金項目:2020年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校級教改項目:《考試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項目編號:2020JG7402)》
作者簡介:吳迪(1989年6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省保定市,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大眾傳播,即興口語表達。70766132-0599-4747-8CA9-73C3EBE85D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