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燕
摘要:學生在初中階段心理開始逐步邁向成熟,自我意識也開始慢慢建立,所以很容易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反面情緒。基于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春期的中學生順利度過人生的迷茫期。本文針對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參考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的穩步前進。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融合策略
一、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概述
從學生的思想、行為等方面進行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進而促進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在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中,大致包含了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理想信念等內容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指在學生的成長中,需要立足于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特點,利用科學的引導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指導,促進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1]。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主要包含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分析和維護。不管是哪種教育,都是旨在通過針對學生的思想境界進行重新塑造,但是它們也存在有一定的差異性。首先,這兩種教育依據的基礎理論不同,在學術體系中也具有較大的差異。除此之外,從評價體系和方式上來說,這兩種教育之間也存在異同,德育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個人品質和行為習慣進行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針對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進行教育。比如說,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注重引導學生緩解內心的不良情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健全心理素質,方式是以宣泄和疏導為主,通過調節內心的變化情緒,排解不良的心理狀態。而德育教育的開展,更注重對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師需要在教學指導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總的來說,德育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因此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出道德榜樣和示范的作用,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與此同時,兩者之間也具有緊密性,兩種教育針對的是共同的群體,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2]。因此,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需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究策略
(一)構建內容體系
在初中的教育階段,要想有效促進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就需要正確構建完整的內容體系,比如可以在德育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元素,初三學生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可以適當融入學習類的問題,如精神壓力大、厭學、考試焦慮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正確樹立健康的考試心態。一方面,教師在講解德育教材時,需要認真挖掘德育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利用梳理和歸納的方法,創建系統性的組織結構內容,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要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部分中學生具有自卑心理,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人生哲理,指導學生正確消除這種不良心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并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給學生構建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從而促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3]。比如,教師可以例舉某校真實發生的打架斗毆事例,組織學生展開課堂討論,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見解,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培養中學生明辨是非的運用能力。此外,教師也要對德育教材知識進行二次創作,深入拓展和挖掘教材中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德育素材,為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做鋪墊。
(二)優化教學的內容,塑造正確的三觀
二者的融合離不開對教學內容的完善和優化,首先教師應當對心理教育的內容,進行更加清晰的明確和認知,在結合現實生活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態度。在教育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積極的態度,分析和解決人生的困難,塑造健全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要拓展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會隨著教育改革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對于教學內容也要不斷的進行更新。比如針對互聯網教育這一話題進行指導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互聯網的性質和應用功能,對互聯網傳播的原理和危害進行有效的防范[4]。此外,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情感教育,針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主題,進行多元化的活動設置,比如說學校組織和開展一些公益活動,促進學生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服務,讓學生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等等。
(三)科學構建協同體系和保障體系
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協同體系的正確構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學校應當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發揮,增強和家庭的溝通與合作。比如學??梢远ㄆ诮M織家?;訉嵺`活動,促進教師和家長的交互性,并針對學校開展的德育融合策略進行共同的探討。這有利于協調機制的整合,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多維互動。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在家的狀態,以及家長掌握學生在學校中的真實表現。通過構建家校協同體系,推動學生的身心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如果一旦發現學生存在心理或思想問題,需要及時進行干預和疏導,可以求助于心理導師,或及時移交給心理援助組進行處理,在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后,再讓班主任進行思想層次上的處理[5]。再次,構建保障體系是最終的內容環節,學校需要明確領導的職權范圍,在強化組織能力的同時,也要提高領導組織的德育管理能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主體或部門,應當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和合作,動員和初中生具有密切接觸的一線教師,以及各種后勤服務人員,使其可以共同參與到初中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活動中。從而構建長期、持久的保障機制體系,促進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實現。
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也可以積極出臺和設計有關融合教育責任的意見,不斷完善交流制度、考核制度等等,并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實效性納入到教師的考評體系中,以促進德育教育的關注程度,使其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中學生的心理教育指導中,全面落實和保障學生的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劉龍泉.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J].互動軟件,2021(8):1610.
[2]王振虎.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明日,2017(28):0146.
[3]葛錦飛.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中華少年,2018(30).
[4]鄒曉丹.淺析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9):1534.
[5]黃光藝.初中體育教學與德育融合的有效性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