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詩琪
對于成長在新時代下的年輕人而言,生于盛世,是我們的榮幸。
我時常在思考,國家賦予這個時代年輕人最好的禮物是什么?曾經我認為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是全民醫保帶來的保障……直到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才讓我明白,國家繁榮富強帶來的安全穩定才是一個國家賦予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中國如今的安全穩定是經過無數代人奮戰,用熱血匯聚成河,用生命獻祭拼搏得來的。翻開中國歷史,我們就應該知道,中國的歷史是一部災難史、戰爭史、貧困史,但正是有了一群又一群不甘被奴役、不甘落后挨打的青年人用生命在申訴吶喊拼搏抗爭,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
中國歷史從不缺少英雄,英雄不乏少年。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曾經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于是無數青年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的強大沖鋒陷陣、拋灑熱血。
1919年5月4日3000余名學生從四面八方匯集天安門,以北大學生“還我青島”的血書,拉開了五四運動的序章。1921年7月,13名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青年,沖破沉沉黑夜,點燃革命火種,帶領全國人民開始28年驅逐列強,解放中國的抗戰。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大團員青年踴躍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為建立新中國沖鋒陷陣、拋灑熱血。為了爭取抗日勝利無數英雄倒下,趙一曼犧牲時31歲,江姐犧牲時29歲,黃繼光犧牲時21歲,劉胡蘭犧牲時只有15歲,他們既是戰士也是孩子。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團員青年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奔赴北大荒、邊疆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克服困難、創造奇跡,一去數十年,把青春和生命獻祭在那里。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廣大團員青年發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為祖國繁榮富強開拓奮進、銳意創新。一支平均年齡32歲的青年團隊——“中交天航局天鯤號團隊”,駕駛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征服洶涌巨浪,托起“國輪國造”的百年夢想;先天失明,參加過兩屆殘奧會,并獲得了2016年里約熱內盧殘奧會冠軍的賈君婷仙,在退役后成為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教老師,引領更多殘疾人走出黑暗世界;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70%的中南大學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研究團隊的航天青年追夢太空,將論文寫在更遠的星辰大海。
一代又一代青年,用年輕但剛硬的肩膀扛起了祖國復興的大旗。
穿越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在此交織賡續,新時代青年接續使命,在祖國大地上書寫人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全國各地共青團員紛紛響應,不到兩個月就有165萬名青年加入青年突擊隊,170余萬名青年報名成為疫情防控志愿者,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在脫貧攻堅中青年團員盡銳出戰、奮戰在一線,在邊疆、在深山、在荒原、在漁村……在祖國需要的任何地方帶領當地群眾脫貧奔小康。
凡是黨有號召,青年必有行動,共青團員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無數的青年英雄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大聲地告訴世界“中國強且中國少年強”。
習近平總書記說:“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如今的中國不需要我們再犧牲生命爭取和平,使命改變,但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不變。21世紀之中國,機遇前所未有,挑戰日益加劇,民族要復興,青年是主力。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一代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國。(作者單位:息縣審計局)84240A42-34C9-4757-874D-B15F4A0A7C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