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增煒
(臨沂市河東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 山東 臨沂 277700)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術常見并發癥,常與諸多因素作用有關,如患者肥胖、糖尿病、貧血、切口長時間暴露、縫合不當、營養不良等[1-2]。該并發癥直接影響患者切口血液循環,導致切口愈合困難,延長康復時間。本研究對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實施不同治療方案,觀察其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7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20例為納入研究,分成參照組(常規治療)和干預組(常規+引流治療),各60例。參照組年齡24~56歲,平均(36.84±5.26)歲,干預組年齡25~58歲,平均(37.76±5.34)歲。對比兩組基礎資料無明顯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婦產科需進行腹部手術患者;(2)簽署知情同意書;(3)該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皮膚疾病;(2)具有精神類疾病且溝通有障礙的患者。
1.2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應用甲硝唑及0.9%的氯化鈉溶液等藥品沖洗切口,沖洗完畢后加壓包扎,對滲液較多患者還需清除壞死組織。干預組基于參照組聯合引流治療,詳細內容:(1)清除切口處壞死組織,間隔2天換藥1次;(2)依據切口部位大小均勻涂抹糜蛋白酶,用量常為2mL左右;(3)使用無菌膠布固定創口,并使用型號16#的腦室引流管置入機體皮下脂肪與前鞘間,實施連續負壓引流,清除脂肪液,若脂肪液化非常嚴重,可應用50mL0.9%的氯化鈉溶液與80000U慶大霉素沖洗切口,再行負壓引流。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傷口感染率、愈合率及愈合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2.1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愈合及住院時間
干預組患者切口愈合及住院時間較參照組更短,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愈合、住院時間
2.2比較兩組患者愈合率及切口感染率
干預組患者愈合率95%(57/60)較參照組81.67%(49/60)更佳,差異顯著(P<0.05);干預組患者切口感染率1.67%(1/60)較參照組11.67%(7/60)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愈合率及切口感染情況[n(%)]
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時腹部手術常見且多發并發癥,主要因手術破壞發生無菌性壞死致使脂滴流出,形成液態脂肪形成無菌性炎癥,導致切口部位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延長切口愈合時間及效果,嚴重影響患者疾病恢復情況[3-4]。其主要影響因素為肥胖,因患者皮下脂肪厚度過厚極易產生脂肪液化,通常脂肪厚度<3cm患者出現脂肪液化概率較低,脂肪厚度>3cm的患者出現脂肪液化概率非常高,因多數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層血液循環較差,愈合能力更加薄弱,同時增加手術難度,加大手術時長,進而延長切口暴露時長,手術過程受侵入性操作影響極易出現脂肪氧化分解而液化,發生無菌性炎癥,最終產生脂肪液化,因此應重視肥胖患者術后脂肪液化的預防[5]。當婦產科腹部切口患者切口位置出現淡黃色油狀液體滲出時,醫護人員應仔細檢查滲液位置與滲液范圍,滲液量及范圍較小的可及時擠出滲液并實施微波理療;滲出液量較多且范圍較大的患者,應及時拆除液化處縫合線,使用清除器將壞死組織及滲出物清除干凈后,用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與80000U慶大霉素沖洗創口,若效果不理想,可使用胰島素與高糖聯合沖洗,同時按時更換藥物。本次研究對本院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取常規治療聯合引流治療,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較參照組相應時間更短,差異顯著(P<0.05);干預組患者愈合率較參照組更佳,差異顯著(P<0.05);干預組患者切口感染率較參照組更低,差異顯著(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孫金麗[6]研究結論一致。
陳淳等[7]文獻中對剖宮產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產婦分別采取藻酸鹽敷料(AD),封閉式負壓引流(VSD)和常規換藥方式處理,結果顯示,D組、VSD組切口甲級愈合時間、換藥頻度均低于對照組;AD組切口總花費少于其他兩組;VSD組切口換藥頻度較另外兩組更具優勢(P<0.05)。AD組,VSD組產婦換藥時疼痛程度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AD換藥法治療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花費較少,VSD方式換藥頻度少,AD和VSD較傳統換藥方式,可有效縮短甲級愈合時間,減輕切口時的換藥疼痛程度。該研究通過對比臨床常用的換藥方式(AD、VSD)與傳統換藥方式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療效,可確定AD、VSD方式對患者切口愈合、換藥頻率、換藥時引起的疼痛及治療費用等方面更具優勢。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Li-Jun 等[8]文獻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換藥法+常規護理治療),觀察組(碘伏清洗+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更換敷料頻度、切口愈合時間、VA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碘伏清洗結合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換藥頻率、并發癥發生率,減少其疼痛程度,促進傷口愈合。
臨床針上對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會采取多種治療方式,如紅外線照射聯合藥袋外敷[9]、微波療法[10]、胰島素聯合物理療法[11]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未來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治療方式,研究聯合治療后的價值,力求降低患者的病痛,減輕醫院的就診負擔。綜上所述,治療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實施常規與引流治療聯合治療,可縮短患者切口愈合及住院時間,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發生情況,促進切口快速愈合。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研究的樣本量較少,實施的治療方式較單一,未來可增加樣本量,進行兩種以上治療方式的對比,找出符合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最佳治療方式,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