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翠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德州 253100)
在婦科疾病中,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較為多發和常見,這些年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臨床上此類疾病發病率呈不斷增高趨勢[1]。盆腔炎是一種慢性炎癥,發病位于內生殖器、盆腔腹膜、周圍組織等,以疼痛、不孕、下腹墜脹、腰骶酸痛為主要癥狀表現;附件炎是一種感染性炎癥,發病位于卵巢、子宮、輸卵管及周圍組織,以白帶增多、腰疼、下腹墜脹、月經失調為主要癥狀表現[2-3]。兩種疾病一旦發生,若不及時治療還極易造成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并對患者工作和生活產生嚴重困擾,進一步影響其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通過深入分析患者的主要發病原因,并在治療期間采取對應的護理措施加以干預,則可對患者病情予以顯著改善,從而促進其愈后康復[4]。本文抽取80例患者,調取時間為2020.03~2021.05范圍,均確診為慢性盆腔炎、附件炎,以隨機法進行對照分組,最終均分為2組研究,即探討了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主要發病原因及對應的護理干預,現做下述闡述報道:
1.1資料
抽取80例患者,調取時間為2020.03~2021.05范圍,均確診為慢性盆腔炎、附件炎,以隨機法進行對照分組,最終均分為2組研究。對2組常規資料做出統計,年齡、病程區間值均為24-55、1-4年歲之間,統計年齡均值,對比組、分析組分別為(38.7±4.4)歲、(38.6±4.1)歲;病程均值分別為(2.4±0.5)年、(2.5±0.6)年。正式開展研究前需對2組對比統計前述資料,若對比P>0.05,則分組研究可行。本研究滿足倫理委員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
1.2方法
1.2.1病因分析
通過對2組全部臨床資料分析發現,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宮口變形和附件裂傷,肉眼可見陰道內大量膿性分泌物,且存在明顯充血癥狀,宮頸存在疼痛、水腫、充血等現象,穹隆部位觸痛劇烈,子宮周邊存在較強壓痛感,宮頸變大等。主要發病原因涉及不良性生活、鄰近器官感染、下生殖道感染、經期衛生不良、宮腔手術史等,
1.2.2護理措施
對比組實施常規護理,涉及心理疏導、監測體征、觀察病情變化、定期復查等。在此方案上分析組針對病因實施相對應護理干預,具體為:(1)健康教育:首先教疾病相關知識向患者及其家屬做詳細講解,加強宣教干預,提升其認知水平。在治療過程中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注意事項。告知其經期需保持清潔、衛生、干凈,注意做好自身清潔衛生工作,一旦出現任何異常則需告知醫生及時加以處理。(2)情志護理和飲食指導:對患者心理狀態作出評估,采取針對性措施調暢情志,消除不良情緒,防止七情內傷,使之保持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3)用藥干預: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需對其靜脈通路快速創建,靜脈滴注透明質酸酶和抗生素,救治時也可采用超短波。將治療過程中的禁忌事項做詳細講解,導致其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使之有一定心理準備等。(4)出院指導:加強相關指導和干預,叮囑患者出院后按照院內護理措施做好自我護理,提升其衛生意識。可每天采用溫水對外陰進行清洗,也有效預防感染,注意保持陰道干燥清潔,經期避免同床,加強衛生防護,做好性生活衛生工作。另外定期復診,以掌握其病情變化,調整診療方案。
1.3評價指標
對比組間療效(評估要求[5]:患者各項指標復常,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患者各項指標以及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前述條件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生活質量(評估4個因子,工具為SF~36量表[6],即日常生活、物質、心理、社會等功能因子,各為100分滿分。)及滿意率(采取自擬調查問卷(100分)作為工具,結果分為3項指標,涉及不滿意、尚可、滿意等。)等指標。
1.4分析數據

2.1發病原因
本組80例患者主要病因包括不良性生活、鄰近器官感染、下生殖道感染、經期衛生不良、宮腔手術史等。
2.2比較組間療效指標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總有效率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1示。

表1 比較組間療效指標[例(%)]
2.3比較組間生活質量指標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日常生活、物質、心理、社會等功能因子評分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2示。

表2 比較組間生活質量指標分)
2.4比較組間滿意率指標
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總滿意率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如表3示。

表3 比較組間指標[例(%)]
對于慢性盆腔炎以及附件炎患者而言,臨床治療的基礎和前提為科學分析主要病因,并采取對癥措施加以治療,以保證療效。目前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采取的方式涉及兩大類,即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等,涉及足量且及時的抗生素干預,綜合性措施緩解癥狀以及控制炎癥,必要時可實施手術。而治療期間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干預,這可顯著提升其整體療效。對于女性而言,兩種疾病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而臨床開展治療工作之前,需要對其具體病因進行深入分析,以改善患者預后療效。因兩種疾病復發率相對較高,且患者發病與不良性行為、經期衛生不良等關系密切,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以干預,則可增強防范意識,積極有效的避免疾病復發,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提升其生活質量。同時由于患者病程較長,護理期間還需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提升患者認知水平和自制能力。由于患者發病后會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例如焦慮和煩躁等,因此還需對其做好情志護理,幫助其積極消除不良心理和負性情緒,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加速病情恢復。本文結果中,本組80例患者主要病因包括不良性生活、鄰近器官感染、下生殖道感染、經期衛生不良、宮腔手術史等。與對比組比較顯示,分析組總有效率生活質量各因子評分、總滿意率等指標的結果更優(P<0.05)。
綜上,針對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主要病因采取對應護理干預措施后效果顯著,可提升患者治愈率,且可改善其生活質量,患者普遍較為滿意,因此臨床需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