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奮,劉廣才
(1.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平涼 744000;2.甘肅省秦王川農業高科技產業開發示范基地管理辦公室,甘肅 蘭州 730000)
平涼市崆峒區位于甘肅省東部,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降雨稀少,小麥栽培技術落后,單產僅3 000 kg/hm2左右[1]。小麥膜側溝播技術操作簡單,實現了農藝融合,但其缺點是行距大、不利于密植[2-4];小麥全膜覆土穴播技術能有效解決旱地小麥生育期缺水問題,增產效果極其明顯,但易造成土壤殘膜污染[5-6]。小麥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栽培技術集雨保墑效果好、增產顯著、綠色環保,避免了農膜造成的土壤白色污染,為了探索該栽培模式下不同施肥方式對冬小麥增產增收的影響,在崆峒區進行了冬小麥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肥料效應試驗。
供試品種為中麥175(中國農業科學院);粉碎的小麥秸稈(長3 cm 左右);小麥秸稈腐熟劑(用量為75 kg/hm2);氮肥為尿素,含量46%,甘肅劉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磷肥為過磷酸鈣,含量16%,云南云天化國際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鉀肥為氯化鉀,含量52%,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進口。
試驗設在崆峒區草峰鎮九龍村,位于崆峒區北部塬區,試驗地為旱塬條田,海拔1 450 m,年降水量511.2 mm,年均氣溫8.6℃,無霜期175 d 左右。土壤為黑壚土,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一致,有機質含量17 g/kg、堿解氮含量86 mg/kg、有效磷含量17.9 mg/kg、速效鉀含量113 mg/kg,前茬作物為小麥。
試驗采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即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M1)、露地條播(M0)2 種種植模式與5 個施肥水平(N0P0K0、N0P1K1、N1P0K1、N1P1K0、N1P1K1),共10個處理(表1),3 次重復。小區面積32 m2(長8.0 m×寬4.0 m),各小區的秸稈用量均為1.63 kg,全部磷、鉀肥及2/3 的氮肥于播前深耕翻入做底肥,1/3 的氮肥于冬小麥返青至拔節期追施。

表1 冬小麥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肥料效應試驗處理
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采用機械或人工起寬22 cm、高15 cm 的壟,壟溝寬12 cm。將秸稈粉碎至2~3 cm,均勻撒在各壟面上,再撒一定量的細土(厚度約1 cm、覆蓋度達到1/3 左右為宜),平均播種量與當地常規條播相同,溝內播種2 行小麥。由于秸稈微壟覆蓋溝播的平均行距為17 cm,有效播種面積減少,需溝內增密,行播種量較常規條播高20%。常規條播播種量為187.5 kg/hm2,秸稈微壟覆蓋溝播播種量為225 kg/hm2,播種深度均為3~5 cm,行距15 cm,在當地最佳播種期播種。
由表2 可知,無肥區的拔節期、孕穗期、揚花期、灌漿期和成熟期均較施肥區均延遲1~2 d。由表3可知,處理5 的千粒重為38.3 g,較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 重1.4~8.4 g;處理10 的千粒重為38 g,較處理6、處理7、處理8、處理9 重1~7.4 g。處理5 與處理10 的穗長、株高均優于同一植模式下的其他處理。

表2 生育期及農藝性狀記載

表3 農藝性狀記載
2.2.1 籽粒產量 由表4 可知,處理5 折合產量最高,為6 052.5 kg/hm2,較處理10 增產13.4%;處理1 折合產量為3 391.5 kg/hm2,較處理6 增產4.28%;處理2 折合產量為4 084.5 kg/hm2,較處理7 增產17%,增產率最高;處理3 折合產量為4 032.0 kg/hm2,較處理8 增產10.3%;處理4 折合產量為5 496.0 kg/hm2,較處理9 增產11.8%。種植方式與施肥水平2 個因素均達到差異極顯著水平,種植方式與施肥水平的交互作用達不顯著水平。2 種種植方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施肥水平N1P1K1、N1P1K0、N0P1K1、N0P0K0間 差 異 達 顯 著 或 極 顯 著 水 平,N1P1K0和N1P0K1差異不顯著。

表4 籽粒產量、肥料利用率及缺肥區相對產量統計
2.2.2 缺素區相對產量 由表4 可知,秸稈覆蓋微壟溝播冬小麥缺氮區相對產量為67.5%,較常規條播缺氮區高2.1 個百分點;秸稈覆蓋微壟溝播冬小麥缺磷區相對產量為68.5%,較常規條播缺磷區高1.9 個百分點;秸稈覆蓋微壟溝播冬小麥缺鉀區相對產量為92.1%,較常規條播缺鉀區高1.3 個百分點。
2.2.3 肥料利用率 由表4 可知,秸稈覆蓋微壟溝播冬小麥的氮肥利用率為32.8%,較常規條播高2個百分點;秸稈覆蓋微壟溝播冬小麥的磷肥利用率為16.7%,較常規條播高2.8 個百分點;秸稈覆蓋微壟溝播冬小麥的鉀肥利用率為26.9%,較常規條播高6.4 個百分點。說明秸稈覆蓋微壟溝播技術能促進小麥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磷鉀肥料利用率。
試驗結果表明:處理2 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N0P1K1)折合產量為4 084.5 kg/hm2,比處理7 露地條播(N0P1K1)增產17%,增產率最高,產量差異顯著。處理5 秸稈粉碎覆蓋微壟溝播(N1P1K1)產量最高,折合產量為6 052.5 kg/hm2,比處理10 露地條播(N1P1K1)增產13.4%,產量差異顯著,可在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