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阿依姆·艾合麥提托合提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正處于一種新形勢中,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核心素養理念的出現,這都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逐漸受到重視,教師開始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主要途徑,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诖耍疚脑敿毞治隽嗽谛W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學中的重頭戲,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通過所學知識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知識內化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數學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學生難以攻克的一關,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一直在被動狀態下進行學習,難以掌握學習的正確方法,部分學生有問題不敢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轉變教學方式,構建自主學習的環境
據了解,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保守,難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習慣于“一言堂”的授課模式,導致班級中的學習氛圍不夠濃厚,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授知識,而學生的注意力卻不夠集中,課堂互動的次數較少,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習氛圍,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教師應當轉變傳統老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性格特點等因素全面分析,創設多樣化、立體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精神狀態、學習興趣都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教師應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交還于學生,讓他們擁有主動權和話語權,在課堂上進行輕松、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交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多條件,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品質。教師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需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思考、善于分析,并能夠有理有據地提出疑問,邊學習、邊探索,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當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內外知識,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重視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自主學習等各方面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1]。
2.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生活與數學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值得引起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關注。傳統教學中,由于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分數,導致學生很少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真正應用起來,只是想著如何進行解題、如何進行運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應用能力的發展會停滯不前,甚至是下降。為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有必要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來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解一些生活知識,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形成生活化的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小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當中去探索,找尋生活中的應用小數的例子。小數的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可以讓數字呈現得更加清晰。學生可以到商店中去進行觀察,查看物品的價格。等到了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匯報。經過分享,學生能夠了解到他人的學習體會,從而對于小數的理解更加深刻。通過這次學習體驗,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這樣一來,通過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對于生活、對于數學的敏感度[2]。
3.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善學
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更好地激發各個層次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收獲成就感。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采用的都是統一要求,讓學生“齊步走”,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學生中間出現了“吃不飽”“吃不了”的現象,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和興趣愛好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個性和人格,在數學學習中就表現為學生的認知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對學生進行分層,將學生劃分成趣味組、競賽組和學習組,讓學生在符合自身條件的小組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是不同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學習任務為目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適合其探究的學習內容,給每個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學生變得善于學習。在分層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還要照顧到學生的感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指引學生有效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3]。
4.優化作業設計,督促學生鞏固知識
作業是一種由教師布置、學生完成的學習活動。作業主要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兩種形式。這里主要提到的是課外作業,即家庭作業的布置。通常來講,學生的家庭作業主要是完成練習冊、試卷等書面的形式,而且全班都是一樣的。現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作業的設計應該追求多樣化、層次化、個性化的原則。為了迎合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需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來進行作業的設計,讓設計出的作業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期”之內,這樣學生才能夠有進步的空間。因此,教師可以優化作業設計,督促學生鞏固知識。例如,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可以以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為標準。給學水平較低學生布置作業時,應該著重強調基礎知識的理解。給學習水平中等網店學生布置作業時,應該關注知識的應用。給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布置作業時,應該促進他們進行開拓創新。教師在班內布置分層作業,能夠有效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完成作業。這樣一來,通過優化作業設計,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有針對性,也有利于督促學生鞏固知識[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貼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引入生活、興趣等多方面元素,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盡情交流、暢談,鍛煉學生的手腦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孫坤.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文理導航(下旬),2019(12):29.
[2]陳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12):74.
[3]戴永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12):81.
[4]葉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11):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